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舉國哀悼,舉世震驚。汶川地震震撼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及全球華僑華人的心,也震撼著高考命題者的心。汶川地震是2008年中國的一大主題,也是2008年中國高考的一大主題。18套高考語文試卷中,有10套涉及汶川地震,關注度之高前所未有。為了幫助廣大師生更詳盡地了解考查的情況,現對2008年高考語文試卷中的11道涉及汶川地震的試題作如下剖析。
一、語用題——點擊汶川地震
命題人在設計語言知識運用題的選項或題干時,有意識地選取了汶川地震的相關語料,滲透于標點符號使用、關聯詞語使用、成語使用、病句辨析等諸多考點之中。具體考查情況如下:
1.標點題
[例1]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的使用合乎規范的一項是()(湖北卷第5題)
A.開班會時,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學宣布:學校這次征文比賽確定了兩個主題:一是支持奧運,二是抗震救災。
【解析】該項中,“宣布”后的冒號統轄“學校這次征……抗震救災”全部內容,“兩個主題”后再用冒號,就會導致內容表述層次不清,所以應將“宣布”后的冒號改為逗號,或將“兩個主題”后的冒號改為破折號。
2.詞語題
[例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遼寧卷第2題)
D.災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隊員們冒著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終于按規定時間抵達四川震中災區,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解析】“跋山涉水”指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歷盡路程的辛苦。該項將“跋山涉水”用于“地震救援人員”非常恰當。
[例3]在下列句中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天津卷第23題)
(4)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面對險情,面對生命的呼喚,普通百姓沒有絲毫的遲疑和退縮,用自己最樸素無華的行動,將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詮釋得______。
【解析】該句橫線上所填的成語表現的應該是“充分體現”的意思,所以可以填寫“淋漓盡致”等成語。
[例4]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使上下文連貫起來。(重慶卷第21題)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場極其可怕的災難,___①___會讓我們經歷苦痛,___②___我們的希望不會沉淪,___③___會升騰。___④___從災難發生那一刻起,我們都在為那些災難中的生命祈禱,___⑤___這場災難產生如何可怕的破壞力,我們也都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們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個方向聚集,愛心與力量___⑥___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傳遞到災區。
【解析】“讓我們經歷苦痛”和“我們的希望不會沉淪”之間是轉折關系,前者是客觀必然結果,后者是主觀可改的意愿,所以①②處可以填“雖然”“盡管”“但是”等表示轉折的關聯詞語。“不會沉淪”表否定,“會升騰”表肯定,這是兩種不同的態度,兩者之間是并列關系,所以③處可以填“而”。④處之前是觀點,④處之后是對原因的解釋,所以④處可以填“因為”。“這場災難產生如何可怕的破壞力”表條件(任意條件),而且下句中有“都”與之搭配,所以⑤處可以填“不管”。“我們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個方向聚集”和“愛心與力量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傳遞到災區”之間是事理上的順承關系,所以⑥處可以填“就”。
3.語病題
[例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山東卷第5題)
D.我校這次為四川地震災區募捐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募集善款三萬余元。
【解析】該項中的“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意思不明確,“許多”可以理解為是限制“學校”的,也可以理解為是限制“老師和同學”的。為了使句意明確,前者可以修改為“許多所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后者可以修改為“學校的許多老師和同學”。
二、表達題——聚焦汶川地震
命題人在設計語言表達題時,把眼光聚焦于汶川地震,語料或圖片或文字,要求或概括或抒情。具體考查情況如下:
1.概括題
[例6]請根據所給材料,把下列兩個語句補充完整。要求對材料內容分別進行概括。(全國卷Ⅰ第19題)
地震、風災、冰災、海嘯等災難的發生,是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人類可以在災難面前萬眾一心、積極應對,而不是畏懼退縮、怨天尤人。
我們不能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們能夠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要不要災難對待災難的態度
【解析】從所給的材料來看,分號前面的內容講的是“災難的發生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這是客觀的,是無法改變的;分號后面的內容講的是“人類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態度”,這是主觀的,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橫線上所填寫的內容必須注意以下三點:(1)話題:必須是“災難”;(2)內容:“但”前面必須從“客觀”切入,“但”后面必須從“主觀”切入;(3)思想:必須積極向上。
[例7]從下面這則關于四川大地震的新聞材料中提煉一個論點,并概括出一個能證明論點的事實論據。(浙江卷第24題)
聽到樂劉會的呼救聲,救援人員聞訊趕到。此時樂劉會壓在廢墟中已近70個小時,援救過程中她斷斷續續告訴記者:
“被困時,我沒有掉過一滴眼淚。”
“我等著你們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
“我聽到外面有人在說話,我就不停地喊救命……”
“沒有(你們的)聲音,我就不喊了。我要節省力氣。”
“我堅持著。我現在還活著,我很高興。”
“我希望大家不要為我擔心,我在里面會自己保護自己的。”
在廢墟中,她告訴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堅持,肯定會有人來救我們。”正是靠著堅定的信心,她熬過了漫長的時間。
5月15日下午4點,被埋72個小時后,樂劉會終于獲救。當躺在擔架上的樂劉會看到媽媽時,她再也忍不住了,放聲痛哭。
論點:□□□□□□□□□□(不超過10個字)
論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0個字)
【答案示例】論點:信心能創造奇跡。論據:四川大地震中,樂劉會被埋在廢墟中72個小時,她堅信會有人來救援,并一直堅持到獲救。
【解析】這則新聞材料中的樂劉會之所以能夠活下來,并在被埋72個小時后獲救,就是因為她“堅強”(被困時,我沒有掉過一滴眼淚)、“堅信”(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堅定”(我希望大家不要為我擔心,我在里面會自己保護自己的)、“堅持”(我堅持著。我現在還活著,我很高興)。提煉出的論點只要切合“堅強”“堅信”“堅定”“堅持”中的一點即可,而對論據的概括,必須用已提煉出來的論點這把“剪刀”對這則新聞材料進行剪輯和整合。
2.抒情題
[例8]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一帶發生里氏8級強烈地震,舉世震驚。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請為下面一幅圖片配寫幾句話,抒寫你的真摯感情。
【要求】緊扣畫面,鮮明生動,連貫順暢,不超過45個字。(北京卷第21題)

【答案示例】地震無情人有情,我們的心與你們一起跳動,有我們的支持,你們一定能走出困境,重建起美好家園。
【解析】這道題圖文并茂,在解答時要注意以下三點:(1)主題要緊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2)抒情要彰顯“眾志成城”;(3)內容要圍繞“抗震救災”。
三、作文題——矚目汶川地震
命題人在設計作文題時,矚目汶川地震,或直擊,或滲透,或觸及,凸顯出空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的命題理念。具體考查情況如下:
1.背景類
[例9]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國卷Ⅰ第21題)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錦濤、溫家寶等黨政軍領導人迅速趕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
十多萬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隊、醫療隊、工程搶修隊迅速進入災區。港臺救援隊和國際救援隊飛抵災區。志愿者從四面八方匯聚災區。救援物資從水陸空源源不斷運進災區。
一位中學教師趴在講臺上用生命保護了下面的四個學生。一位失去15個親人的縣民政局長連續指揮救災五天只睡了七個小時。幸存者的生還奇跡在不斷突破,100小時、150小時、196小時……
中央電視臺24小時播報。19日14時28分舉國哀悼。
一樣的愛心,不一樣的表達。捐款、獻血、義演、關注……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析】今年全國卷Ⅰ的作文試題徹底打破了高考作文命題“不緊跟社會熱點”的戒律,自恢復高考三十年來首次直擊社會熱點,將汶川地震作為作文命題的背景材料,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
(1)導向性。本次作文以震災為切入點,以愛心為突破口,是對學生一次良好的教育,能引發大家更深層次的思考,它有助于引導師生進一步關注現實生活,關注祖國命運。
(2)時代性。當代高中生的知識一半來自課堂,一半來自生活與社會經驗,選擇這樣一個具有顯著時代與新聞特色的題材,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與要求。
(3)教育性。通過這一事件,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愛心無國界的真正含義,認識到國家對人民的愛、軍隊對人民的愛、整個民族乃至全社會大愛的真諦,是對學生一次靈魂的洗禮。
(4)時效性。選擇這樣一個具有突出時效的選題,一個電視、報紙、網絡及時充分報道的選題,許多考生都會有自己的感悟,給廣大考生帶來一股撲面而來的時代氣息和“心有戚戚”的切身體驗。
這個作文題的立意角度主要有如下兩個:⑴賑災的角度。面對多災多難的祖國,不同的社會階層都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從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這個角度切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同的社會角色都可以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也可以從愛心和擔當這個角度來寫,為災區人民送一份溫暖,為震區重建家園出一份薄力。⑵受災的角度。在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是脆弱的,但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在進行著頑強的抗爭,挑戰著生命的極限,創造著生命的奇跡。
2.主旨類
[例10]請以“堅強”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四川卷第21題)
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解析】作為汶川地震的事發省份,四川省今年的高考作文以“堅強”為題,是對四川廣大考生一次積極的思想引領——面對自然災難、人生挫折、社會危機,我們要學會堅強。誠如全國卷Ⅰ試題所言:“地震、風災、冰災、海嘯等災難的發生,是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人類可以在災難面前萬眾一心、積極應對,而不是畏懼退縮、怨天尤人。”災難無法回避,態度可以選擇,“退縮”只會陷入困境,“堅強”方能走向光明。
3.情感類
[例11]請以“帶著感動出發”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安徽卷第21題)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⑤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解析】汶川地震,溫總理親臨現場指揮,人民軍隊冒死援救,社會各界紛紛捐錢捐物,自愿者自費前往賑災,等等;另一方面,受難者也在自救、互救,一個個生命奇跡在創造,24小時,48小時,72小時……感人至深,撼人心魄。“帶著感動出發”,觸動著四川人民,也觸動著全國人民心中最柔軟的琴弦。
這些試題帶給我們的啟示是:高考不回避熱點,廣大考生應該在大語文的星空里積淀自己的學養和素養,打造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手縛蒼龍,笑傲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