現用的上海市高級中學課本《生命科學》與舊教材相比,課本版面設計科學得體,文字簡潔明了,插圖色彩亮麗,圖文并茂,并在多處以圖代文或用圖設疑,只問不答,給學生以無限思維的余地。課后設計“閱讀與思考”、“想一想、做一做”等輔助欄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整套教材中的插圖有的直觀,有的卡通,視覺效果很好。圖文比例恰當,體現的生物學知識比例不小,書角以葉脈書簽作底畫。所有插圖是編者根據大綱要求,精心選擇設計的。這不僅給枯燥無味的教學賦予了新的生命,融入了生活氣息,讓生命科學變得更貼近生活,惹人喜愛,更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作為教師如何用好插圖,充分發揮插圖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談談我們的一些體會:
1 借“圖”創景,達到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引入新課內容時,使用插圖主要是為了激趣,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的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在上進化論、遺傳規律的時候,可先讓學生看《達爾文》《孟德爾》圖像,設疑激趣:圖上畫的是誰?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知道他成功的原因嗎?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
2 借“圖”解文,達到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教學目的
巧用插圖,主要是實現圖文結合,以圖解文,以文賞圖,使之相互促進。生命科學中有些有些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利用插圖,有時使問題迎刃而解。教材的難度主要決定于教材中難點多少和性質。難點是指教材中教師感到難教,學生感到難學的內容。如:“神經細胞間的信息傳遞”是通過“突觸”來傳遞,要講述一個動態變化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本的插圖為模板,設計并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和媒體手段,或自制教具、板畫等形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化無聲為有聲,并配以音樂、畫面等背景。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教學目的:突破難點,突出重點。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培養學生探索生物世界的興趣。
3 借“圖”設問,營造課堂探究氣氛,達到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
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分步設問并講解,既符合思維邏輯,又達到營造課堂探究氣氛的目的。在上“細胞膜的結構”這一節內容時把教材中“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的分布”這張插圖中將“微團”或“磷脂雙分子”兩種形式同時出現在一張畫面上,學生對此教難自學掌握。所以,在上課時:先介紹細胞的內外生活環境都有水,同時復習構成細胞膜的成分“磷脂分子”的特點是:有親水性的頭部和疏水性的尾部,然后設問.1:“磷脂分子在構成細胞膜時,排列成為何種結構模式,才符合磷脂分子的周圍都是水的環境條件?”,學生進入思維的情景。隨即教師請同學回答,但答案也是以“圖形”呈現。當學生在草稿紙上模擬畫出“磷脂雙分子層”的結構模式圖“圖形”后,教師請幾個學生將自己畫的圖展現在黑板上,再經過教師逐張講評,點評出正確的圖畫。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的圖,設問2:“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的分布有幾種形式?”,有了前面的分析,學生也不難理解“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的分布”呈現“微團”或“磷脂雙分子”這兩種形式。插圖運用的方式很多,借“圖”設問,可以進一步營造課堂探究氣氛,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習慣。
4 借“圖”顯美,達到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意識
在《生命科學》教材中,有優美的彩圖,有簡潔的表解,有生動形象的文字描述,有通俗易懂的比喻例證。因此,在生命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把豐富多彩的生物界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欣賞美,進而創造美。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一是讓學生在欣賞生物界外在自然美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生物界各個層次上的關聯性、多樣性和統一性,領略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內在和諧美、統一的整體之美(如: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二是在領悟生物科學理論的時候,感受其中的科學美(如遺傳規律的邏輯美,科學術語的簡約美);三是在學習生物學發現史時,讓學生感受科學家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表現出的人格美(孟德爾像片)??傊?,讓學生在對自然界理性認識的過程中,多一些對自然界和科學本身的審美思考,會使學生在認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兩個方面相得益彰。
5 借“圖”發揮,拓展圖表內涵,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識圖能力
讀圖是研究生命科學的基本技能之一。近幾年來多項選擇題中圖標題較多,雖然圖標內容以基礎為主,但其信息量大,覆蓋面廣,要準確判斷選項并非易事。教材中有許多圖表,如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和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圖,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圖等等,對這些圖,都可以采取對照比較的方式,進行學習講解。不但要理解其本身含義,同時對圖表揭示的知識體系要很清楚,對與圖表相關聯的呈現的或未呈現的圖表進行區別和聯系,積累圖標信息,拓展圖表內涵,提高學生的綜合識圖能力。如:通過對“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圖”觀察和比較,對其中的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等數目的變化,可以歸納成文字圖表,也可以畫成坐標“曲線圖”表進行復習鞏固。
6 借“圖”簡畫。發揮教師的課堂板畫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現代多媒體技術,給予生命科學的微觀教學等帶來巨大的作用,但是,教學中,教師的板畫也有獨特的作用。生命科學教學板畫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憑自己的記憶和熟練技巧,用簡易的筆法(簡筆畫),隨著教學進程配合口頭講授,迅速地將復雜的事物和現象描繪成的黑板畫,這種畫簡明、醒目,具有突出的表現力。在生命科學教學中,板畫可以廣泛應用于生命的現象,生命的結構和功能等圖形的描繪,并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學習“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這一知識內容是,可采用教師一邊講一邊描繪成示意圖,從而讓學生能比較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組成細胞膜的化學成分及結構模型。這種效果不比用多媒體效果差。
教師的課堂板畫,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簡筆畫”基本功,要求教師更加注重訓練自己的課堂板書、板畫技能的提高,將課堂真正成為自己的藝術人生之舞臺。
總之,豐富多彩的插圖內容,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和拓展插圖的基礎內涵,巧用插圖,加強課程整合,充分發揮插圖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