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民
當前世界優秀自由泳選手無論短距離選手還是長距離選手,幾乎都采用六次打腿,二次劃手的配合節奏,強而有力的打腿,使上身位置較高的浮在水面,以減小在水中的截面阻力,從而提高速度。
很多少年兒童運動員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普遍存在打腿散而無力,上身軀干左右晃動的技術缺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廣大教練員所關心和探討的。我們認為,當前自由泳技術趨勢應是強而有力的打腿,腰背肌肉略用力控制上身軀干,使其不做不必要的晃動。重心略向前移;使整個軀干幾乎浮在水面上,以減小身體在水中的截面阻力。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對6名運動員進行為期約一年大量的徒手打腿、分解技術練習(靜安區少體分校14—15歲運動員,參加訓練6—7年左右),先給運動員觀看世界優秀運動員的技術錄像及圖片,再通過運動員的相互觀察,并指出他們各自的技術錯誤之處,與正確技術作比較,使他們對各自存在的錯誤問題有所認識,然后通過大量的徒手打腿、分解練習來改進他們的錯誤技術。練習要求在15—20米全力游,每次游后休息時想一想技術要領是否正確。每周安排二次專門練習徒手基本技術,具體動作有抬頭和正常身體位置,有手放在體前和體側,反翻練習。每次課大約安排40—50×20米。并輔之陸上柔韌練習和適當腰背肌肉力量練習,不斷強化正確的技術意識和糾正錯誤動作。
二、結果
我們把整個徒手基本技術練習的要求分為二個小段,第一小段要求運動員全力強而有力的打腿,把重心前移,抬高上身軀干水平位置,不能有不必要的晃動。通過三個多月的練習后,運動員基本掌握這一技術要領后,再強調在保持身體位置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每一次劃水的質量,增加劃水的效果。
經過一年多的每周二次反翻練習強化徒手基本技術練習,使運動員們的自由泳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見附表《自由泳成績對比表》。
三、討論
要達到高水平,除了要有較高的訓練水平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技術基礎。而良好的技術基礎必須在少兒時期就需要打下扎實的基礎,建立一個正確的技術動力定型。
當時對這六名運動員進行技術分析,了解到他們對正確的技術概念比較模糊,對自己的技術也不很清楚,所以決定先從確立正確技術模型入手。
少年兒童的第一信號系統活動占主導地位,能很好地理解新動作,主要是靠直觀形象建立條件反射。對于少年兒童來說特別注意其最容易記憶的是出現在眼前的動作細節。因此我們經常讓運動員們觀看世界優秀運動員的技術錄像片以及技術照片。在講解技術的同時經常讓運動員們相互觀察技術,指出他們錯誤技術的共同點,使他們對自己錯誤技術有所認識,使其在練習中能有針對性地改進錯誤技術。
陸上輔助練習能更好幫助提高技術的正確性,特別是肩帶的柔韌性。如果肩柔韌性不好,極難把技術做正確。因此我們在每天訓練中都安排二十分鐘左右的伸展、柔韌性練習,主要是練習肩帶的柔韌性。
15—20米的徒手基本技術的全力游,一般在10秒左右完成,休息大約45秒至1分鐘。經常練習對速度提高有極大的幫助。
四、結論
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成績的提高,特別在大運動量訓練期間不能忽略了技術訓練的重要性。如果片面強調大數量、大強度練習,一旦技術遭到破壞,會阻礙今后運動成績的提高。
1、對少年兒童運動員從小建立正確的技術模型。
2、技術教學要有重點,抓住關鍵,徒手打腿、分解練習能有效幫助提高技術正確性。
3、大量的徒手打腿、分解練習對速度提高有幫助。
4、要全面地發展少兒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特別柔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