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惠辛簡歷: 《中國廣告》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國內最早的策劃人之一,也是國內最早從事策劃專業研究的學者之一,任中國首部《中國品牌年鑒》編委會主任,并發表廣告、營銷與品牌方面相關論文100多篇。
前瞻觀點: 2008年,新媒體依然會風起云涌,而且逐漸向縱深和細分化發展。同時,超廣告傳播會成為最強勁的勢頭。品牌已經不能單純依靠廣告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要想提升自身影響力和行業地位,必須依靠多方位的活動傳播。了解更多請點擊贏銷互聯網站www.vkarketing.cn。2007年影響力: 由《中國廣告》雜志主辦的中國廣告品牌大會,正在成為中國廣告界的一個品牌標志,得到了越來越多業界同行的認同。在2007年,《中國廣告》的學術定位更加明晰,全面反映了中國廣告的業界學術水平和創意水平,并成為教育部指定的營銷傳播類核心期刊。
新媒體環境的擴張愈發迅速 在傳統的媒體格局下,電視、廣播、雜志、報紙這些傳統媒體占據了80%以上的廣告市場份額,這幾年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據統計數字表明,去年傳統媒體的整體廣告份額不到50%。新媒體的崛起使得廣告市場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們迅速瓜分了傳統媒體的廣告利潤,所以也時刻對傳統媒體造成巨大的威脅。 新媒體不斷發展壯大,并且越來越向縱深發展,在細分市場中頻頻出現了樓宇、戶外、軌道交通、航天運輸等各個領域的渠道媒體;又出現了校園傳媒、健康傳媒等不同類型的行業媒體。同時,這些媒體紛紛獲取了VC的巨大關注,很多媒體甚至已經取得了多批風險投資,并逐步獲得了高額回報。 作為廣告、營銷行業的著名策劃人,張惠辛認為,新媒體的擴張是市場發展的必然。作為傳統媒體既要充分接受和認識這種必然,又要全面把握和應對這種殘酷的競爭。首先,要確保自身的內容價值,清晰市場定位。另一方面,就是要改變原本的運營模式,并借鑒一些新媒體方式。比如,很多紙媒也設置了“首頁”做內容的精選和索引;在板塊內容中做“鏈接”、做“專家連線”,實際上都是不約而同地借用了新媒體的概念。另外,還有眾多傳統媒體直接開設自己的網站,也正是彌補了自身不能跟讀者作同步交流的缺陷。超廣告傳播的趨勢日漸明顯 在2007年的電視屏幕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各種“超級女聲”系列的衍生產品紛至沓來。品牌與媒體活動的整合,產品與受眾注意力的掛鉤,被越來越多地發揚光大。“舞林大會”、“快樂男生”、“加油好男兒”,各個地方電視臺爭先恐后推出各自的重量級武器。雖然,有些此類節目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甚至遭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和封殺,但是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中國的品牌營銷開始與一系列媒體活動相整合,媒體活動型營銷慢慢浮出水面。 張惠辛認為,這種媒體活動型營銷正是超廣告傳播的一個方面,它不僅是過去的2007年中一個非常火爆的現象,更將在2008年的傳播領域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媒體不僅要制造內容,更要制造注意力,要舉辦一系列活動來贏得注意力。 目前,廣告價值的構成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大家通常覺得品牌要想樹立自己的形象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位置,必須要靠廣告來實現。但是,現在企業已經不能單純靠賣廣告來生存,品牌傳播必須與社會注意力資源相整合。企業在自己的市場推廣預算中,不僅有廣告這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活動甚至是評價資源——比如組織各種各樣的評選,歸根結底都是要獲取更多的注意力。了解更多請點擊贏銷互聯網站www.vkarketing.cn。 其實,注意力資源對于每個企業來說都是均等的,關鍵是看企業如何利用和挖掘。只要它所取得的資源跟自身的定位是一致的,那么企業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超廣告傳播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