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天氣較冷,正是保暖內衣的熱銷季節。筆者在商場、超市里看到,不少保暖內衣在廣告宣傳中自稱有“超保暖”、“高科技”、“生態”、“抗菌”等功效,價格從幾十元一套到三四百元一套不等,讓市民看得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保暖內衣的保暖作用真有這么大嗎?
莫要輕信高科技概念
纖維檢驗所的有關專家認為,目前市場上保暖內衣的廣告宣傳,有很多是缺乏科學依據的,請市民不要盲目輕信。不少保暖內衣廣告宣傳中喜歡用暖卡、萊卡、熱力卡、魔卡等“卡”的概念,宣稱“這是保暖材料的代名詞”。但是根據由國家針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針織產品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針織保暖內衣新標準》(下稱《新標準》),各種“卡”不能隨便叫。因為這些“卡”只是廠家給保暖內衣面料起的名字,本質只是普通的腈綸和氨綸。如萊卡,是美國杜邦公司為其生產的一種人造彈性纖維“氯綸”注冊的產品商標名稱。
在《新標準》中,對保暖內衣的甲醛含量、pH值、保溫率、透氣率等指標有了明確規定:保暖率低于30%不能定為保暖內衣,只能按照普通內衣標準執行。由于保暖內衣的保溫性與透氣量即織物密度是成反比的,因此,消費者要選擇既保暖且透氣量相對較大的保暖內衣。另外,消費者在選購時還要注意看清其標志,了解清楚所購買的保暖內衣是否是按照《新標準》生產的,以便在產品質量發生爭議時有據可依,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新標準》對小孩的貼身內衣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家長在選購兒童保暖內衣時,建議選擇使用說明齊全、標注明確的產品i一定要仔細查看甲醛等的含量,要符合有關標準,選擇品牌內衣相對有保障:盡量選擇純棉質地、顏色淺的內衣。新買的內衣應充分洗滌后再穿,可洗掉衣服上的“浮色”和織物中殘留的大多數甲醛,同時也可除掉衣物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可能附著的臟物等。
保曖內衣并非人人適合
有關專家認為:冬季長期穿著保暖內衣,對健康很不利。人體皮膚表面的細菌分為常住菌和條件致病菌,如果抗菌內衣能夠殺死金葡菌、大腸桿菌等,正常的常住菌也將被殺死,這樣非但不會對人體有益,嚴重的還可能損害人體健康。保暖內衣裹在身上,靜電產生的皮屑可能會引起皮膚瘙癢,長期使用還會抑制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引發各種疾病。
時下流行的遠紅外線內衣、抗菌內衣及宣稱使用納米技術、生態紡織品材料生產的各類保暖內衣各有特點,消費者在選購時還應注意根據自身條件慎重選擇。紅外線在醫學中主要用于鎮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紅外線治療,尤其是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紅外線內衣。對于心血管功能不全者,更要避免大面積、長時間地穿著保暖內衣,否則有可能引發心率不齊或心絞痛。如果市民購買的內衣透氣性差,出汗后,汗液中的尿素、鹽類等會附著在體表,不及時清除會引起皮膚瘙癢,造成接觸性皮炎、濕疹等疾病。因此,提醒以往有過皮炎、濕疹等皮膚疾患或皮膚易過敏者,更應慎用保暖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