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萍
通過對陸上力量練習方法的探索,找出在11-12歲的年齡段速度力量的合理訓練方法,以便有效促進少兒速度力量的發展。
1. 實驗方法及結果
實驗選擇:靜安青少年體校游泳隊男女運動員各10名,共20名,年齡11—12歲,訓練年限5—6年,達到國家

二、三級標準的運動員。
把研究對象分為二組,分別于實驗前后測試50M,100M,400M自由泳的速度成績,并相互比較差值.
1.1 實驗方法:采用橡筋拉力和腰腹練習組合的綜合循環力量練習,該練習方法對速度力量有直接幫助,每周練習2次(隔二天練習一次)分兩種練習內容如表1。
1.2實驗結果(表2)
從表2上看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試驗后,男子50M和100M自由泳(P<0.05),400M自由泳 p<0.01差異高度顯著,女子50M和100M自由泳P≤0.01差異高度顯著,400自由泳P<0.05差異顯著。
2. 結果分析
2.1 不同練習方法安排的動作結構對發展速度力量素質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實驗組與對照組速度力量練習中,兩組的練習內容相似但要求不一,實驗組練習要求動作節奏感強,動作幅度大,動作技術正確,而在對照組的練習要求中只注意動作幅度大,技術動作正確,對動作速度要求不高,因此經6周的練習,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游程中動作技術也出現差異。實驗組因在力量練習中,強調了動作節奏感強、而使運動員在游程中動作連貫性強,節奏感強,使手腿配合自如。而對照組運動員在游程中技術動作連貫性差,手腿協調不當,導致50M、100M自由泳速度無法發揮,動作不協調,在游程中礙手礙腳,力量分配不勻,使身體位置不平衡。因此在速度力量練習中應注意動作的節奏性練習。在實驗中,實驗組在速度力量練習中用橡筋拉力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快速節奏的各種練習動作來鞏固提高技術動作的節奏感和連貫性,因此實驗組在50M、100M速度力量上增長明顯。
2.2不同練習方法安排的動作速度對發展速度力量素質的影響因素分析
人類骨骼肌纖維分為慢肌纖維,快?。列屠w維和快肌B型纖維(統稱I型、Ⅱa型、Ⅱb型肌纖維),在短距離快速游泳時,三種肌纖維可全部發揮作用,由于快收縮肌纖維比慢收縮肌纖維產生的張力大,因此,在短距離游泳中,動用快收縮肌纖維要比動用慢收縮肌纖維有利。實驗證明,通過6周的實驗組練習,由于主要訓練是在一定強度下持續一定時間的乳酸能供能系統內進行的,還由于Ⅱa型肌纖維受到一定量的大負荷刺激,隨之出現了超量恢復。因此,可以認為力量訓練中動作速度具有重要意義,要優先發展速度力量素質,就要用最快速度進行高強度的練習。在實驗組的練習要求中,由于配合、專項訓練采用了快速與持續練習相結合的陸上力量練習,提高了肌肉能力,加快了動作速度,促進了速度力量的發展,因此使50M、100M自由泳的成績明顯增長。
2.3 不同練習方法安排的動作能量對發展速度力量素質的影響因素分析
游泳時,劃臂一次,肌肉中的三磷酸泉苷(ATP)就會分解。ATP是產生能量的唯一源泉,ATP的再合成需要兩個條件:肌糖原的分解和氧氣的供給。肌糖原的分解能使ATP的制造延續30秒左右,游50M只需要30秒的時間,因此在糖原分解階段就能游完,我們把它稱為無氧代謝階段。氧氣的供給能氧化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這能量供ATP合成。此外,脂肪也能氧化分解,產生能量,供給ATP的再合成,我們把它稱之為有氧代謝階段。因此,實驗組的練習安排正好在ATP再合成30秒完成,練習范圍在無氧代謝階段,而對照組的練習時間長于30秒,練習范圍在有氧代謝階段中,無法練習到速度力量素質。因此,在練習速度力量素質的前提下,需結合ATP合成時間加以練習才會抓住重點,提高速度力量素質。實驗組正是嚴格的抓住發展速度力量的能量供給及代謝的特點進行速度力量練習,每個動作練習時間都在30秒完成,在肌糖原分解供能ATP范圍之內,因此實驗組在50M、100M自由泳增長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