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中“成心”與“存心”都可以表“故意,有意”義,而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相同的語境和相同的句法格式中。如:
(1)a,不要說老天爺不會收你的嚼谷,就算有人成心害你,老天爺也會救你的!(陳建功《皇城根》)
b,但我也沒有存心害你,至少這回沒有。(陳世旭《將軍鎮(zhèn)》)
(2)a,我不是存心的。(陳染《私人生活》)
b,我又不是成心的。(王朔《無人喝彩》)
因而可以肯定。在表示“故意,有意”義時,“成心”與“存心”是一對同義詞。特別有意思的是,《漢語大詞典》在解釋“成心”和“存心”這一義項時,都舉了老舍的《駱駝祥子》作為早期例證。如:
(3)二太太以為他這是存心輕看她,沖口而出的把他罵了個花瓜。(《駱駝祥子》五)
(4)這兩天我不打算跟你拌嘴,你可也別成心氣我!(《駱駝祥子》十五)
這就給人一種感覺:“成心”與“存心”沒有什么區(qū)別,至于具體是使用“成心”還是“存心”則看個人語言風格或臨時的興趣。
問題在于,如果兩詞真的沒有什么區(qū)別的話,那么按照語言的經(jīng)濟律,必然有一個要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被淘汰,而事實顯然并非如此。這只能表明。兩詞在語義或語用功能上肯定存在差異,那么差異何在呢?
先來看看使用頻率?!稘h語大詞典》解釋“成心”和“存心”時都以老舍的《駱駝祥子》為例證,為此,我們對老舍的所有小說和戲劇進行了考察。結果如下:
“成心”共35次。如:
(5)馬老先生點了點頭,心里說:“到底還是兒子護著爸爸,這個李小子有點成心擠對我!”(《二馬》)
(6)佟秘書:“你就根本是混蛋!我并沒叫他來看病,都是你胡出主意!可是你又沒本事把他叫了來!成心抹我的面子,哼,簡直是戲弄我!”(《面子問題》)
“存心”共4次。如:
(7)老王可是有點存心找毛??;他鬧氣,不為別的,專為學學“文明”人的派頭。(《趕集》)
(8)洪進田:“你這不是存心跟我過不去?”(《張自忠》)
使用頻率顯示。老舍對兩詞的使用有一定的選擇性,這是不是他個人的語言興趣使然呢?老舍作品一般被視為20世紀上半葉北京話的代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話的代表一般首推王朔的作品。王朔作品(《空中小姐》《一點正經(jīng)沒有》《永失我愛》《浮出海面》《過把癮就死》《我是你爸爸》《動物兇猛》《你不是一個俗人》《編輯部的故事》等13部中兩詞使用情況如下:
“成心”共20次。如:
(9)余(德利):是嗎?那就算了!不過你得明白,我不是成心讓你背黑鍋。(《編輯部的故事》)
(10)你明知道我是個很愛面子的人,你不是成心氣我么?(《我是你爸爸》)
“存心”只1次。如:
(11)你存心找碴兒怎么著?潘佑軍兩口子離婚你沖我撒什么氣呀?(《過把癮就死》)
很顯然。兩詞使用頻率的差異并非出自個人的語言興趣。再比如用北京話寫作的《皇城根》(陳建功),“成心”一共出現(xiàn)28次,而“存心”只有2次。這都表明,在表達“故意”這一義項時,北京話中一般使用“成心”,這并非某些人的喜好所致。
使用頻率的差異又是什么造成的呢?這和兩者的語義及語用功能有關,而探討兩詞的語義和語用功能需要有歷時的眼光。“成心”先秦以來有“成見,偏見”的意思。如:
(12)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莊子·齊物論》)
(13)世事莫有成心,成心專會認錯。(《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
“故意,有意”義乃從“成見,偏見”義引申而來,因為對某些人物、事情帶有成見,在態(tài)度、行動上就會帶有某種傾向性(即有意),這正是“故意,有意”義的來源;“成心”的“故意,有意”義大致出現(xiàn)于清代。如:
(14)喊罷,遂成心往磚墻上一撞。(《三俠劍》) “存心”最初為“居心”,即心里懷有的意念。如:
(15)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孟子·離婁下》)
而后引申出“用·心,?!ば摹焙汀肮室猓幸狻边@兩個義項。如:
(16)圣人存心如此之切,所以至于忘味。(《朱子語類》卷三十四)——專心
(17)哈哈,你們這可是存心,瞧見我這身油了沒有?(清代小說《小五義》)——故意
歷時的語義演變顯示。雖然“成心”“存心”兩詞現(xiàn)在都可以表示“故意,有意”這一意思,且出現(xiàn)的句法格式都為“成心(存心)+動詞性結構”。但是由于它們的來源并不相同,故而在表示這一意思時側重點也不相同。“成心+動詞性結構”強調(diào)的是后面的動詞性結構(即行為),而“存心+動詞性結構”強調(diào)的是“存有(這一行為的)心思”。比如:
(18)杜爺爺打起精神,掙扎著說,你這不是成心氣我嗎?(畢淑敏《預約死亡》)
(19)老孔生氣了,說,莊館長,你這是存心不與我合作!(劉醒龍《菩提醉了》)
例(18)“成心氣我”強調(diào)的是“氣我”這一行為,因而對對方的行為不滿:例(19)質問對方不與自己合作,特別生氣的是對方“早就存有不合作的心思”。因而在語氣上?!按嫘摹北取俺尚摹币?。再如前舉例(3)和(4)。例(3)二太太以為對方是“存心”輕看她,所以把他罵了個花瓜;而例(4)“我”只要對方不“成心”氣“我”,就不打算跟他拌嘴。
正是因為“成心”與“存心”有著這一語義和語用差異,人們在使用這兩詞時就有著一定的選擇性。如果為了強調(diào)行為,則一般使用“成心”;如果為了強調(diào)對方早有居心,則一般使用“存心”。回過頭來可以解答為何“成心”的使用頻率要高于“存心”了,因為人們不滿對方的往往是對方的行為。比如說“你這是成心找碴兒”時,關注的是對方找了自己的碴兒,至于對方是否早有預謀或居心,關注度就要低,因而“存心”使用較少。除非為了強調(diào)對方的心思不好。才用“存心”:“你這是存心找碴兒!”
當然?!俺尚摹迸c“存心”的使用選擇只是一種傾向性,并不具有嚴格的句法限制,加上兩詞語義相近。具體運用時不能完全排除個人的喜好和語言興趣等,現(xiàn)實生活中也時時可以見到兩詞混用的情況。另外要提到的是,在南方平翹舌不分的地區(qū),“成心”與“存心”的語音相同或相近,混用就更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