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讀者劉某來信說:我已年近花甲,患有冠心病多年,由于一直在遵醫囑服藥,因此病情比較穩定。我在年輕時就很喜歡運動,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患心痛之前。后來因為患了心臟病,就不敢貿然運動。現在,病情穩定已有較長一段時期,于是萌生鍛煉的念頭,卻又不敢擅自“亂動”,請問我是否還能夠進行鍛煉?
答劉某讀者:
對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回答“能”或“不能”,而要視具體病情而定。一般來講,病情處于穩定期或靜止期,日常生活能自理者,或者雖有胸悶、胸痛、心慌、氣急、頭暈和乏力癥狀,但治療后能明顯減輕者;或3個月內無心臟病急性發作病史者,均可適當參加運動鍛煉。如果處于急性發作期,或3個月內曾有過急性發作病史者,或治療后癥狀雖有減輕,但病情不穩定者,是不宜參加運動、鍛煉的。
對于可以鍛煉的患者來講,哪些運動項目較適宜他們呢?一般來講,步行、廣播操、太極拳、騎車、游泳和慢跑都可以。步行有利于氧氣的吸人和二氧化碳呼出,有利于新陳代謝、吐故納新。步行時,昂首挺胸,雙手擺動,身體各部分都得到舒展。步子快慢視健康狀況而定,以不感到疲勞為限。騎車、游泳、慢跑等運動強度較大,適宜于年齡不太大。病情較穩定,平時無心慌、氣急的心臟病患者。不過,在運動鍛煉前,最好能征求心內科醫師的意見。此外,在運動、鍛煉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逐步延長鍛煉時間和增加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2.要選擇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環境進行鍛煉,不要在晨霧中鍛煉。因為霧中有有害物質,吸人體內有害健康。
3.不要在飽食后、饑餓、疲勞或身體感到不舒服時進行鍛煉。
4.鍛煉前后要自測脈搏。在鍛煉后1小時內,脈搏能恢復到鍛煉前的水平,而且感到精力充沛,食欲、睡眠改善,說明運動量適當;若在鍛煉后感到疲乏無力、胸悶、心慌、氣急,應立即停止鍛煉,并含服硝酸甘油或保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