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下面的幾種說法都屬于“教材處理”所研究的內容:整體處理,長文短教,難文淺教,短文細教,淺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課多篇,選點突破,穿插引進,比較閱讀,課文聯讀,專題研討,一課多案……
簡言之,教材處理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教什么”“選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處理的藝術就是科學地、藝術地、機智地組織教學內容的藝術,就是提煉與組合教學內容的藝術。
教材處理的實質,就是充分有效地運用課文文本。
“教材處理”主要綜合地研究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各類文章教學的角度。如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的處理,長篇課文與精短課文的處理,繁難文章與淺易短文、文體特征不同的各類課文的教學處理等。
第二,單篇課文的剪裁取舍。如全篇課文的整體式處理,知識內容的線條式處理,精美之處的板塊式處理,突現目標的要點式處理;還有我們平時所說的重點、難點、美點的選擇與突破等等。
第三,多篇課文的提煉組合。如比較式教學、聯讀式教學、穿插式教學、印證式教學的教材處理;與課文閱讀有關的單元復習課、期中期末復習課、專題復習課、綜合性活動課乃至作文指導課的教材處理等等。
第四,課文利用角度的選擇。一般來講,課文本身的利用角度主要依賴于文體,“文體”因素是課文閱讀教學最基本的因素。但在特別的構思之中,課文利用的角度也可以適當地豐富。如《大自然的語言》可從文體的角度設計為說明文的教學,但我們同樣也可以將其設計為專門的“文章思路理解”訓練課,設計為“讀寫結合”課,也可以設計成有著一定探究過程的“綜合性學習”課。
教材處理是語文教師的基礎功力。教師在這方面應該有一些基本的素養。如:能根據課文的篇章特色、文體特色、內容特色以及它在全冊或單元中的“地位”等因素來動態地靈活地確定教材處理的角度。
教材處理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簡化教學頭緒,優化教學內容。課標直接對教材編寫提出了要求:“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同樣是對課堂閱讀教學中教材處理的要求。
教材處理的最為基本的要求是尊重文本,尊重文本的教學價值并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將學生深深地引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反過來說就是,在課文閱讀教學中不要動輒想到所謂的“遷移拓展”,好像是很有理由地給課文教學附加上大量的非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那些將教學活動表面化、將思想教育刻意顯性化的教學手法,其實沖淡了課文閱讀教學的原汁原味。
(湖北省荊州市教科院 4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