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建所20周年的慶典上,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陳賽娟教授公布了我國白血病基礎研究和誘導分化治療獲得的重要進展。他們采用全反式維甲酸十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已高達94.7%。目前。他們沿著誘導分化的思路,將基因產物靶向治療拓展到另一種類型的白血病,即M2型白血病,已取得重要進展。
M2型白血病發病率高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而且極易復發。科研人員發現,中藥提取物冬凌草甲素可能使M2型白血病的致病蛋白發生降解,獲得比目前其他化療方法更好的療效。在已進行的基礎理論和動物實驗中,上述發現已被證明是確定無疑的,并取得了相應的科學數據。
據悉,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已與國內某制藥公司簽訂了冬凌草甲素臨床試驗合作協議,這標志著對M2型白血病的基礎研究成果,已邁出向臨床治療轉化的重要而關鍵的一步。
微創新術式減少肺癌復發
肺癌是我國發生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在男性排序第一,女性排序第二。手術、放療、化療,是傳統肺癌治療的“三步曲”,患者復發率高,生存率低。
近年來發展的微創新術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組織,最大限度地減少腫瘤復發。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李簡教授介紹,自1993年以來,他們對數千名早期肺癌患者應用微創手術切除方式,即全程電刀、不留支氣管殘端的腫瘤整塊切除法,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復發率。2000年以來,他對20名晚期肺癌患者實施了這一術式,并建議患者不必放療。跟蹤隨訪表明,至今無人局部復發。其中一位36歲的男性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結多處轉移,被許多醫院宣布為不能手術。李簡教授為他實施微創手術切除后,患者現能正常勞動。腫瘤未復發。
據介紹,以往胸外科并沒有將腫瘤局部區域復發列為檢驗手術是否成功的范疇,對腫瘤術式的創新和分類分型分期進行規范化研究也不夠,是導致肺癌患者生存率低的原因。李簡教授的微創新術式成功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使患者免除放療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術后生存率.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好評,認為居國際領先水平。2微米激光為前列腺“減肥”。
北京武警總醫院采用2微米激光技術治療前列腺增生取得可喜成果。一位78歲的男性患者通過治療取得明顯療效。
該患者20年前患前列腺增生,由于是過敏體質并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多種疾病,無法承受常規手術。只能靠利尿劑維持。隨后發生右腎積水,雖經治療有所好轉。但不久又復發。武警總醫院泌尿外科將一根直徑僅O.3毫米的光纖,通過患者尿道到達增生的前列腺處。波長僅為2微米的激光通過光纖照射到增生組織上,強大的激光能量瞬間被水吸收,產生了強烈的汽化切割效應,增生的前列腺組織頃刻間即被切除,尿道立即恢復了暢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與醫生聊天,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手術。術后3天,患者即康復出院。
武警總醫院泌外科張慶江博士說,2微米激光是目前最為理想的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技術,與傳統開放式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痛苦小、并發癥少、風險少的優點,特別適合于高齡、體弱患者。手術時間短,術中、術后出血少,不需要全身麻醉。
非藥物鎮痛研究實現成果轉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疼痛學會中國分會主席韓濟生教授,率領19位 博士后、93名博士,歷經40年的專題攻關,在非藥物鎮痛領域取得的自主創新針刺鎮痛研究成果,最近得到成功轉化。韓濟生院士等在神經科學整體、細胞、分子和基因等不同水平上,證明了刺激身體特定部位。可以促進腦和脊髓釋放出5一羥色胺、內源性阿片肽等化學物質,從而產生鎮痛作用。韓濟生院士發現,應用不同頻率的電脈沖,可刺激腦和脊髓釋放出不同種類的神經肽。這一研究成果在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頒獎后,在南京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與有關企業聯合成立了南京濟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相關科研成果轉化。他們運用先進的芯片技術,將電脈沖模塊固化在一個便攜式的電子儀器中,成功研制成韓式疼痛治療儀。應用結果表明,韓式疼痛治療儀發出的生物波,對神經進行刺激、解壓、營養、調理,可以達到阻斷痛覺傳導、消炎鎮痛、修復組織、改善神經功能的目的,能對各種急、慢性疼痛疾病起到標本兼治作用。在外科手術中應用,可使麻醉藥用量減少40%~50%;手術后疼痛控制,可使鎮痛用藥減少40%以上;對頭痛、頸肩腰腿痛等慢性疼痛的療效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