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內容
本項目設6個課題,分別是:
1.100 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2.100 kW擺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3.20 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4.150kW潮流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5.15 kW溫差能發電裝置研究及試驗
6.海洋能發電系統綜合測試技術研究
二、實施期限
本項目實施年限為3年,從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
三、項目經費
項目國撥經費擬安排3200萬元,各課題自籌經費與國撥經費比例不低于1:1。
四、申請管理
1.本項目由國家海洋局具體組織實施。
2.根據《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的規定,遵循“公開申報、專家評審、擇優委托”的原則,選擇承擔單位。
五、申請資格
(一)申報單位的條件和要求
1.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運行管理規范、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業單位、內資或內資控股企業等,均可單獨或聯合申報,不接受個人申請。
2.鼓勵申報單位與國內科研、業務、教育部門優勢研究力量或相關企業聯合,組織一支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究隊伍。每個課題的聯合申請方原則上不超過5個法人單位。
3.課題申報必須以某一課題整體研究內容為申請單元。聯合申請各方須簽訂共同申請協議,明確規定各自所承擔的工作和責任。課題牽頭申請單位對聯合申請各方的申報資格進行審核。
4.申報單位經費須專款專用,設立單獨賬簿,獨立核算,并保證配套資金及時到位,保障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實施。
5.成果查新證明須由有資質的國家或部省級查新單位出具。
(二)申請負責人的條件和要求
1.課題負責人須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并有固定單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年齡不超過60周歲(按照簽訂課題任務書時計算),無不良科研行為。課題負責人用于本課題研究時間不少于本人工作時間的50%,每年(含跨年度連續)離職或出國的時間不超過三個月。
2.所有課題申請人均不得參與兩項以上本項目課題的申報,且只能主持申報一項本項目課題。課題申報單位(包括聯合申報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報人,對同一個課題不得進行重復或交叉申報。課題負責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項國家主要科技計劃(包括863計劃、973計劃、支撐計劃等)課題,作為主要參加人員同期參與承擔的國家主要科技計劃課題數(含負責主持的課題數)不得超過兩項。
3.政府機構公務員不得參加課題申請。
經形式審查,申請單位或申請負責人不符合上述規定的申請書視為無效申請。
六、申請文件的編制與遞交
1.申請文件編寫:用中文編寫,要求語言精煉,數據真實、可靠。
2.文件規格:一律用A4紙,仿宋體四號字打印并裝訂成冊,申請文件一式20份,正本1份,副本19份,同時附電子版。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則以正本為準。申請書按統一格式編寫。
3.申請書及有關資料應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權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全部申請文件須包裝完好,封皮上寫明申請課題、申請單位名稱、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聯系人及注明“不準提前啟封”字樣,并加蓋單位公章。
4.相關附件材料包括:
(1)申請函;
(2)申請單位〔人〕資格審查文件;
(3)申請單位承諾函;
(4)申請單位資信證明;
(5)申請單位自籌資金保證書;
(6)聯合申請合作協議;
(7)申請單位營業執照或法人代碼證;
(8)近兩年度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
(9)成果查新證明(必須由有資質的國家或部省級查新單位出具)
(10)申請材料一覽表。
5.申報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開始,申報單位須根據《課題申請指南》要求進行申報。
6.只接收在申請截止日期前由申請單位面交或郵寄的申請文件(郵寄以寄達時間為準)。申請文件在郵寄過程中出現的遺失或損壞責任自負。
七、申請課題研究目標與內容
課題一 100 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一)、研究目標
針對我國波浪能資源的分布特點及開發利用現狀,研建裝機容量100 kW,年發電量達到130000 kWh,可連續運行時間4300小時以上,具有長期運行與維護能力,最大抗風能力為12級的漂浮式波浪能電站。
通過電站的示范運行,解決漂浮式波浪能電站的關鍵技術,積累業務化運行經驗,實現為偏遠海島或沿海地區提供電力。
(二)、研究內容
研建裝機容量100 kW的漂浮式波浪能電站并示范運行。
(三)、主要技術指標
1 .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00 kW;
2 .年發電量達到130000 kWh;
3. 電站可連續運行時間4300小時以上,具有長期運行和維護能力;
4 .最大抗風能力為12級。
(四)、專項經費投入及匹配經費要求
國撥經費擬安排700萬元,課題承擔單位按1:1以上比例匹配資金,課題經費超出預算部分由承擔單位負責增加匹配資金解決。
(五)、申報要求
申報單位應長期從事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掌握該領域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技術研究工作基礎;具有漂浮式波浪能裝置及電站關鍵技術研究、組織實施等方面的經驗和業績,示范工程點基本落實。
課題二 100 kW擺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一)、研究目標
針對我國波浪能資源分布特點和開發利用現狀,研建裝機容量100kW,年發電量達到130000kWh,連續運行時間4300小時以上,具有長期運行與維護能力,最大抗風能力為12級的擺式波浪能電站。
通過電站的示范運行,解決擺式波浪能電站的關鍵技術,積累業務化運行經驗,實現為偏遠海島或沿海地區提供電力。
(二)、研究內容
研建裝機容量100 kW擺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并示范運行。
(三)、主要技術指標
1. 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00 kW;
2. 年發電量達到130000 kWh;
3. 電站可連續運行時間4300小時以上,具有長期運行和維護能力;
4. 最大抗風能力為12級。
(四)、專項經費投入及匹配經費要求
國撥經費擬安排700萬元,課題承擔單位按1:1以上比例匹配資金,課題經費超出預算部分由承擔單位負責增加匹配資金解決。
(五)、申報要求
申報單位應長期從事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掌握該領域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技術研究工作基礎;具有擺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及電站關鍵技術研究、組織實施等方面的經驗和業績,示范工程點基本落實。
課題三 20 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一)、研究目標
針對我國海流能資源分布特點和開發利用現狀,研建裝機容量20kW,年發電量大于40000 kWh,連續運行時間4300小時以上,具有長期運行與維護能力,最大抗風能力為12級的水平軸海流能發電裝置。
通過示范運行,解決海流能發電裝置的關鍵技術,積累業務化運行經驗,實現為偏遠海島或沿海地區提供電力。
(二)、研究內容
研建裝機容量20 kW水平軸海流發電裝置并示范應用。
(三)、主要技術指標
1. 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0 kW;
2. 年發電量達到40000 kWh;
3 .電站可連續運行時間4300小時以上,具有長期運行和維護能力;
4 最大抗風能力為12級。
(四)、專項經費投入及匹配經費要求
國撥經費擬安排400萬元,課題承擔單位按1:1以上比例匹配資金,課題經費超出預算部分由承擔單位負責增加匹配資金解決。
(五)、申報要求
申報單位應長期從事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掌握該領域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技術研究工作基礎;具有海流能發電裝置關鍵技術研究、組織實施等方面的經驗和業績,示范工程點基本落實。
課題四 150 kW潮流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一)、研究目標
針對我國潮流能資源的分布特點和開發利用現狀,研建裝機容量150 kW,年發電量達到300000 kWh,連續運行時間4300小時以上,具有長期運行與維護能力,最大抗風能力為12級的垂直軸潮流能電站。
通過電站的示范運行,解決垂直軸潮流能電站的關鍵技術,積累業務化運行經驗,實現為偏遠海島或沿海地區提供電力。
(二)、研究內容
研建150 kW垂直軸海流發電電站并示范應用。
(三)、技術指標
1 .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50 kW;
2 .年發電量達到300000 kWh;
3 .電站可連續運行時間4300小時以上,具有長期運行和維護能力;
4 .最大抗風能力為12級。
(四)、專項經費投入及匹配經費要求
國撥經費擬安排600萬元,課題承擔單位按1:1以上比例匹配資金,課題經費超出預算部分由承擔單位負責增加匹配資金解決。
(五)、申報要求
申報單位應長期從事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掌握該領域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技術研究工作基礎;具有潮流能發電裝置及電站關鍵技術研究、組織實施等方面的經驗和業績,示范工程點基本落實。
課題五 15 kW溫差能發電裝置研究及試驗
(一)、研究目標
針對我國溫差能開發利用現狀,研建裝機容量15kW,年發電量達到3000kWh,試驗連續運行時間2400小時以上的溫差能實驗裝置。
通過試驗運行,解決溫差能發電裝置的關鍵技術,為我國溫差能的綜合利用提供技術支持。
(二)、研究內容
研建裝機容量15 kW的溫差能發電裝置并試驗運行。
(三)、主要技術指標
1 .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5 kW;
2 .年發電量達到3000 kWh;
3 .電站可連續運行時間2400小時以上。
(四)、專項經費投入及匹配經費要求
國撥經費擬安排400萬元,課題承擔單位按1:1以上比例匹配資金,課題經費超出預算部分由承擔單位負責增加匹配資金解決。
(五)、申報要求
申報單位應長期從事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掌握該領域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技術研究工作基礎;具有溫差能發電裝置關鍵技術研究、組織實施等方面的經驗和業績,試驗工程點基本落實。
課題六 海洋能發電系統綜合測試技術研究
(一)、研究目標
針對海洋能開發利用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研究海洋能發電系統轉換效率檢測方法及綜合檢測裝置,制定海洋能發電裝置環境適應性檢測方法,為海洋能發電裝置的綜合檢測提供技術支持。
(二)、研究內容
海洋能發電系統綜合測試技術。
(三)、主要技術指標
1 制定波浪能發電系統轉換效率檢測技術規程;
2 制定海流能發電系統轉換效率檢測技術規程;
3 研制海洋能發電系統轉換效率綜合檢測設備;
4 制定海洋能發電裝置環境適應性檢測的技術規程。
(四)、專項經費投入及匹配經費要求
國撥經費擬安排400萬元,課題承擔單位按1:1以上比例匹配資金,課題經費超出預算部分由承擔單位負責增加匹配資金解決。
(五)、申報要求
申報單位應長期從事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掌握該領域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技術研究工作基礎;具有海洋能發電綜合檢測裝置研制能力、具備綜合檢測業務化運行條件、項目組織實施等方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