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厚義
在武術散打中,側踹腿在實戰和比賽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腿法,它不但可以阻擊,也可以防守,而且速度快、力量大,進攻距離遠,正好具備了散打中的“三項基本原則”,既最快的速度、最遠的距離、最大的力量。因其靈活多變,在實戰中用得最多。它的優點很多,低可以踹對方小腿、膝蓋,中可以踹對方的腹部和大腿,高可以踹對方的面部、胸、肋部。因其攻守兼備,所以散打運動員將其側踹腿作為主要技術進行訓練和使用。
側踹腿可分為原地側踹腿、墊步側踹、滑步側踹和騰空側踹。
1側踹腿的技術分析
側踹腿分為前側踹和后側踹。一般前側踹腿的使用率最高,其特點是出腿快、力量大、回防快,而后腿側踹雖然比前側踹力道足、攻擊重,但由于身體轉180°,它的運動軌跡長,導致其出腿預兆大,容易被對方發現,所以使用機會較少。
1.1技術結構
①攻擊腿:包括提膝、展髖、踹擊三個連貫過程。提膝:右腳蹬地,身體右側傾,同時提膝膝關節自然彎曲,腳尖勾起,大腿與身體約90°正對前方,小腿放松垂直于地面。展髖:提膝動作將要結束時,髖關節外展,大小腿成90°與地面平行,腳底對準攻擊方向。踹擊:繼展髖后,攻擊腿大腿推動小腿,由曲到伸,直接向目標踹擊,力達后腳掌處,腳后跟稍高于或平于腳尖。攻擊結束時軀干和大小腿、腳掌要成一條直線。因為這時的水平力量是最大的。
②支撐腿:右腳直立或稍屈支撐,提膝時腳尖稍外展,當踹擊時,以支撐腿的腳前掌或腳后跟為軸碾動,在接觸目標的一瞬間向斜下方用力蹬地伸直。
③軀干:當提膝展髖時,應保持自然的含胸收腹,并稍向右傾斜。腰部小幅度旋轉,踹擊時發力來自于蹬地層髖和快速伸直膝關節,力達腳掌,目視前方。左手放于攻擊腿上,右手稍向前護于下顎處,頭稍低,下顎內收,目視攻擊目標。
1.2技術要領
技術要領:提膝展髖、踹擊是完整的連貫動作,一般不能分開或停頓。展髖、支撐腿要協調發力是踹擊力大小的關鍵。而支撐腿為協調蹬伸力和前腳掌或后腳跟為軸的帶動不僅增大了打擊力度,還加大了攻擊距離。這些顯得尤為重要。而身體適當傾斜,不僅便于更好的發力維持身體平衡,還使上體減少了被攻擊的可能性。側踹腿攻擊面大,而且攻擊點較多,既可在遠中距離攻擊對方頭、軀干及下肢,也可結合步法,進行攻擊對方,進退可踹,轉身亦可踹,還能連環踹擊,而且還能作為防守迎擊踹擊,無形無影變化多端。但其擊打的多樣化直接取決于髖關節柔軟的好壞和腰腹與支撐腿的力量。側踹腿是屈伸性腿法,又是側身攻擊,所以其攻擊中的協調和平衡及攻擊的收腿回防問題顯得至關重要。
1.3攻擊中的平衡與快速回防
側踹腿攻擊中的平衡問題,就是能否應用好支撐腿和攻擊時上體適當反向傾斜的問題。在擊中目標的瞬間,上體的傾斜運動較好的維持了身體的平衡,而支撐腿以前腳掌為軸的蹬伸帶動,不僅增大了腿的運動幅度加大了打擊力,而且還確保了攻擊時身體的穩定性。而且支撐腿的滑步與不滑步又是調節合理攻擊距離的重要因素,所以合理應用靈活的步法和踹腿的配合,不但能增加其攻擊效果,還能起到快速回防的效果,更好地解決側踹腿運動平衡及回防問題。要解決好快速回防的問題,首先應該解決好快速收腿的路線,應按出腿的路線回收,而且,在收腿的同時應借助擊中對方的反作用力將身體重心后移,在移動重心的過程中快速收腿,這樣才能更好的防止對方抄抱腿和反擊,迅速的還原成預備格斗式,為下一步進攻創造條件。
2則踹腿的作用
2.1試探對方
此賽開始,雙方相互并不了解,側踹腿進攻快,收腿也快,對方不容易接腿,利用側踹腿來試探對手對我方動作的反應,從而在未正式交手之前來判斷對手水平的高低。高水平運動員對動作的反應及距離的反應是正確和清楚的。不到適當的距離,一般是不會反應的。水平不高的運動員則會驚慌失措,不過也不排除對方是一名優秀運動員,因此說試探要謹慎,可真假多做幾次試探。
2.2阻截對方
側踹腿可截對方起腿,起到截腿的作用,實戰中多以前腿踹擊對方的腹部等部位,以達到破壞對手的組合動作,使對手不能進行有效進攻。
2.3破壞對方的防守,尋找破綻出擊
在實戰中,假如沒有空擋,則只能是你一拳我一腳,相互踢打,互不得分。實戰實際上是控制與反控制,這與打仗一樣。利用側踹腿制造空擋可誘使對手暴露空擋,指東打西獲得進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