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艷芳
【摘要】隨著國民音樂素質的提高,基礎音樂教育對于師資隊伍的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從事基礎音樂教學工作的大部分師資,均是高師音樂系或音樂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的畢業生。針對目前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就我國高師鋼琴教學改革思路,從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實踐教學四個方面進行逐一的闡述。
【關鍵詞】基礎音樂教育 高師教學改革 鋼琴教學
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范圍較廣,既包括中小學的普及性音樂教育,也涵蓋了業余兒童、成人音樂教育,及社會音樂教育等。隨著改革開放,與國外的頻繁交流,我國的音樂教育也逐漸與國外接軌,并不斷深化改革。尤其是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整體提高,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如我國教育部各部門已初步建立起中小學教育、管理及咨詢機構,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沒有專業機構管理的狀態。積極的引進了外國的先進教育技術和辦學制度,使我國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教學質量,以及國內高師院校的擴招,以適應音樂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等等。但是,我們還應該清楚的看到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現狀還存在很多問題。隨著國民音樂素質的提高,基礎音樂教育對于師資隊伍的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從事基礎音樂教學工作的大部分師資,均是高師音樂系或音樂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的畢業生。針對目前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試圖從這一角度闡述我國高師鋼琴教學改革思路,期望能對我國當前及以后的基礎音樂教育的師資培養途徑,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對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現狀的描述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狀況薄弱無力,令人擔憂。無論是教育部門,還是師資力量、教學質量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
1、基礎音樂教育師資不足
由于我國現在基礎音樂教育發展還不是很完善,所以,技術性很強的專業老師并不是多見,只有在一些大城市里才會有一部分專業高校老師。而在一些地方性區域,專業鋼琴教師數量很有限,很少專職,致使一些非專業鋼琴專業者也被“趕鴨子上架”半路出家,教起了鋼琴,但是,對那里的孩子來說,能有一位鋼琴老師已經是很稀奇、很幸運的事了。而更加離奇的的是,一些學校并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而是對一些中小學語文或數學老師稍加培訓即可代全校的音樂課,可見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地方性的小地區,師資力量還是非常緊缺的。
2、基礎音樂教育技術不規范
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不但師資不足而且相應的他們的技術性也很不規范。由于很多鋼琴教師都是理論水平低,綜合技能差,缺乏與外界交流學習,教學模式陳舊,專業技術性并不是很強,他們自己本身就會有很多待于完善的地方,所以跟他們學習的一些學生技術上就會有更多的問題,而一些樂器的學習尤其是鋼琴,如果開始學琴時不注重練習一些基本功,如手型、斷奏、八度練習和音樂表現等方面,如果開始學琴的得不到很好的重視或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它,那么一旦養成了錯誤的習慣卻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將來就很難改正。因此一些在音樂上較有天賦,并想從事專業學習的學生,則會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3、音樂素質發展不全面
持久不衰的“鋼琴熱”雖然形成了我國社會上強大的鋼琴隊伍,但他們大多都是為了迎合考級、高考加分等社會之風和追趕時尚等想法。只顧盲目拔高,各個必經階段并沒有學很精很細。所以,音樂素質發展很不全面。“而因為鋼琴音樂本身就像一所音樂學校。學習鋼琴,就如同進了音樂學校一樣。而且,這還是一所完整的音樂學校”。[1]因為在這里學到的,將不是單一的、某一側面的知識,而是要學到像旋律知識、和聲知識、曲式結構、音樂美學、音樂風格、中西方音樂史以及音樂心理素質:即以音樂感受能力為核心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聯想能力、音樂想象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識。再者,平時能夠給學生一點一滴的傳授這些綜合知識的老師數量更加有限,所以學生的音樂素質以待加強。
4、提供的實踐機會不多
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藝術氛圍和藝術實踐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有了學習的氛圍和實踐,會讓大家相互有交流機會,使學習錦上添花。而只顧自己悶頭練琴,不去多聽、多學習、多感受、聆聽別人的音樂,對音樂的學習尤其是鋼琴的學習,是很不利的。而在一些偏遠地區,學習鋼琴的人本來就不多,學習環境又很閉塞,沒有人懂得去重視它,更不用談氛圍和實踐了。所以,這對學習者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綜上所述,我國基礎教育現狀呈“教育管理部門短視,師資力量缺乏,教學質量堪憂,教學設備嚴重不足的諸多問題。改變思想,加強對基礎音樂教育重視程度,加強師資培訓,提高音樂教育質量,加大設施投入勢在必行”。[2]
二、基礎音樂教育現狀對高師鋼琴教育改革的啟示
高等師范院校的培養對象就是針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師資方面,高等師范院校的培養目的、培養方向就直接關系著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所以它的培養方向也得隨著基礎教育的事實現狀而做改革。,針對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筆者對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學改革有幾點設想:
1、改革教學目的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不是為歌舞團或演出單位培養獨奏演員,而畢后大多從事的是中小學的教育工作,而大多高師在校學習的有關教學內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均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專業化傾向。在中小學課堂上,不要求有很深的演奏技巧,作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實用性”直接體現在即興彈奏和伴奏及具備快速移調的能力方面。而他們大多只注重學習演奏的技巧、舞臺演奏等方面的知識,只顧盲目追求彈一些大曲、名曲,而沒有深刻的認識到即興伴奏等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而且現實教學中,由于從事高師教學的教師就即興伴奏的教學內容編寫還不很完善,所以致使即興彈奏的教學很不系統和規范,可以說就真正成了‘即興課”。[3]往往一學期學下來,會覺得什么知識都沒學到。而等到了工作崗位之后,臨時抱佛腳,而又苦于學習無門。所以,現在我們要深刻的認識到它的嚴峻性,把觀念轉過來,學校和學生都應該重視這些實用課程的教育和學習,正確針對中小學教育工作把高師鋼琴教育與中小學和基礎教育接起軌來。
2、改革教學內容
(1)彈奏法要規范
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 在鋼琴方面的技能和實際水平表現出良莠不齊的現象。由于我國基礎鋼琴教學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師資力量跟不上,導致地方來一部分學生他們的彈奏技巧或演奏很不規范。但是一旦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更正,例如,開始基本功沒學扎實,斷奏、八度,還有掌關節的力量等沒有強化,那么他手就沒勁,致使他們胳膊和肩不放松,甚至會出現聳肩的現象。因此他們在高師學習的過程中很吃力,很痛苦。所以,教師要針對一些學生的現實情況,因材施教,先規范他們的彈奏法,從基礎學習開始一點一滴的重新規范的理順一遍,會對高師的教學有很大改進。
(2)注重音樂理解與彈奏技術的結合
音樂的理解和彈奏技術的結合是個令很多學生頭痛的問題。他們往往只注重技術方面的提高,而對音樂的理解卻忽視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讓他們理解音樂的內涵,為學生做想象、幻想、靈感等方面的引導。“鋼琴家需要具備一雙建筑師的眼睛”。例如,彈德彪西的《阿拉伯風》時,老師可以給他們講一些音樂與建筑方面的關系,可以從建筑的形態、層次、線條、色彩等方面幫助學生做分析、去想象以便于更好的理解音樂。只有理解了音樂要表現的內涵,我們才能更好地去表現它、演奏它。另外,“可以試著在彈奏的過程中小聲的哼唱或心中默唱,暗中在腦筋里哼”[4]。為了更好的體現曲子中的音樂,首先要心中有歌;第二、學會相應的觸鍵方法;第三、提高耳朵的辨別能力;第四、正確劃分樂句。[5]當然,除了內心要有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之外,要有好的彈奏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技術,音樂內容的表現只是一句空話。大概只在這個意義上,彪洛的話是對的,他說“鋼琴家有三件事,第一件是技術,第二件是技術,第三件還是技術。”可見,技術在鋼琴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3、改革教學模式
(1)“一對一”的教學模式
近幾年來,我國的高等教學的規模有了很大的變化,擴招是一項有效的方法之一。升學率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有效的緩解了高等教育“供求”的矛盾和壓力,但在擴招的同時,高等師范院校的師資力量卻沒有跟上前進的步伐。針對一些程度較低的、起步晚的學生,對他們的鋼琴教學來講,集體大課的確是一種值得實施的教學方式,既可節省教師資源還可以通過這種形式來激發和促進學生更好的提高進度。但一些有一定程度、對鋼琴藝術的喜愛也比較突出的學生,在進校后很長一段時間還是上集體大課。這樣,就不能很好的保證每個學生有充裕的時間給老師和學生交流,不能更仔細更全面的學到更系統的知識。所以,高等師范院校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使之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發展的需要。
(2)“自主研究型”的教學模式
所謂“自主研究型”的教學模式,即:要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研究的教學模式。隨著響應我國素質教育的號召,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有所改善。但是,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研究的思維方式,輕松活潑、暢所欲言的開放性學術氣氛始終得不到較好的使用。很多教師還在傳統的教授知識。這樣做對于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的發展很不利。因為高師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數是做老師,只有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研究的思維方式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問題、解決問題,將來能更好的發現、解決研究他們的學生問題,由此形成良性循環,使好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更好的延續下去,適應社會的要求。
4、實踐教學的改革
在整個高師鋼琴學習的過程中,教育實踐和舞臺演出應該始終貫穿到我們的學習中。現在,一些高等師范院校就做的很好,給每學期都給學生上臺演出鍛煉的的機會,讓學生走出琴房,參加一些比賽,展示一下自己積累的豐碩成果。舉辦一些校內外的音樂會,請國內外一些大師、演奏家來演出觀摩,使他們能夠在現場切身感受鋼琴演奏藝術的無窮魅力,從而激發起更高的鋼琴學習熱情。在上課時讓同學門之間互相作老師,相互學習,給對方提問題,作解答,讓同學們時時刻刻為成為一名優秀教師而作準備。
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與高師的鋼琴教育密切相關,只有全社會的基礎教育,才能代表一個國家整體音樂水平。高等師范教育因其培養目標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提高高等師范院校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改革,將會直接關系到普通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樹立明確的目標,總結經驗。相信我國的高等師范院校一定會培養出更多有用的音樂教育人才,為我國的基礎教育、為我們的下一代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人民音樂出版社.
[2]厲婷婷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春風怎度玉門關?——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狀況及對策》木梨教育網2007-01-10.
[3] 孫巖 《對高師鋼琴課教學一般問題的認識》[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4] 傅雷先生《傅雷家書》人民音樂出版社.
[5]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