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佳鈺
【設計思想】
《威尼斯商人》在九年級下冊的戲劇單元,“戲劇”和“欣賞”是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同時關注的核心詞。根據初三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本文,要引導學生在熟悉劇情的基礎上,把握扣人心弦的戲劇沖突,理解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欣賞豐富生動的莎劇語言。
課文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描述了威尼斯法庭審判“一磅肉”的致命合約案件的經過,歌頌了友誼和愛情,批判了貪婪與殘酷,表達了人文主義思想。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在課前布置預習課文,熟悉故事情節是必要的。
該劇最值得深究的是夏洛克的形象及其意義。傳統觀點認為夏洛克是世界文學長廊中吝嗇鬼的典型,嗜財如命又狡詐兇殘,《威尼斯商人》也被認為是莎士比亞喜劇的代表作。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夏洛克有了更人性的理解,而《威尼斯商人》也成了莎翁喜劇中“最富于悲劇性者”。如何理解夏洛克這一人物形象的復雜性,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了解戲劇文學常識,把握矛盾沖突,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點。
2.掌握劇本欣賞的基本方法,演讀、品味欣賞戲劇語言,學會從語言出發分析人物性格。
3.體會安東尼奧、巴薩尼奧之間的真摯友誼,鮑西婭的沉著機智,夏洛克的復仇心理,感悟洋溢在劇本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對劇中的是非善惡有自己的分辨和關涉社會人生的思考。
【教學方法】 討論、表演法等。
【教課時數】 2課時
方案A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從文藝復興時期引出莎士比亞,并簡要介紹節選部分前半場的內容。
二、在預習基礎上,用一句話概述戲劇情節。(要求:注意故事發生的地點、事件、人物、結局) 三、朗讀課文,把握矛盾沖突。
1.以鮑西婭的出場為界,把全劇分為兩個部分,分角色朗讀上半場。
2.師生共同評點朗讀,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品味戲劇語言,初步感知人物性格特點,進一步熟悉上半場戲劇情節。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賞析戲劇矛盾沖突的特點。
主問題:
1.鮑西婭是如何戰勝夏洛克的?
2.在寫鮑西婭與夏洛克的應對中,有幾次伏筆?文中又是怎么照應的?
(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生動優美、富有個性的人物語言的反復朗讀和品味,感知戲劇文學通過語言塑造人物性格的特點,欣賞文采斐然的莎劇語言。)
二、拓展、探究
主問題:
1.假如你是到庭的夏洛克的猶太朋友,你會當庭為他說些什么?(更深入地解讀人物性格的復雜性。補充相關背景:莎翁所處的伊麗莎白女王時期,猶太醫生叛國,“猶太人在當時成了許多討厭的特征的現成的象征”。)
2.你怎么理解《威尼斯商人》的主題及其現實意義?(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大膽發言,在交流碰撞中升華自己的思想。)
方案B
第一課時
一、話題鏈接,導入課文
由友誼的話題引出莎士比亞論友誼的名句,由真摯的友情引出《威尼斯商人》。
二、演讀課文,品味友情
1.熟悉作品,瀏覽并簡要復述故事。
2.進入情境,模擬表演。
3.請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的飾演者說說對這兩個人物的性格及臺詞的理解把握,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第二課時
一、品讀人物,解析矛盾
1.請鮑西婭的飾演者說說自己對這個人物的理解,同學參與討論。并通過分析“鮑西婭的智慧具體體現在哪里”這類問題進入情節細部。
2.請飾演夏洛克的同學說說對夏洛克的理解,大家討論。問題:你想表現一個怎樣的夏洛克?其他人物為什么都討厭他甚至憎恨他?你討厭他嗎?
(引導學生關注:“一磅肉”的糾紛只是外在淺層次的矛盾,更深層次是教派與民族的矛盾,文中人們以“猶太人”來代替對夏洛克的稱呼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幻燈補充第三幕第一場夏洛克的經典臺詞“他曾經羞辱過我”一段及有關猶太民族的背景資料。)
二、選讀臺詞,賞析語言
請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臺詞朗讀,然后說說這段臺詞在語言運用上的特點,感受莎翁語言詩劇般的華美和鋪排使用修辭的表達效果。
【課后探究】
布置閱讀《威尼斯商人》全劇,給學生提供從《慳吝人》《死魂靈》《歐也妮·葛朗臺》《儒林外史》中選出來的關于吝嗇鬼的經典描寫片段。
主問題:為什么不同時代《威尼斯商人》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思考?(探尋莎劇歷久彌新的藝術奧秘,要求從莎劇本身找原因。)
探究步驟:
1.請學生比較莎士比亞筆下的吝嗇鬼與其他吝嗇鬼的不同。
2.為什么普希金說“莫里哀的慳吝人只是慳吝而已;莎士比亞的夏洛克慳吝、機靈、復仇心重、熱愛子女,而且敏銳多智”?
(要點:無論是“我找不到我的錢呀,跟著就把自己吊死”的阿爾巴貢,“一個鐵釘,一角碎瓦他都拾了去”的潑留希金,還是為了抓住鍍金十字架一下就送了命的葛朗臺老頭,以及臨死還伸著兩個指頭怕兩莖燈草費了油的嚴監生,他們都是純粹的吝嗇愛財,但是夏洛克的形象要復雜立體得多。)
莎士比亞最初是想表現高利貸者的殘忍心腸,也表達了反猶太的思想,但他沒有把夏洛克塑造成扁平的標簽式人物。當他在寫夏洛克的時候,他就忘記了自己,成了夏洛克本人,不由自主地站在了夏洛克的立場上思考說話。正因為如此,才有后人對他筆下的人物的多義性的理解,才有了主題多義性解讀的可能。理解到這一層次無疑對于學生以后閱讀文學作品包括莎劇都是有益的。
【實踐提示】
AB兩種教學方案,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和自己教學的個性特點選擇使用。前一種方案偏重于常規教學,特點是由情節梳理進入人物分析,再到主題探究;后一種方案偏重于學生自主探究,特點是從人物進入矛盾沖突分析,回到語言賞析。最后的探究設計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來確定是否采用。
(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 3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