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當丁磊執著于互聯網時,徐新交給他500萬美元,于是出現了今天的網易;當剛成立的中華英才網還只有五個員工和一張手寫的商業計劃書時,作為天使投資人,徐新給了創始人張杰賢7萬美元。三年后,她的回報是100倍。
有媒體說她是專門制造富豪的人,徐新對這個稱謂不置可否。她說,“我也有當CEO的機會,但最喜歡的還是做風險投資,靠眼光賺錢。”
做大事的人,不會為了那點錢而把我們給害了
她回憶第一次見到丁磊的情景,她主動找上門去的。“很年輕的一個孩子,那時他們公司十幾個人,搞技術的,都很害羞,就他比較大方地過來跟我握手。”這個照面讓她從直覺上感到丁磊多少有點與眾不同。
當時誰都知道網易在業內排第三,但問及丁磊此事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第一,“我那時覺得他很自信也很有上進心,而不是吹牛——是有實質的自信。”徐新說。
“1999年我們投他的時候5塊錢一股,上市漲了15塊錢,最高漲到30塊,互聯網泡沫時掉到6毛錢。那一年我給丁磊過生日的時候,問他,你為什么還不結婚,他回答說,我一生只有一個愿望,我要建立中國最成功的網站,第二個我要幫股東賺到錢,那時正是最困難的時候,我很感動,難成這樣,他還想著要為我們風險投資賺錢。當時就覺得,這個人是值得我們長期持有的。”

她的信任最終沒有落空。2004年,網易的股票以八倍的投資回報套現。至今留給徐新的遺憾是“我對我們投的企業啊,賣得太早了。”話語間掩飾不住對自己眼光的得意。
她對于自己看人的獨門秘技毫不隱瞞:第一看創業者的頭腦,有沒有對生意的直覺。比如丁磊,他第一個進入短信業務第一個開發網絡游戲。
別人看不到的商機他能看到,別人放棄了他能堅持,別人都跟進他能退出。第二看業績,徐新一般只投行業前五名。她認為中國競爭這么激烈,能做到前五名,肯定有獨到之處。第三,看創業者會不會管人。很多公司規模到了100人,就管理不下去,創業者反倒成了瓶頸。為了考察這一點,徐新喜歡觀察他的副手,如果副手能力很強,而且跟隨他很多年,說明這個人的領導力不錯。另一點是創業者的品格應該是透明而誠實可靠,這一點最不能忽略。她說“如果一個人發自內心想要做大事,有事業上的追求,就決不會只圖謀那些錢而把我們給害了。”
總是有媒體用“捧紅丁磊的女人”來形容徐新。奠定她在投行界地位的重大項目也是500萬美元投資網易。不過一年前,巨獸花5000萬美元收購了她做天使投資的中華英才網,才真正讓她從企業明星的光芒中凸現。現在問她,在她投資的企業家中,接下來最可能進入富豪榜的人是誰,她笑著作答,“我覺得中華英才網這幾個哥們兒都有戲啊!”
在五分鐘內說服我,憑什么把錢投給你
1999年,與丁磊一樣走入徐新視野的,還有一個人,他便是中華英才網創始人張杰賢。在創業初期,他的想法只是做一家小獵頭公司兼做網站,只招了五個人,其中兩個還是臨時工。
“當時連商業計劃書都沒有。”徐新回憶說。見面一周之后,張杰賢寫了兩頁紙當做商業計劃書,皺皺巴巴地交給了她。僅僅過了一周,在張杰賢的那個只有幾張桌子和幾臺電腦的小辦公室,徐新把從朋友和老板處募集到的60萬美金的支票簽給了他。
“那時候的風險是巨大的。第一沒有什么業績可看,第二也不知道誰會贏。我有兩個判斷,一個是對當事人看好,還有對生意模式的判斷。但是我很喜歡這個項目,別的基金不肯投,我就自己投了大概500多萬人民幣吧。別人都覺得奇怪,大的基金尚不敢冒險,我為什么要把自己的血汗錢扔進去?其實總歸就是一句話:我相信這個事,相信他這個人。從心底里面覺得要讓創業者掙到錢。”
中華英才網最吸引徐新的,是不需要編輯、不需要內容的新的商業模式。另外就是創始人張杰賢的極好的商業感覺。與投永和豆漿花了九個月時間考慮不同,這一次的投資決策最快,和創始人見了兩三次,前后只花了一個多月就拍了板。
如今在徐新的公司、手機、郵件和博客上,每個禮拜,都有各式各樣的人,帶著千奇百怪的創業想法找到她。有人站在她面前,豪情萬丈地說:“你投錢給我,我保證3個月后成為中國首富!”她馬上說:“你的可信度也太差了。”還有人緊握雙拳地叫喊:“相信我,要是公司業績不翻一番,我馬上從樓上跳下去!”她回答:“我們并不喜歡暴漲,持續成長更重要……”
其實,無論是丁磊還是張杰賢,都是一個團隊的代表,選擇了正確的團隊領導者,可以說就是完成了80%的工作。選擇團隊,你首先要知道“誰是最重要的人”。不過,要打動徐新并非易事,至少他得像徐新說的那樣“在五分鐘以內說服我——憑什么要把錢投給你” 。
去創業吧,然后來找我
和沈南鵬一樣,徐新也希望靠自己的力量推動中國的創業風潮。有人問她,做招聘網站的她能否給現在大學生找工作提供些建議。她的回答極具煽動性。我覺得我可以給你們很多冠冕的答復,但是我覺得大學生找工作真的很難,你有這種性格干脆自己創業干老板,別找工作了。
徐新的爽快不僅僅在表面上。一般來說,跟創業者從第一次見面到最后打錢,快的話兩三個月可以決策,長的話要半年。別的風險投資為了降低風險,一次投一點錢。徐新的做法卻是:“有家公司問我要500萬元,我給他1100萬元。起點不同,結果就不同。有足夠的錢,就能比別的企業跑得更快”。
不過她也拒絕過別人。有一個人她曾經看好的人帶領一大批人辭職創業,先給自己配了秘書和法律顧問,還設立一個收購兼并部,請個老外做總裁。“我心想你們公司一分錢沒有,還想兼并誰啊!他們先建好了巨輪,才發現沒有方向。而聰明的創業者是扔掉包袱,劃著小舢板出海,先活下來,再想著壯大。所以,對第一次創業的CEO,我們總讓別的投資者去投,先交點學費。”
徐新永遠都在煽動別人創業,對于自己的問題倒想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差點就去當CEO了。不過還是沒去。當老板有什么好的?事無巨細,什么都要管,每次開一千塊的發票。我一動手,開的是一千萬美元的發票,多爽啊!”
徐新簡介:
今日資本集團創始人、總裁,中國風險投資協會理事會理事,中國最優秀的風險投資家之一。被美國《商業周刊》雜志評為“亞洲25位最具影響力的人”——即“亞洲之星”獎。參與投資過娃哈哈、網易、中華英才、諾亞舟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