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玲 鄭海波
隨著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球隊為了能在比賽中取得勝利,提高防守技術已日益被重視。防守中也越發體現了攻擊性,因此“阻止式”防守向“搶奪式”防守轉變成為了現代籃球運動發展的趨勢之一。運動員攻擊性防守能力是指個體能勝任攻擊性防守所必需的主觀條件。運動員攻擊性防守能力大致由必要的體能,相關的技術動作,臨場運用的意識及頑強拼搏的比賽作風等要素構成。
運動員攻擊性防守能力培養的若干途經與方法:
一、 體能的儲備必須體現專項特點
籃球運動對抗激烈、運動量大、強度高、持續時間長。在緊張激烈的一場籃球比賽中,運動員要在籃球場上往返奔跑180至200次。還必須在激烈的攻守對抗中,持續、快速地急停急起、頻繁移動與同伴一起積極夾擊、封堵等配合,而攻擊性防守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更高。因此,一個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能,才能在高水平比賽的防守中,發揮很好的攻擊防守能力。攻擊性防守的主要體能訓練:
1. 速度力量(爆發力)和速度的訓練,籃球競賽主要通過專項素質和專項技術爭奪空間和時間的優勢,根據籃球專項特點,提高ATP-CP能量供應水平是極為重要的。ATP-CP能量系統是跳躍、百米跑和投擲的主要能量供應系統。在訓練中優先發展ATP-CP能量系統可以促進速度和爆發力提高。
2. 速度耐力訓練,籃球競賽極量與亞極量運動是不斷交替進行?,F代籃球比賽的供能主要來自無氧代謝,提高無氧代謝的訓練直接影響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質。
二、技術動作的掌握應以實戰為目標
實戰是檢驗技術動作掌握的最好辦法。平時訓練的技術動作能在比賽中合理應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那才是技術動作的掌握。否則有再好的技術動作,練習再多,在實戰中發揮不了作用,這一切也是徒勞的。因此,實用性是運動員技術動作的唯一要求。運動員技術動作的掌握就必須在實戰中得以訓練、不斷提高。培養運動員攻擊性防守技術動作的途徑:
1. 加強籃球基本技術和戰術的理論學習包括課堂講授法、觀摩比賽分析法、專題講解法等。
2. 技術動作的訓練應與實戰相結合。
3. 模擬比賽,制造與比賽相似的模式以提高隊員的適應能力。
4. 間隔一定時間組織比賽,來檢驗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以及通過比賽來進一步促進技術動作的發揮
三、以戰術為先導的意識培養
戰術包括個人戰術、集體戰術,即個人技術的合理運用及與同伴的配合形式。任何戰術都是在意識的指揮調控下發揮作用的。我們不能把攻擊性防守能力看作隊員在攻守中自然形成的能力,而應在平時訓練中不斷積累,并在比賽中得以實踐。即在訓練中應帶有這種意識去進行練習。同時,教練員要強調某些細節動作的訓練。因為攻擊性防守常常存在一定的冒險性。一些細節動作的把握好壞,可能會造成相反的結果,而有利于對方的進攻。如斷球時,截獲球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沒有同伴有效地給自己補防時,就不要盲目地進行斷球,就此提出攻擊性防守意識的培養途徑與方法:
1. 在移動中,防守者始終要使自己處于不平衡狀態,便于快速移動,防守距離要適中盡量貼近對方,并且要掌握對方的移動節奏,從而在此基礎上控制其隨意移動。
2. 在搶、打、斷球中,搶球時要注意搶球的時機,一般在離持球者較近,對方剛拿到球或轉身將球暴露等不在意時,快而狠、果斷地將球搶過來。打運球者的球時,一般在把握其運球節奏后,伺機靠近運球者運球手一側,看準時機,短促而快速地在球反彈中將球打掉。而斷球時則要掌握時間與空間因素,找準斷球位置,在對方認為可以傳球,但你卻有能力截獲球的位置上,做到人球兼顧。還有在集體配合的防守中要與同伴形成共識,統一行動,進行封堵、夾擊、搶斷等。同時要制造出使對方慌亂的聲勢,如形成夾擊時,口中要不斷“夾、夾、夾”等,給對方心理上施加各種壓力等等。
3.平時訓練時應注意各種細節動作的練習,模擬各種比賽情境。隊員在訓練、比賽后要認真做好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思考、摸索、改進動作,找出問題與對策,不斷提高自己的攻擊能力,提高攻擊性防守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