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宣傳慈善理念的角度看,明星的高調慈善,顯然比普通人的低調慈善效果好。由于明星本身的名人效應以及他們不遺余力的宣傳,帶動了整個社會對公益慈善事業的關注,在培養和建立全民的慈善意識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近年來,“全民慈善”的慈善理念正逐漸得到了大眾的認同,各種慈善義舉風起云涌,慈善已成為了現代人社會責任的一種回歸。其中,不乏國內娛樂明星以個人的名義命名的基金會,王菲、李亞鵬夫婦設立的旨在為唇腭裂患兒提供幫助的“嫣然天使基金”與李連杰設立“李連杰壹基金”成為2007年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些明星或因為目睹災難,或因為親身經歷不幸,因此投身到慈善事業中去,他們的慈善行為也讓部分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救助。從宣傳慈善理念的角度看,由于明星本身的名人效應以及他們不遺余力的宣傳,帶動了整個社會對公益慈善事業的關注,在培養和建立全民的慈善意識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李連杰:“壹基金”回報社會
2004年12月26日,南亞發生海嘯災難。當時在馬爾代夫度假的李連杰與死神擦肩而過。目睹大災難的破壞力、從死亡邊緣幸存的感受以及在等待救援那段期間看到人們不分你我,互相施予援手的經歷,讓李連杰感悟深刻,下決心以實際行動去做一點力所能及之事,以便幫助他人。李連杰在表述自己做慈善的初衷時說:“我已經是名利全有了,我覺得自己應該在后半生為社會做點什么來回報社會,我們是一家人。”為了實現回報社會的想法,李連杰進行了2年的籌備工作,直到2006年12月14日,在《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首映式上,李連杰才首次對外公布了“壹基金”計劃,提出1人+1元+每1個月=1個大家庭的慈善概念,即每人每月捐出一元,積少成多,集涓涓溪流匯成江河,有效地實現慈善救濟。
和許多人的理解不同,“李連杰壹基金”并非是屬于李連杰的。掛著“李連杰”名號的“壹基金”實際是隸屬于中國紅十字會的專案,屬于正規的公募基金。“李連杰壹基金”的范娜部長告訴《華人世界》記者,李連杰首創了“壹基金”的概念,也是“壹基金”的發起人,而之所以要在“壹基金”前面加上李連杰的名字一是為了發揮名人效應,增強“壹基金”的影響力,另外一方面則是為了防止“盜版”。考慮到于其他基金會也可能采用“壹基金”的名字,基金會決定在“壹基金”前面加上李連杰的名字來“防偽”。除此之外,李連杰和“壹基金”的關系與傳統的明星做慈善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更有本質的區別。一般的明星代言是先有機構再尋找明星作為形象大使,而“壹基金”則是李連杰發起,在先后順序和起到的作用上也不可同日而語。同時,作為公募基金“壹基金”和普通公募基金也有極大的不同,“壹基金”為了保證運作,還設有一支專業的運營團隊。在運營上方式上不是坐等捐款,而是將市場運作模式引入基金運作過程中,運用商業手段來為“壹基金”進行市場推廣。
范娜部長還告訴記者,為了確保資金運營的透明化,“壹基金”的資金在中國紅十字會中進入單獨賬號。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每一個申請的項目和預算,都要由管委會集體討論通過,才能簽發文件撥款。同時,“壹基金”將對資金的每一筆使用進行審核和監督。例如在2007年“壹基金”為云南地震和山東水災的兩筆撥款,在發放過程中,“壹基金”將哪些錢用到哪些人身上都做了翔實的統計,消除了資金在發放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隱患,讓每一個捐助者放心。李連杰本人對于壹基金的管理制度也非常自信:“我們是雙保險。紅十字會那邊不能擅自動用這筆錢,因為我要以基金的管理委員會名義監控它。我也不能動,因為我根本沒有銀行的簽字權,錢在中國的國家銀行里。但是我還是擔心我們這個力量不夠,所以我要用所有的法律和約定鎖住。第三,我要用會計師行監督賬目。第四,我還要組織大量公眾人物做義工,他們的無形資產的分量無疑會壓垮任何圖謀。此外,我還要動用所有能動用的力量,比如媒體。”

2007年4月19日,“李連杰壹基金計劃”在北京舉行了啟動儀式,“壹基金”網站同時開站。在基金的籌備過程中,李連杰因為沒有做慈善事業的經驗而承受了不少風波。由于李連杰在宣傳“壹基金”的活動中表達不夠準確,以及臺灣出現有人利用“壹基金”之名斂財的行為,“壹基金”在宣傳過程中曾引起了不小爭議。然而,目前,“壹基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據“壹基金計劃”最新的工作報告,截至2007年10月19日,“壹基金”共有3筆支出,共計120萬元。2007年12月5日,“第一期災后心理危機干預基礎培訓班”在北京正式啟動,計劃撥款42萬元支持心靈陽光工程開展“災后心理危機干預”。
作為慈善事業的一個新人,李連杰也許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然而作為國際知名的藝人,李連杰做起慈善事業,卻有著一般慈善家都難以企及的特殊優勢。2008年1月,李連杰宣布放棄1000萬美元犒勞的影片拍攝機會,專心宣傳慈善事業。由于“壹基金”設立以來李連杰對宣傳的不遺余力,如今,“壹基金”在海內外都取得了較大的知名度。本著“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壹基金”首創“心靈環保”概念,倡導分擔別人的痛苦讓自己更快樂,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慈善互動理念。“壹基金”目前主要關注對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這在目前國內的各類公益慈善項目中幾乎是空白。
(李連杰壹基金官方網址:http://www.one-foundation.com/)
李亞鵬:“嫣然天使基金會”的感悟
李亞鵬與李連杰的慈善動機頗有相似之處。這兩位明星都是在一個突發事件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決定的。李連杰是因為親身經歷南亞海嘯那一場自然災難,而李亞鵬則是因為自己的小女兒李嫣。在李嫣幼小的身軀上所經歷的那種痛苦,讓李亞鵬意識到,自己有必要善用自己的“聲名”,來拯救更多身患唇腭裂的兒童。他們是娛樂圈的“同行”,又同樣是慈善事業的“外行”,對于慈善應當如何運營也仍然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除此以外,李亞鵬對于慈善又有和李連杰不同的理解。李連杰的慈善理念源于“我們是一家人,家人有難,血脈相連。我們要以行動表達我們的愛”。李亞鵬談到自己做慈善的動機時則說:“到底為什么要做慈善?我覺得慈善是社會財富分配成本最低的一條途徑,這就是它的社會意義。”
李亞鵬談到“嫣然天使基金會”的設立時說,“嫣然天使基金會的創立,我是一個發起者,這兩到三年應該是一個建立管理團隊和管理制度的過程。如果說李連杰在做壹基金之前做了兩年準備,我跟他是反過來。他之前做的工作,我現在在做,因為我們的情況不同,我們是有突發性的,是因為一個突發事件引起的。而且最開始我的本意也并不是說要創立一個基金,而就是想捐一筆錢。”最終,李亞鵬、王菲夫婦并沒有將慈善僅僅局限在“捐錢”上,2006年11月21日,他們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支持和管理下,設立了嫣然天使基金,主要資助家庭貧困、身患唇腭裂的14周歲以下兒童,并開始有計劃地籌集醫療救助資金。
和傳統的醫療專項基金不同的是,嫣然天使基金有自己的模式創新:定點醫院制度,在北京、青島、烏魯木齊、成都設有定點及合作醫院;專項專家醫療隊,開展“天使之旅——把愛傳出去”行動。2007年8月7日,李亞鵬在新疆烏魯木齊正式啟動“天使之旅”醫療救助行動。2007年11月14日,嫣然天使基金醫療救助行動四川站舉行啟動儀式。李亞鵬還想將基金管理做成理事會制度:“按理說一個單項基金沒有這個設置的,但是我們想讓更多的企業或者個人加入進來,這樣就不再始終是我個人形象的基金會了;與銀行合作聯名卡,讓基金有一個穩定的善款來源;我們還有一個愿望是建立一所非營利的天使醫院。”
(嫣然天使基金會官方網址:http://www.crcf.org.cn/yanran/)
部分明星慈善基金會
楊瀾——陽光文化基金會
楊瀾將陽光集團51%的股份無償捐獻,成立“陽光文化基金會”,并在胡潤“2006中國慈善排行榜”上以5.5億元的捐款總額高居榜眼。
濮存昕——濮存昕愛心公益基金
2001年初,濮存昕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設立了“濮存昕愛心公益基金”,主要用于幫助貧困的艾滋病家庭以及貧困地區孩子的教育。
成龍——成龍慈善基金會
在1988年,成龍設立了“成龍慈善基金會”,目的是為了幫助貧苦孩子、殘疾人士、老年人以及那些在科學以及藝術領域頗有追求的學生。
劉德華——劉德華慈善基金會
劉德華在他的演藝事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后,積極參加各項慈善活動,他曾經認養了8名殘疾孤兒,還成立了劉德華慈善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