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照人
多少年來,高月冬先生的書畫作品早已譽滿燕趙,名揚華夏,對他的藝術評論可謂是連篇累牘、滿目琳瑯。今天筆者只好以漫談的形式說開去。
認識月冬的人都知道,他雖然年逾耳順,卻體魄強健如松,思維反應機敏,一口未改的鄉音流露著老天賜給他的溫良和厚道。
據筆者所知,他早在啟蒙時就迷戀美術這門功課。上帝不失時機地賦予了他為書作畫的天分。在學校他的文科和美術總是名列前茅。在那廣大民眾溫飽尚未解決的年代,他居然一舉考中天津美術學院。 那年月,鄉間出了名大學生,簡直是貧農學子高中了狀元。一時間,慰問、祝福和送行的人成群結隊。鄉親們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篤望著他成才。他果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畢業證書,并被選拔留校任教,從此他成為一位專業美術工作者。以后近40年里,他的工作和職務也曾有過幾次變動,但他始終心無旁顧、矢志不渝,把畢生的心血全部傾注在畫筆和硯池上,這樣的毅力和執著是令人感佩的。
一位成名書畫家所走過的道路是不尋常的。月冬的大學時代正逢“文革”,眾所周知那是人禍。參加工作不久發妻便得了重病,常年臥病在床,應該說他又遭遇天災。然而,無論天災人禍如何逼迫,他都用自己的勤奮和善良,頑強地支撐著。從“文革”的告終至妻子的殯天,他一熬就是20多年,這漫長的歲月,他感到很無奈。然而無論多么艱辛,他從不肯放下手中的畫筆,妻子的病床前,上下班的路途中,他都曾抽出畫筆,繪一幅速寫用以安慰自己感傷的心。日積月累,他隨手勾勒出來的速寫畫冊竟有等身之巨。
由于文學功底扎實,他的書畫藝術涉獵廣泛,諸如禪、道、仙、圣,詩、詞、聯、句,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總之,自然和人文的形象和名言,都在他的解讀和研討之內。同時都被他那支技藝不凡的畫筆,有聲有色地勾畫出來。
人們也許要問,究竟哪些是他的絕活呢?就筆者所知他的書畫作品的高端大致可分三類:(1)他筆下的維族少女放牧,歌舞;禪道仙圣的坐禪游方,堪稱神韻百倍,栩栩如生。(2)他的毛驢奔馬,雄雞和魚蝦活靈活現不失為稀世佳品。(3)他的書法,常以行草作骨架,但細細品味,卻暗含著行篆隸草,多種書體的韻味,讀后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月冬先生的摯友楊國華是位收藏鑒賞家,在楊先生那里,筆者不僅飽覽了月冬的書畫作品,而且還多次留心他現場作畫的過程,寫在這里以饗讀者。一般畫家臨場作畫,總是沉思良久,無疑是在揣度紙張的尺寸,構思畫面的核心,推測作品完成后的效果和亮點。月冬則與眾不同,從來都是信心十足、匠心獨運,在拿起畫筆的瞬間,就如庖丁解牛一般,一陣龍飛鳳舞之后,一群活蹦亂跳的毛驢伴著青春靚麗的維族姑娘,揚鞭催馬呈現在人們面前。接下來他的畫筆幾經起落,茵闊的草地,碧嫩的垂柳,鳴翔的山雀,湍急的小溪,就連那搖頭擺尾不時討好女主人的小狗也無聲地出現在牧驢少女的身旁。美妙的構思,和諧的布局,令人神往的自然風光,讀者人在畫面外猶如身臨其境;畫中的美女眉目傳情,呼之欲出,讓人賞心悅目久久不忍離去。
月冬筆下的禪、道、仙、圣,與他人迥然不同。他從來都是依照這些題材的身份、地位和職能去創造他們的衣著、性格和外形的。老壽星慈祥的微笑,手中掛著寶葫蘆的龍頭拐杖、仙風道骨的內涵中洋溢著和藹與善良。無論怎么看,都給人以仁愛老者臨凡濟世的姿態。他的鐘馗,須發倒豎,怒目圓睜,身后三尺利劍寒光閃爍,大有行俠仗義、嫉惡如仇,斬厲鬼在頃刻間的悍然正氣。至于那個會心憨笑,背著碩大無比的乾坤袋,內裝人間萬物,大腹便便無憂無愁的布袋和尚,據說他是東來佛祖彌勒佛的化身,他那超凡脫俗的儀表,當然也是畫家高月冬才藝高超的展示。
月冬所畫的毛驢,可謂他的代表作。早年他就對毛驢情有獨鐘。尤其他聽了國畫大師黃胄先生的教誨以后越發愛上了毛驢,為了把自己畫的毛驢提高到更高的境界,他曾把自己肩上的行政職務推掉,一心一意地去體驗生活,去實地寫生。功夫不負恒心人,數十年的辛苦勞作,使他獲得巨大成就。如今月冬的《百驢圖》《趕驢圖》《牧驢圖》等題材層出不窮,而每一幅每一頭都是千姿百態,活靈活現,充滿著誘人的生機。每當讀者看到他這些作品的時候,不少人感慨地說,“月冬的毛驢跑到驢市上,要與活驢爭價位了!”
相比較而言,月冬的書法問世量較低,這不是因為他的書藝底子薄,而是他這個人不愛張揚,不肯把這門功夫輕易展示于人。其實他在書法藝術上下的功夫并不遜于作畫,數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要練書法,這些在他的每幅畫的題跋和落款的墨跡上,對讀者的震撼力還是十分強烈的。
收藏鑒賞家楊國華先生說:“月冬的書畫神韻高雅、獨領風騷,其觀賞和收藏價值前景不可估量。去年他的作品3000元 / 每平尺即可收得, 而今未過一載, 每平尺漲至5000元了。 看好的人群越來越多,作品就越來越金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