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四平王某來信說:我患乙肝8年多,肝功能時好時壞,最近去醫院復查,B超提示早期肝硬化,除做肝功能化驗外,加開總膽汁酸測定。不知有何意義,請專家給予解答。
答王某讀者:
隨著基礎醫學的發展,揭示了膽汁酸代謝過程,故許多大型醫院將血清總膽汁酸[TBA]列入肝功能檢測項目。肝臟分泌的膽汁的主要成分是膽汁酸,是由膽固醇在肝細胞內轉化形成。膽汁經毛細膽管及各級膽管流入膽囊,進食后膽囊收縮排人腸道,協助消化吸收。完成消化功能后,95%以上的膽汁酸經腸道吸收,經門靜脈血流入肝;在第一次經過肝臟被細胞攝取后,余下進入全身血液循環,再次流經肝臟時又被吸收,然后再次經各級膽管排入腸道,這就是膽汁酸的“肝腸循環”。每天約進行10~15次,故血液中95%膽汁酸是從腸道吸收來的,只有5%是肝細胞新合成的。正常人空腹血清TBA≤10微摩爾研。
肝臟是合成、攝取、排泄膽汁酸的唯一器官,因此其與肝臟疾病密切相關,急性肝炎時明顯升高,是反映肝細胞損傷又一敏感指標。如果肝臟纖維化、肝硬化,導致門靜脈血流受阻,部分富含膽汁酸的門靜脈繞過肝臟進入體循環,因此血中的膽汁酸異常增高。據報道肝硬化患者膽汁酸異常高達85.5%,均高于其它反映肝硬化的化驗項目。若其持續增高,而與轉氨酶、膽紅素增高不成比例,要考慮肝硬化的可能性。膽汁酸檢查對肝硬化的診斷、活動與否的鑒別及預后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