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時尚、輕松,感官的宣泄和滿足,閑暇的樂趣成為人們新的追求。打開網頁、翻開報紙,在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娛樂新聞中,關于明星的報道占據了很大的比例,“星聞”一詞也隨之頻頻見諸于報刊網絡,以鋪天蓋地之勢對人們進行著視覺和聽覺的轟炸。例如:
(1)黃安首次講述了諸多朋友們耳熟能詳的演藝界大腕、文學大家等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其中包括李敖、彌留之際的高楓、“樂壇教父”羅大佑、COOL星王菲和謝霆鋒、“大嘴主持”吳宗憲、“一代名君”唐國強等,敘述了他們引起社會評論焦點的隱情。黃安因此成為演藝界第一位近距離坦言“星聞”之人。(《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6月11日)
(2)奧斯卡金像獎星聞前曝(題目)
美國影藝學院宣布今年3月5日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將由喜劇明星克里斯·洛克擔任主持人,奧斯卡爭霸戰也進入倒計時階段。(《電影》2005年第2期)
(3)盤點2002演藝圈“星聞”(題目)
比起往年為了湊成“十大”而要煞費苦心地尋覓不同,如今娛樂圈里應接不暇的爆炸性新聞時有出現,再不必去牽強附會地拼湊了。因為這些“星聞”眾多卻又參差不齊,現將其分為六等依次評點。(《華人時刊》2003年第1期)
查《現代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新詞新語詞典》等辭書,都沒有尋到“星聞”的蹤影,我們又在中國期刊網和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上對“星聞”一詞進行了檢索,根據搜索的結果,發現它較早出現在1998年的《當代電視》雜志上,隨后流行開來,一發而不可收,我們僅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就找到約11,200,000篇與之相關的文章(截至2008年5月30日)。對“星聞”進行語素分析可以發現,它是以原有的語素“星”和“聞”作為構詞材料,按照偏正的構詞方式構造的一個新詞。從該詞使用的語境,我們可以看出,它是仿擬人們常用的“新聞”而創造出來的,“星”與“新”,在語音上相當接近,“星”本身又有“明星”“影星”“歌星”的義項。這樣的仿擬能夠達到雙贏的效果,一方面滿足了人們獵奇搜異的心理,很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另一方面,它新穎別致,與眾不同,能體現出刊物的特色,也是刊物很重要的賣點之一?!靶锹劇鳖櫭剂x,也即關于明星的新聞。如今,隨著“星聞”使用范圍的擴大和使用頻率的增高,它的語義有了泛化,不僅包括明星的新聞,還泛指與明星有關的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還是新事、舊事,抑或是好事、壞事,例如:
(4)有些新聞報刊上的“星聞”多于新聞,有關明星的逸聞逸事、緋聞隱私、婚戀情愛、言談舉止、嗜好怪癖、行住衣食,專訪、特稿,連篇累牘,通訊、特寫,長篇巨制,陳谷子爛芝麻,顆粒歸倉,雞毛蒜皮,唯恐遺漏了少許,揚長避短著文章,濃墨重彩寫明星,一件小事,見微知著,提煉出大主題,借題發揮,演繹出大文章,這個這樣寫,那個那樣寫,童星、小星、大星、巨星、文星、武星、歌星、影星……群星燦爛,光天耀日。報刊成了群星的世界,少了人民大眾關心的新聞,多了追星族鐘愛的“星聞”,這怕不是新聞報刊應具備的風格吧!(《新聞前哨》1999年第4期)
報紙、雜志、網絡等不惜筆墨地報道“星聞”,無非是為了增加“賣點”,提高競爭力。如此人們也只能驚嘆現代傳媒駕馭受眾的魔力,明星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傳媒炒作的焦點,這些焦點無疑又抬高了“明星”的身價。電視、歌壇、新聞媒介交相打出的“組合拳”一下子把觀眾打懵了,你說去哪兒就去哪兒,反正已找不著北了……有人曾對這類“星聞”作了歸納分類,大致包括以下四類:
其一,關于“星”的愛好習慣的;其二,關于“星”的體形特征的;其三,關于“星”的性格怪癖的;其四,關于“星”的婚姻、家庭、愛情的,有關這方面的內容,稱得上是“星”聞報道的最熱的熱點了,多而醒目。(《報刊之友》2002年第6期)
但是如今“星聞”一詞已遭到哄搶和濫用,一旦它的內涵和意蘊盡失,也就沒什么“星聞”可言了。
有時,“星聞”又僅指明星的緋聞。如:
(5)“星”聞報道,讓人歡喜讓人憂(題目)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娛樂新聞中,關于明星的私生活的報道占了相當大的篇幅。無論是婚姻情感,丑聞鬧劇,各有各的精彩。傳媒為不明就里的大眾留低了鑰匙孔,使之能窺見明星們有別于舞臺上的真實生活。然而,在形形色色的緋聞中,受眾喜聞樂見的似乎為數不多,娛樂新聞有漸成花邊新聞代名詞的趨勢。(《傳媒觀察》2003年第2期)
隨著籃球、足球等體育項目在我國的推廣與普及,對球星的關注也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而那些關于球星的賽事、生活甚至情感的報道(多是與娛樂明星的情感糾葛)自然是受眾關注的焦點,有很多網站直接開辟出“體壇星聞”欄目,如:中國金融界網(http://www.zgjrjw.com),中國女都網(http://www.nvdu.cn)等。這樣“星聞”的外延進一步擴大,又次第增加了一些鮮活的元素,著實讓人目不暇接。
電視、報紙,在大多數受眾眼中,是崇高、純潔而又神圣的。如《意林·論衡》所言:“文章載人之行,傳人之美,豈徒調弄筆墨,空取美麗哉?!边@說明以文為主的媒介,對人們思想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涉世不深、思想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因此,在報道“星”聞時,要著力挖掘明星們取得輝煌成就前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或者是他們的奮斗歷程,刻畫出蘊藏在他們身上的真善美來。
“星聞”一詞如今已被人們普遍認同,現已作為語言的新要素在語言中扎下了根。也許是它具有鮮活、時尚的特質,很多雜志紛紛開出專欄,如“星聞快訊”(《當代電視》)、“星聞焦點”(《藝術導刊》)、“星聞速遞”(《華人時刊》)等,網絡也不示弱,辟有“八卦星聞”“娛樂星聞”“環球星聞”“星聞聯播”等。這無疑給“星聞”增添了張力。
人們為了滿足社會交際的需要,又創造出“星秀”一詞,例如:
(6)今晚,“星聲星秀”7進5淘汰賽上將迎來一位明星主持——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阿杰。他將用自己豐富的主持經驗為“星聲星秀”比賽增添光彩。(《成都晚報》2006年4月7日)
(7)錢報人文版第一位“星秀女孩”宋珊珊星途難擇(《錢江晚報》2005年9月30日)
從我們搜集到的語料來看,目前人們對“星秀”概念的厘定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星秀”具有大眾化特點,類似于“海選”,帶有模仿明星的性質,對象主要是青少年?!皺C會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可能是明日之星,我們的共同口號:以星為目標,以秀為方式,勇敢秀自己,讓星秀流行起來!”(星秀地帶http://bbs.superxiu.com)這應該是眾多“星秀”們的共同呼聲。“星秀”也是在“星聞”廣泛流行時產生的,從這些方面說,“星秀”極有可能就是在“星聞”的基礎上進一步仿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