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感到肺部臃脹、呼吸不暢,胸憋、氣悶。我于兩年前確診患中度COPD,堅持--進行平臥腹式呼吸結合排痰,有效地緩解憋悶,提高了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平臥腹式呼吸由于低枕或撤枕,松腰帶,全身充分放松,使位于胸腔(肺)與腹腔(腸)之間的橫膈肌(以下簡稱隔肌)得到最大限度地伸展與收縮,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排痰效果。與一般咳嗽排痰的不同在于:它是在全身放松情況下,以患者自身腹部的膈肌作有規律的迅速收縮動作。所產生的沖擊氣流,不斷推動氣管中的痰液向外排出。 平臥腹式呼吸的過程及其排痰的方法是:吸氣時閉唇,空氣經鼻緩緩吸入(胸部切勿起伏),調動膈肌使之盡量朝下腹方向伸展,感到腹部逐步膨脹;當擴張到達最大時,改為呼氣(此時嘴唇應呈噘嘴狀,使氣體通過嘴唇狹小的縫隙中,緩慢釋出,有微弱噓或聲)。
呼氣分為兩段:第一段速度較慢,勻速呼出。在膈肌緩慢收縮中,感覺已接近排出大部分氣體時,進入第二段,即迅速收縮腹部膈肌,進行快速排氣動作。氣體排盡后隨即轉換為吸氣,如此反復循環。由于在每次呼氣過程的最后,均做一次迅速排盡殘氣的動作,使氣管中積痰逐步向外移動,最后越過會厭送達咽喉,即可輕松吐出。
在進行腹式呼吸排痰之前,建議先掌握和熟練腹式呼吸。在腹部膈肌隨吸氣與呼氣延伸及收縮較自如后,再加入排痰動作。
排痰中有三點需要注意:
一 、收縮膈肌的第二段,呼氣動作的啟動宜快,力度宜強,隨后立即放松。
二、在每次呼氣全過程中,要選擇好第二段快速呼氣的啟動時機。過早,近似普通(全程)咯痰,人較累,效果差;余氣量過少時,對積痰的推動乏力。一般在呼出大半后,尚有余氣時進行。可通過練習,摸索出一個較為合適的時機。
三、當進行腹式呼吸及排痰動作多次,未見排痰或排痰不多,且胸部憋悶仍未緩解時,宜耐心地檢查動作是否到位,堅持一下,再試數天。如感覺膈肌的收縮力不足,可重復練習膈肌收縮及擴張動作。
在平臥腹式呼吸排痰中,患者如感覺左右兩肺胸悶程度有不同時,還可采取向左或右側臥方式,以著重排出某側積痰。如自覺左側胸部較悶,可采取向右側臥,進行腹式呼吸及排痰;反之,向左側臥。
在平臥腹式呼吸排痰取得成效后,隨著動作的逐步熟悉,在保持呼吸舒暢的前提下,可逐步試著提高吸氣與呼氣的緩、細、勻、長程度(切忌勉強)。可對吸氣及呼氣計秒數,進行自我比較。還可比較每次排出總痰液的液量、形狀、厚度、濃度、顏色等,結合肺部通暢的程度,可大致獲得一些本病現狀的信息。建議腹式呼吸每天不少于兩次,每次不少于20分鐘,宜在起床及入睡前進行。
專家點評
該文提出的平臥腹式呼吸即縮唇呼吸,在慢阻肺緩解期可以起到康復治療的作用。慢阻肺患者由于膈肌下移、收縮效率減低以及氣道阻力增加和胸肺有效順應性減低,往往動員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過程。因此,即使在安靜情況下,肺氣腫病人的呼吸常以上胸廓活動為主。在急性加重期輔助呼吸肌的作用更加明顯。慢阻肺患者呼吸常表淺而短促,這種以胸式呼吸為主的表淺呼吸,既不能保證肺臟有效的通氣量,又易引起呼吸肌的緊張,增加耗氧量,誘發呼吸肌疲勞。運用膈肌做深緩呼吸,改變輔助呼吸肌參與的不合理的淺速呼吸方式,可以提高潮氣容積,減少無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氣量,改善氣體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緩解氣促癥狀。
康復治療包括衛生宣教、心理支持、藥物治療、預防感染和增強機體免疫力、醫療體育和物理治療、長期氧療、營養治療、呼吸體操和呼吸肌鍛煉等。其中呼吸體操和呼吸肌鍛煉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腹式呼吸可以通過增強膈肌活動來提高肺活量;縮唇呼吸可以減慢呼氣,延長小氣道陷閉而減少殘氣余量。因而縮唇腹式呼吸鍛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有助于氣體交換,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通過有效的呼吸肌鍛煉,可明顯增強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運動能力,結合其他康復治療措施,可預防呼吸肌疲勞和通氣衰竭的發生。因此。呼吸肌鍛煉是肺心病患者穩定期治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可以推廣。但要注意:
1.康復治療過程中,注意病情變化,如果痰多,胸悶加重,要看醫生是否急性發作。康復治療不能替代急性期的治療。
2.這種呼與吸的時間比為2:1或3:1,每分鐘8~10次左右,每日鍛煉兩次,每次10-20分鐘。
3.若要排痰,就采取體位引流,頭低腳高位,結合拍背,每次15分鐘,一天兩次。單純的縮唇腹式呼吸鍛煉不是一個可靠的排痰方法。
(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吳繼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