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林
一、問題的提出
在議論文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篇習作寫得不錯,老師用它作范文講評,要求學生講講他提煉論點的過程、篇章結構如此安排的理由時,學生往往無話可說,或干脆回答不知道。至于寫得很糟糕的作文,要求學生陳述他的思路,這些學生更是難以做到。我們還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自己的作文相當滿意,結果老師卻打了一個很低的分數,至于為什么得分這么低,學生往往不得而知。這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Ruth Duskin Feldman認為的,孩子們對自己的思路常常是把握不定的,他們對自己的思維過程并不清楚。這種糊里糊涂地作文,糊里糊涂地完成講評的方法,嚴重地制約著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的迅速提高。
我們知道,議論文與記敘文最大的區別在于,議論文具有極強的邏輯性,以抽象的邏輯思維為主,要求學生在作文時思路清晰,推理嚴密,環環相扣。但客觀事實告訴我們,學生判斷、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成年人相距甚遠。一般來說,他們的智能只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那么,如何在中學階段加速學生智能的發展,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呢?我的做法是:以弗拉維爾的元認知理論為指導,充分展示、評價并修正學生的思維過程,努力培養他們的自我監控能力和思維的批判性,從而力爭全面提高其思維品質。
二、理論指導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過程本身的認知,“它的實質就是人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亦即人的自我監控”,它具有能動性、反饋性、調節性、遷移性和有效性等特征。這些特征決定了它與思維品質的批判性關系最為密切。而思維的批判性,就是指思維活動中善于嚴格地估計思維材料和精細地檢查思維過程的智力品質,其實質是人對認識或認識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它最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嚴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維”。有了這種思維,在解決問題中就能考慮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就能不斷地驗證所擬定的假設,就能不斷地對思維過程進行定向、控制和調節,也就能獲得獨特的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而提高思維活動的正確性、能動性和有效性,并能提升思維的速度。
這些理論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要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就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議論文訓練過程中就要使學生隨時隨地地意識到自己在思考什么,是如何思考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否正確,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等等,也就是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地展示出來,在展示思維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思路明了清晰,使自己對自己的思路正確與否有清楚的認識,不再出現上面提到的那些糊里糊涂地作文的現象。
三、具體措施
1.授之以思維方法。主體的學習水平,由教學的主導作用等決定,因此由老師授之以具體的、可參照、可操作的思維方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特別是自我監控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同時,要能進行學習策略的選擇,首先必須積累策略方面的知識。所以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思維方法,才能正確地分析問題,提煉論點,安排好文章的結構。在議論文寫作中主要的思維方法有:分析(概念分析、特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較分析),綜合和概括,聯想和想象,辯證思維(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辯證思維形式)。對于這些思維方法,學生應掌握它的特性。
2.展示思維過程。成功的教學應給予學生一種思維的膽略,敢于對任何現成的東西提出挑戰,使其思維具有力度。古人亦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展示思維過程應包括展示別人的思維過程和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
葉圣陶先生曾說:“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絕不亂走的。”(《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第144頁)說得再簡單點,好的文章必然有好的思路,好的文章的作者必然有清晰明了的思維過程。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是統一的,應該從思維結果去分析思維過程,應將思維過程,即思維操作能力的水平、思維產物的水平和控制或自我意識的水平結合起來分析。有位文學前輩也說過,他原來雖有生活基礎卻不會寫小說,于是他把魯迅等名家的短篇找來,逐一研究其結構方式,看看這些名家是如何把各種“零件”巧妙地組裝在一起的。經過認真的“拆卸”和“復原”,他終于琢磨出了寫作的門道。
對于學生,通過閱讀優秀的議論文,分析優秀的議論文的思路,可以有效地培養其清晰的思路。所以在議論文寫作訓練中,我們印發了一些典型的優秀議論文(特別是一些同題而不同名家的作品),要求學生“拆卸”和“復原”,分析出作者的思路,指出作者的思維過程、在提煉論點過程中使用的思維方法以及結構安排的合理性等,讓學生在充分展示優秀議論文的思維過程中,掌握議論文寫作的一般的思維規律。其后,我們又印發了一些優劣相雜的議論文,同樣要求學生理清原作者的思路,讓學生明白其思路的不同,使之在比較中掌握議論文正確的思維規律。
在掌握了議論文一般的思維規律的基礎上,我們要求學生在每次作文前必須先寫出自己運用的所學的思維方法,列出對所提供的思維材料進行分析的思維過程和結果。下面是一篇習作的思維過程提示。
作文要求:運用多種思維方法對提供的材料進行分析,提煉出論點,寫出思維的過程。
材料一:《出師表》說:“親賢臣,遠小人。”
材料二:無極縣委書記劉日認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能簡單地將人分為賢臣與小人,容人之短,才能用人之長。
材料三:最近又有人提出,用人之短。
對“賢臣”“小人”“長處”“短處”進行概念分析,主要明確它們的內涵:

再對“容人之短”和“用人之短”分別進行具體分析,揭示其與擬定的中心論點之間的關系。

初步綜合:容人之短,應區分短的質和容的度。與擬定的中心論點并不排斥。

進一步綜合,確定中心論點:“親賢臣,遠小人”是用人之準則。
展示學生思維過程的另一重要方法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陳述自己的思維過程。
3.評價思維過程。在展示思維過程的基礎上,我們應及時對這些思維過程的優劣得失作出評價,這是對學生最具啟發和幫助的重要一步。對一些名家名篇,要引導學生理會、掌握優秀的思維過程;同時,也應該努力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名家名篇中不盡合理的地方,敢于對任何現成的東西提出挑戰,這對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批判性是大有好處的。
對于習作,在學生陳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之后,可以讓他自己來評價本人的思維過程,因為每個習作者對自己的思維過程總會覺得有合理的甚至是非常精致的地方,盡管在別人看來不一定是合理的。這樣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確實正確的地方會對別的同學有所啟發。一句話,成功的教學應培養學生時時自悟自省的能力。
在自我評價之后,還可以讓班上其他同學來評價他的思維過程,并提出自己與之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角度和所得出的結論。這時往往是課堂氣氛最為活躍的時候,也是學生受益最大的時候。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在這位同學自陳之后,其他同學紛紛評價,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當堂補充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用原因分析法提出:有些短之所以成為短,是由于我們沒有提供其可發揮“短”的條件,并聯系“黔驢技窮”的故事,得出結論:用人之短實際上是要為“短”提供一定的條件,使“短”變為“長”,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有人提出,短也罷長也罷,賢臣也罷小人也罷,用人的關鍵是“知人和善用”;有的進一步提出“為我所用”的論點;有的同學從矛盾的普遍性出發,提出“要容人之短,方能用人之長”;更有同學從發展的觀點提出了“親賢臣,也要親‘小人”的觀點。當然這些補充的角度和觀點是否正確仍可通過再評價的過程來下結論。
總之,無論是自我評價,還是他人評價,都能使學生嚴格地估計思維材料和精細地檢查思維過程,前者能使自己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的優劣;后者則能相互啟迪,彼此拓寬思路,從而為進一步修改、調整、完善思維過程做好準備。
4.修改、調整思維過程。評價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原先的思維過程的優劣,從而做出必要的修改和調整,以使思維過程更趨合理嚴密,結論更趨正確。首先,對一些名家名篇思維過程評價之后,對其不夠精當地方作出修改;同時,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時代性、針對性,用其他的思維方法提煉出別的論點來。其次,“凡人為文,私于自是,不忍割愛。”(白居易《與元九書》)所以對于習作,在自我評價和同學補充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一步調整、完善思維過程。
通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訓練,一定能培養起學生自覺、及時修正自己的思維過程的意識和自我監控能力,形成自覺的寫作行為方式,具備有自身特色的、符合自己思維個性特征的寫作思維模式或定勢,從而在較高的層次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
四、現實意義
1.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正確性。學生在充分展示、評價、修改、調整思維的過程中,實現了對信息輸入、加工、儲存、輸出的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實現了思維活動的自我調節,對整個思維過程起到了定向作用,思維過程也就帶有更大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嚴密性,減少了盲目性和觸發性,思維的結果也就具有了更大的正確性。其他同學的評價和補充,幫助并刺激學生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自覺地意識到此次思維過程不夠完善的原因,以便在下一次思維過程加以注意,從而更有效地提高了自己思維的正確性。
2.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學生在展示和評價自己或別人的思維過程中,自然會對優秀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成果加以吸收;同時,更愿意對原有的思維過程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加以修改。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對原來的材料重新審視,從而提出更為獨到深刻的論點或分論點。比如林默涵同志的《說“小”》,作者的分析已經夠深刻的了,但在學了這篇文章之后,我們組織學生再寫,結果有許多同學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論點。
3.加速了學生作文由技能型向智能型的轉變。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改變了過去作文訓練中簡單的、表面的強調論證方法、論證結構和論證語言的訓練重點和訓練方法,使學生不再僅以掌握某種論證方法、論證結構的技能為最終目的,而是要求他們繼續探討使用該種方法、結構的原因和目的。同時在展示學生思維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等,使得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而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能的突破口。概言之,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利于加速學生智能的發展,是迅速、有效地提高中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綜上所述,教學對學生思維結構的規模、內容、程度及發展速度的制約,主要是通過思維者的思維活動或主體的學習活動來實現的,實踐證明,在議論文教學過程中,通過由外部反復訓練到學生自覺的展示、評價和修改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自覺的自我監控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完善學生的思維結構,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江蘇省揚州中學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