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 Flemming簡歷: 中國最早從事網絡口碑研究和實踐的CIC 公司CEO,創始人之一。1998~2002年,負責上海華騰集團(Tandem/Compaq電腦公司前身)對外業務拓展;2000年,發起并協助建立了Chinapay.com,成為中國第一個網上支付平臺。
前瞻觀點: 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逐步建立各自的“網絡口碑資產”。通過網絡論壇、博客和其它正在中國興起的網絡口碑平臺,品牌開始融入到與消費者的直接對話中,并以此為起點逐步從“順暢的溝通”到“有效的互動”直至最后“相互的認可”,從而最終創造出圍繞品牌的“網絡口碑資產”。了解更多請點擊贏銷互聯網站www.vkarketing.cn。
2007年對整個中國網絡口碑行業來說,都是令人振奮的一年,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真正了解網絡口碑的意義,并積極地將這種理解運用到更好地與消費者溝通和互動的實踐中。 三年多來,CIC作為中國第一家獨立的網絡口碑研究和咨詢公司,在傾聽著數以千萬計的消費者關于品牌和產品的網絡討論的同時,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逐步建立各自的“網絡口碑資產”。通過網絡論壇、博客和其它正在中國興起的網絡口碑平臺,品牌開始融入到與消費者的直接對話中,并以此為起點逐步從“順暢的溝通”到“有效的互動”直至最后“相互的認可”,從而最終創造出圍繞品牌的“網絡口碑資產”。 以筆記本電腦市場為例,我們最新發布的網絡口碑白皮書中指出,在2007年第三季度,有16萬余名網民在中國二十大主要筆記本電腦論壇上發表了120多萬條關于筆記本電腦的討論信息。令人遺憾的是,除了戴爾2007年成立的“戴爾直通車”,在這些紛繁而又充滿激情的討論聲中,我們并沒能發現太多來自筆記本電腦品牌的聲音。戴爾很好地通過公司的中文博客與因為Inspiron 1420系列發生送貨延誤問題而表示不滿的客戶進行了及時、直接的溝通。 在Web2.0時代怎樣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與目標消費者直接順暢的溝通遠比精心設計的宣傳信息更為重要。我們也不難預計,其它在美國市場擁有公司博客的筆記本電腦品牌,如聯想和惠普,也會逐步在中國市場開始同樣的嘗試。 在這種趨勢下,CIC于2007年11月重新詮釋了網絡口碑的定義,即將品牌也歸入到網民的行列,并稱其為“公司網民”。和“消費者”一起融入“網民”群體之后,企業會發現在網絡環境中與消費者一起用平等的、為網絡大社區所接受和認可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互動,對于企業的產品開發、消費者研究、公共關系和品牌營銷等方面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學習、理解和運用網絡口碑對于品牌來說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中文的網絡環境不僅僅是由多樣的網絡社區和豐富的討論內容組成,還包含了獨特的網絡文化,比如網絡語言、網絡明星和各類網絡活動等等。品牌不僅需要聆聽消費者在網上談論的內容,更需要真正理解這些內容背后所隱藏的消費者需求,并由此創造出消費者認同的線上及線下活動。這就要求品牌系統并持續地對相關的網絡口碑進行全面的把握、解析和實踐。也正是因為這一需求的產生,一些國際領先品牌已經開始設立“網絡口碑經理”這一新興的職位,由其專門負責品牌的網絡口碑管理。了解更多請點擊贏銷互聯網站www.vkarketing.cn。 從CIC成立至今,我們一直倡導重視IWOM(網絡口碑)的力量,并且堅信品牌需要系統、全面地研究網絡口碑。這不僅是因為網絡口碑的力量影響著品牌的發展,更因為理解并正確地運用網絡口碑的力量可以幫助推動品牌的進步,使品牌在互聯網日益發展的今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