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色的手風琴演奏家,到成功的進出口貿易商,再到擁有數項現代草坪無土栽培技術專利的科技企業老總,黃天文的人生樂章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交響。
現在他正在全力實現著一生最大的夢想——在天地間奏響綠色樂章。
黃天文很美國。中國朋友這樣說。
黃天文很中國。美國朋友這樣說。
初次聽說黃天文時,這位洛基山環保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正在內蒙古阿拉善的沙漠里,想用一種自己研發的“生物活性無土植被毯”覆蓋遍野黃沙;之后又聽說他正在籌拍一部電視劇,宣揚環保理念,不由得對這位美國歸來的“生意場上的藝術家”產生了幾分好奇。
“我希望用先進的環保技術、環保理念來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我希望我們的身邊被亮麗清新和翠綠所籠罩,我們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喝干凈的水,生活在美麗的家園。”黃天文用浪漫的話語描繪著他人生交響樂中最恢宏壯麗的綠色篇章。
第一樂章:飛越太平洋
黃天文生性浪漫,他曾經以為成為一名出色的音樂家,守護自己最心愛的姑娘并給她幸福的生活是一生最大的理想。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黃天文以手風琴專業最高分的成績進入了上海師大藝術系;1983年,當他暗戀的女孩子遠赴大洋彼岸的美國丹佛,他竟然不顧一切,只身追往那片陌生的土地。伴隨他的是:70美元、美國丹佛大學音樂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和全額獎學金、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及對音樂的無限夢想。
到了美國后,黃天文才發現不是浪漫的舉動都會有浪漫的結局。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在餐館每天一站就是10多個小時,用彈出優美旋律的雙手涮洗那些堆積如山的盤碗,然而最讓他受到打擊的不是文化的差異、生活的艱辛、前途的迷茫,而是那個暗戀的女孩子嫁給了富有的美國人。NO MONEY,NO HONEY!他從此明白:浪漫是要有雄厚的物質“底蘊”的。一次,他偶然間發現中國物美價廉的長毛絨玩具在美國有著巨大的市場后,便靈機一動做起了進出口貿易生意。

“我做生意是天才。”黃天文開玩笑地說。在他看來,做生意和做音樂一樣,充滿了旋律和節奏感。他的學習能力、領悟能力、音樂感覺極好,“我學手風琴比很多人都晚,但是我學得最快!” 對此,黃天文也頗為自豪。相對于每天10多個小時獨自練琴的辛苦、單調,做生意對他來說要輕松得多、簡單得多。在這個新的領域里,黃天文超凡的藝術感覺得到了充分發揮,很快便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其實在做第一筆生意時,黃天文還對中美貿易幾乎一竅不通。費了不少周折,生意做成了,卻賠了83美元。這第一筆在他看來既成功又失敗的生意,給他上了一堂刻骨銘心的對外貿易強化班課程,從此踏入了商海。他用自己以往對音樂的熱忱來學習怎么做生意。并讓國內的親人給他提供各種外貿信息,和國內做起了各種各樣的外貿生意。這又讓他成為留學生中最早從事中美貿易的人之一。短短幾年,他經手過汽車模具制作成套設備、萬噸輪船、機械等先進產品到當時仍處于物質匱乏的中國,同時也源源不斷地將中國豐富的“編織”產品輸入市場廣闊的美國,甚至因此而成為名噪一時的“編織袋大王”,并被人們稱為“生意場上的藝術家”。后來,他漸漸地涉足實業,于上世紀90年代初辦起自己的紡織品工廠。
第二樂章:情迷洛基山
黃天文始終是一位藝術氣息濃厚的商人,常有奇思妙想。他所在的丹佛市位于洛基山下,當時環境狀況并不理想,不僅有揚塵、空氣污染,還時常發生山體滑坡。1995年前后,他無意中發現落基山上用來攔擋巨石下滾的塑料網布,總因塑料老化而經常更換,不但污染土地,而且無法永遠擋住泥土的流失。他又一次突發奇想:如果能夠發明一種不讓水土流失、不讓山體滑坡的技術,豈不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嗎?于是,他苦心鉆研并為此專門攻讀博士課程,主修水土環境工程學。加上他的紡織工業背景這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反復實驗,他終于研發出了一種用麻網、稻稈、棕絲或椰殼絲交織而成的“生物活性無土植被毯”,只要在這種毯內鑲嵌根據當地氣候或環境要求而定的草籽,然后將毯子按一定施工要求覆蓋在裸露的土地或山體上,用不了幾天,毯中的草籽便會發芽,毯子便會降解至土地上,容易流失的泥土便會被郁郁蔥蔥的綠草所圈固、覆蓋。這一避免水土流失、美化環境,消除山體滑坡等事故隱患的創新技術在當地獲得專利并很快推廣開來,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高速公路、河道山坡水土治理之中,并列入政府施工采購手冊推薦產品之一。如今,這也已經被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廣泛應用。
黃天文的奇想讓他成功地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環保產業,并從此癡迷。
第三樂章:回家
10多年的奮斗拼搏,綠卡有了、房子有了、車有了、尊重有了、地位有了,事業成功了,黃天文已經實現了很多人向往的“美國夢”,似乎一切都有了,但黃天文卻越來越感到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什么。他想念故鄉的山水,想念日漸老邁的父母,想念大餅、油條、豆漿的味道,有時聽到中國的音樂也會不自覺地落下淚來……
1999年,朱基總理訪問美國丹佛時接見并宴請了包括黃天文在內的許多留美人士,誠摯邀請他們回國效力,加快祖國的發展建設。
那次會見讓他終生難忘、感慨良多,也萌生了回國的想法。
從此,他開始關注國內的環保狀況,并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他看到祖國的生態問題,遠比想象的嚴重。中國水土流失已占全國總面積的38%,土地的沙漠化更以每年34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迅速擴大,全國1/4的人口籠罩在沙塵暴的陰影之中。全國有3億多人民喝不到干凈的水,1億多城鄉居民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每年環境污染造成的直接損失占全國GDP總值的10%……
這一切都讓他震驚。作為一名擁有生態治理專利技術的人,黃天文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選擇了。
2001年,黃天文帶著他的資金、技術和產業報國之心回到上海。“中國的生態環境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我希望能將美國嶄新的環保理念,先進的環保技術及自己的專利技術帶到中國,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造福人類。”
幾年來,他的技術和“生物活性無土植被毯”在國際規范的上海F1賽車場、內蒙古的沙化草原、安徽大別山的山體等地的綠化和治理的應用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也不斷地受到各方面關注。2005年榮獲“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政府“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并被列入政府“火炬”計劃,這是留學生獨資企業中絕無僅有的榮譽。
第四樂章:綠色暢想
“目前我們的生態環境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我們不能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急功近利,把子孫后代的幸福賣了!我們需要變成一個環保衛士、環保先鋒,來保衛我們的生態環境!”
如果你認識黃天文,這樣的話語你可以聽到很多很多,你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對環保的執著與熱愛,一如當年他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在他眼里環保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是需要全民參與的大事業。在各種場合下,一有機會,他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吶喊、疾呼,宣揚環保,希望人們都能從自身做起提高環保意識,希望更多的人加入環保的行列中來,也希望能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及執法監督力度的加強。
黃天文的綠色夢想執著而堅定,他的思考深刻而迫切,但他也深感國人環保意識的淡漠及作為先行者的艱辛。當看到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這個對中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目標時,黃天文格外激動和興奮。他欣喜地感到,徹底改變祖國生態環境的春天已經來了!他似乎已經看到了眼前是無邊伸展的綠色。他更加認定,自己將用一生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從事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國綠色GDP的增長做一份貢獻。這是他的使命,也將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是他人生交響樂中的最后樂章。
“環保這條路不管有多難、有多長,我們都應該堅持,環保事業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來創造,我們做的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黃天文簡介:
黃天文,美國洛基山集團洛基山環保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旅美總商會(USA)會長,天天文化基金會(USA)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