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仕民 于亞君
強攻扣球是排球比賽中重要的得分手段。一個隊強攻水平的高低也是決定其比賽勝負的關鍵所在。目前無論是青少年隊、成年隊甚至國家隊,都存在著強攻不強的弱點。要想儲備更多更優秀的青少年強攻苗子,注重對青少年攻手正確動力定型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文以上海市盧灣區女排6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法、表象觀察法和比較分析法對女子運動員強攻扣球中助跑速度及身體重心移動軌跡的有關數據進行研究分析。

2、 結果分析
2.1根據力學原理,根據優秀運動員動作分析,正確的重心移動軌跡應該是由準備姿勢的稍高重心,到第一小步的下降重心,到第二中步再降重心,直至第三大步急降重心,并獲得屈髖90度、屈膝100度、伸足75度的身體壓縮。(此時身體重心應落在支撐點后面,使身體在稍后傾方向形成壓縮的彈簧)使下肢肌肉處于預拉長狀態,為最終用力的蹬伸起跳儲備足夠的彈性勢能。
2.2三步助跑是強攻扣球多見的助跑方法,由小到大、由慢到快是排球助跑的特定要求。但大量的實踐證明助跑速度與起跳時間成負相關,與腿部力量和協調能力成正相關,即過快的助跑速度減弱了對地面的蹬伸造成身體前沖失去平衡,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空中的擊球動作。而過慢的助跑速度,特別是第三步大步的低重心起跳在缺乏腿部力量及身體協調用力的情況下,很難完成其重心的急速提高。為此要掌握適時的有節奏的助跑起跳,在教會隊員合理的動作結構外還需循序漸進地抓好運動員全面身體素質和專項素質的提高。
2.3從表二的數據看初學排球者常出現“走步式”的助跑起跳和“直沖式”的助跑起跳。前者缺乏水平速度到垂直速度的轉換,即加速下蹲快速制動過程,幾乎類似于原地起跳的高度擊球。主要原因是初學者擔心來球的快速下落,短時間內無法完成扣球的4個步驟。因此在未達到一定的水平速度而無法騰空的情況下加劇了動作結構的混亂。后者因速度過快,身體重心缺乏逐級下壓的制動效果,起跳后隨著前沖的慣性不僅降低了擊球的高度,甚至出現因沖力過大造成身體重心的不穩定產生側打、球下擊打和頭后撈球的不良現象。
2.4從表三的數據看經過15課時的糾錯,運動員摸高高度有明顯提高,但隨著助跑動作結構的改變,短期內運動員不可能達到有節奏的順暢助跑速度。另外在15課時中雖然加強了腿部力量及身體協調性訓練,但個體的理解能力和專項素質還存在很大的差異,難免造成動力定型不夠,熟練程度欠佳的狀況。
3 結束語
教練員在訓練中應及時糾正隊員走步式、直沖式、跳躍式等錯誤的助跑形式,并在建立正確的重心移動軌跡的前提下,施加科學有利于助跑起跳各種因素(圖像資料、示范演練、提高隊員各部位肌肉力量等)。始終堅持正確啟蒙和長期糾錯的訓練方法和原則,努力提高運動員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為培養強攻人才,為早出、快出強攻人才打下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