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一類嚴重危害公眾健康卻又經常被忽視的疾病,是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對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慢阻肺由多種因素共同致病,其中包括纖毛功能失調、氣道結構改變、氣道炎癥、系統失調、氣流受限等諸多病理生理改變。主要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氣短、咳嗽、咯痰等,長期患病會導致心肺功能不斷下降,最終引起死亡。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的病人容易誘發急性呼吸道感染。
根據中醫理論,肺系疾病的產生與人體內的宗氣密切相關。宗氣名為大氣,是由肺臟吸入的空氣和脾胃吸收運化的水谷精氣相結合而成的,它的作用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平衡,防御外邪入侵,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慢阻肺與中醫傳統理論中的“宗氣不足,肺氣虛弱”有密切關系,咳喘日久的病人常常存在聲低氣怯、肢體倦怠、乏力等癥狀,抗御外邪能力低下,自我調節能力下降,對寒冷和氣溫變化極為敏感,常易感冒而繼發感染,引發病情反復、加重等。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約有50%是由反復呼吸道感染所導致,肺氣虛弱,宗氣不足。因此,注意保養宗氣,常做“呼吸操”,可防慢阻肺。
保養宗氣要注意環境因素、飲食習慣、適量運動、咳嗽排痰等諸方面。首先,要保持居室的通風透氣:其次,個人應多吃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和新鮮水果蔬菜,注意保暖,及時增減衣服,以免受涼,作息有度,避免吸煙及“二手煙”:再次,注意適量參加力所能及的運動,每日堅持呼吸操、散步、快步行走直至慢跑等。正確咳嗽排痰也需要技巧,排痰時身體盡量坐直,緩慢地深呼吸,屏住呼吸3-5秒,然后慢慢地盡量由口將氣體呼出i做第二次深呼吸,屏住氣,用力地自肺的深部咳出來。做兩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做完咳嗽運動后休息半小時。
下面是兩種對防治慢阻肺疾病有益的“呼吸操”。其一,腹式呼吸法:取立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前胸,吸氣時盡量挺腹,胸部不放,呼氣時盡量將氣呼出,吸與呼時間之比為1:2或1:3;其二,縮唇呼吸法: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呼氣時,口唇收攏,作吹口哨樣動作,呼吸須按節律進行,吸與呼時間之比為1:2或1:3,盡量將氣呼出,以改善通氣。每日練習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