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冬季感受打高爾夫的樂趣,莫過于去非洲神奇古國摩洛哥了。在這個充斥著矛盾的國家,三千年的文化歷史既融入又抗拒著現代文明。它的球場也像這片土地一樣,充滿著色彩、冒險、異域的景致,為阿拉伯的“落日之島”勾勒出另一番迷人的風情。
白屋、白衣和白球
在摩洛哥打球的最好季節就是冬季了,因為這里的冬天氣候溫和,絲毫不會感到過冷或過熱。作為一個新興的高爾夫旅游目的地,摩洛哥在旅游城市興建了很多非常好的高爾夫球場,比如著名旅游城市馬拉喀什的3座球場和美麗的海濱城市阿加迪爾周圍的2座球場。
摩洛哥用接近200個球洞取悅著來此打球的人,球道展開在馬拉喀什亞特蘭斯山永恒的白雪下,蜿蜒在丹吉爾的柏樹林和松樹林中,被拉巴特百年的古橡樹和色彩艷麗的石楠花、卡沃內格羅的撐柳和金雀花圍繞,沿著阿加迪爾的沙丘鋪展,甚至深入梅克內斯的皇宮,成為皇家園林的一部分。

走進當地的高爾夫球場,這個伊斯蘭教國家會給你一種全新的感受。在摩洛哥,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占到了80%,其余多為柏柏爾人。去這樣的國家打球,難免遇到不同信仰的球友。在這里,除了白色清真寺、白衣信仰的伊斯蘭教徒,白色的小球則是另一種風景。
高爾夫也是信仰
在摩洛哥,高爾夫也是信仰。已故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是個不折不扣的高爾夫狂熱愛好者。在位期間,他修建了不少高爾夫球場供自己享用。這個阿拉伯國王最夸張的行為莫過于在自己的皇宮內也修建了一個9洞迷你球場,以便他在齋月的時候不會因為沒球打而無聊。
除了自娛自樂外,哈桑二世還倡導“高球外交”,提出舉辦摩洛哥“友誼杯大賽”,希望以高爾夫為平臺彼此溝通,消除伊斯蘭國家和西方國家間的隔閡。友誼杯大賽一般在巴拉特Dar Es-Salaam球場進行。Dar Es-Salaam字面意思是“和平之屋”,雖然中東地區很少有過和平年代,但在這個球場中,每個人都因為高爾夫而和平相處,無論他來自哪個國家。球場建在1000畝茂密軟木林中,由著名球場設計師Robert Trent Jones親自操刀。從高空俯視這個擁有45個球洞的“龐然大物”,宛若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最令人稱道的是,設計師保留了球場原址的大量遺跡,置身11洞和12洞間,還能依稀感受到古羅馬時代瓦盧比利斯遺址的輝煌。
非洲最佳高爾夫度假村
當選“非洲最佳高爾夫度假村”的帕梅拉里高爾夫皇宮(Palmeraie Golf Palace Resort)坐落在寧靜的亞特拉斯山脈山腳下,離馬拉喀什市中心不過10分鐘的路程。在這里,你可以享受平靜、蔥郁的環境,到處是郁郁蔥蔥的棕櫚樹、九重葛、馬纓丹堿、撐柳等美洲植物。

Robert Trent Jones設計的72桿高爾夫球場延展在這里77公頃的碩大土地上,看似令人難以捉摸。在打完前兩個相對較直的球洞后,球手會進入法國PGA職業/業余配對巡回賽的場地。但在這里的打球成績,卻比在法國的成績要高,顯然,球場外觀具有欺騙性。草坪非常堅固而具有流動感,即使粗糙一點的動作也不會令結果太糟,樹叢,特別是棕櫚樹并沒有靠得太緊,但到處遍布水塘和蘆葦,打完一場球一共需要經過7個湖泊。
第9洞是最難打的一個洞,這是一個狗腿洞,從發球臺到果嶺右下方全是水塘。所有球洞中最有亮點的當屬3桿的17洞,在那里需要讓球跨過一個湖,并避開右邊的另一個湖和果嶺左邊的兩個沙坑。至于5桿的第12洞,人們則對它意見不一,這個洞的地形就像字母z,是一個需要依靠策略打法的有趣的洞,一個大沙坑阻擋著中間的球道和沙坑背后的右側樹叢,所以務必讓球保持在左側。
原先的Palmeraie帕默爾銳球場十分不同于如今那些越來越難打的球場,但不久,它也增加了一個9洞的新球場,與原先球場的后9洞一起使用時,就可以組成適合難度較高的錦標賽用的球場。這個新的9洞球場在今年的10月1日正式啟用,滿足那些追求刺激的高球手。
在這里打球,能感受到無與倫比的純凈空氣,因為球場位于接近1500英尺的海拔高度上,而來自摩洛哥各個市鎮的人都會來此度假,比如天氣更為濕熱的卡薩布蘭卡。在這里打高爾夫,更沒有嚴格的服裝要求,也無須保持正式,因為總是有一大群帶著甜美微笑的人在歡迎你。在這里感受到的是與繁華城市不同的放松和平和,你所要做的就是在柏樹、棕櫚、橄欖樹和杏樹中享受美麗的環境,遠眺北非最高的山脈——阿特拉斯山。
打完一場球,可以下榻五星級“Pavilion du Golf”,在其套間的陽臺,可以欣賞整個高爾夫球場的景色,并思考一下令人頭痛的第17洞,同時欣賞遠處北非壯觀的阿特蘭斯山。
在被陪伴進入奢華的套間之前,摩洛哥人會用傳統的方式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那就是薄荷茶和Feqqas——一種特別的摩洛哥餅干。酒店中錦磚圖案的地板和衛生間、鏤花的雪松木天花板和當地的裝飾圖案,都令空間充滿著傳統的氛圍,就像Dar Ennassim餐廳提供的美味一樣別致。這是游泳池和土耳其浴室邊上的一家米其林兩星餐廳,烹調著最地道的摩洛哥和地中海美食。
白色之城和紅色之城
世界上恐怕沒有幾個城市像卡薩布蘭卡這樣因為一部電影而名揚天下。最初,卡薩布蘭卡留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白色,無邊無際的白色構成了城市的主色調。而卡薩布蘭卡這個名字就是“白色房子”的意思。許多國人對摩洛哥的印象也僅停留在此。而與這座“白色之城”相對的,則是位于南部的“紅色之城”——馬拉喀什。這是摩洛哥最受歡迎的旅游城市和高爾夫度假勝地。

這座古老的紅色之城就位于阿特拉斯山脈下,隱匿在建于12世紀,12公里長,厚達2米的古老紅墻內。事實上,馬拉喀什是摩洛哥的第二舊城,摩洛哥的國名也是源自此都。馬拉喀什市內的褐色小屋云集于平坦地面,這種景觀與北方的“白色聚落”都市形成明顯的對比。
在距離市區不遠的譬如帕梅拉里高爾夫皇宮打完高爾夫后,到馬拉喀什的阿拉伯集市Medina熙熙攘攘的小道閑逛片刻,體驗到的是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可以在那里買紀念品,在店鋪中觀看古老的手工技藝,感受異域的氛圍。當然,如果要暫時躲避一下Medina的繁華,則可以去AGuedal o Agdal、Menara或Majorelle花園尋找寧靜。而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美麗的El Bahia宮和Koutoubia清真寺,這兩個標志性的建筑在馬拉喀什的任何一個角度都能看見。
然而,在當地人看來,沒有到馬拉喀什等于沒有到摩洛哥,而沒有到Djemaa el-Fna廣場就等于沒有來過馬拉喀什。Djemaa el-Fna廣場充滿活力,這里你可以找到一流的Babouches(摩洛哥傳統拖鞋)和質量上等的jellaba(摩洛哥傳統服飾),它按照服飾、皮革制品、地毯、鞋帽分成各個購物區,但即使沿著小街走得多么小心謹慎,也仍然會迷路。從日出到深夜,Djemaa el-Fna是不眠的,你可看到印度的舞蛇人、出售香料茶葉的阿拉伯人、講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各種賣藝的表演,還有數不清的賣食品、飲料、服飾、地毯、擺設、皮革、手工藝品的小攤位,它就像香港的蘭桂坊、上海的新天地一樣。因為有Djemaa el-Fna,馬拉喀什有了無窮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