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宏義 史功成 白 鵬 鄭 靜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的質量和食品的品質及安全衛(wèi)生有更高的要求,追求安全衛(wèi)生富營養(yǎng)的食品已成為時尚。丹東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中心自2002年開始有機草莓露地栽培技術研究,摸索出了一套有機草莓生產(chǎn)技術,包括有機草莓輪作技術、科學合理施肥、土壤培肥技術。
關鍵詞:有機草莓;露地栽培;丹東
丹東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中心自2002年從事有機草莓生產(chǎn)以來,經(jīng)過多年的生產(chǎn)實踐和摸索,已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和經(jīng)驗。現(xiàn)將有機草莓露地栽培技術小結如下。
1、品種選擇
我們經(jīng)過多年的對比試驗,經(jīng)過綜合比較,發(fā)現(xiàn)哈尼是最適合丹東地區(qū)有機草莓生產(chǎn)的品種。其植株生長健壯,分枝中等,葉片中大。第一級序果平均單果重25.2g。果形為雞心形,深紅色,果形完整,果肉稍硬,質細,適于運輸和加工。該品種抗病,豐產(chǎn)性能好,一般畝產(chǎn)2000kg左右。
2、栽培技術
2.1培育種苗選擇我中心組培脫毒原種苗為種苗。壯苗標準:無病蟲害,并具備5-6片正常葉,葉色正常,呈鮮艷的綠色,葉柄粗不徒長,苗重30g以上,根莖粗1.0-1.5cm,植株矮牡側芽少,根系多而粗白。
2.2種苗定植
2.2.1園地選擇在北方地區(qū)主要在7月末八月初栽植草莓,新栽植草莓前要選擇適宜的園地。草莓喜光,但也耐陰;喜水,但怕旱,也怕澇;喜肥沃,不耐瘠薄,喜酸性土壤,輕鹽堿地也可以栽植。因此,栽培草莓應選擇地面平整,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透氣,排灌方便的地點。地下水位較高的水田、低洼地,可開挖溝渠或起壟栽植。有水澆條件的山地可修成梯田進行栽植。草莓可與其他農(nóng)作物間作或輪作。
2.2.2土壤消毒秧苗栽種前要進行土壤消毒,消毒方法有以下兩種:
1)太陽能消毒在6-8月份高溫休閑季節(jié),將土壤或苗床土翻耕后覆蓋地膜20多天,利用太陽能曬土高溫殺菌的方法滅菌。
2)太陽能淹水法加添加劑消毒在6-8月份高溫休閑季節(jié),每畝苗床土壤表面撒施石灰100-150kg,爐渣粉70-100kg,炒至黃褐色的稻殼10—15kg,麥糠或切碎的麥秸250-300kg,腐熟有機肥1000kg,翻地后將地邊起壟0.5m高。為保溫不漏氣,將整塊地覆蓋塑料薄膜,只留下灌水孔,然后向內部土壤灌水,至土壤表面不再滲水為止,一次注水后不在注水。太陽能能使溫度達到50℃以上,甚至達到60℃以上,持續(xù)15-20天能有效殺死多種病原菌和線蟲。
2.2.3秧苗假植在定植前最好先進行假植,以便其順利度過適應期,從而促進秧苗定植的成活率,同時,也為今后草莓的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打下堅實的基礎。
栽種秧苗的時間一般應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草莓大面積生產(chǎn)多采用畦栽,畦寬1.0-1.2m,株距20cm左右,行距25-30cm,每穴雙株,畝栽6500-7500株。
一般于陰天或下午4點以后帶土坨栽,上不埋心,下不露根,新莖弓背一律向畦邊。栽種好后要及時澆水,并使土壤保持濕潤,以提高秧苗的成活率。秧苗成活后,要灌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或磷肥,以利緩苗和促進秧苗多生、快生健壯根。
2.3田間管理
2.3.1早春管理(3月中旬至四月上旬)
(1)撤除防寒物在開春土壤解凍后,及時撤除冬季為抵御嚴冬給草莓覆蓋的防寒物,一般在3月上中旬,觀察草莓心莖是否已生長,過遲撤易損傷莖和芽。撤除防寒物時,要輕輕撤除,使草莓苗露出,不要碰傷苗子;在冬季雨雪過多的情況下,更要及時撤除,以便于利用中午的陽光提高地溫迅速解凍和蒸發(fā)掉過多水分。
(2)清除殘枝枯葉草莓在撤除防寒物之后,待土壤稍干,要將畦內殘存的枯枝、爛葉清除,并集中燒毀或進行堆漚,以防病蟲蔓延。
2.3.2仲春至初夏(4—6月)
(1)追肥并灌水在草莓返青露芽至開花前,要灌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有機肥,并隨后澆一次透水,同時在此期間噴施兩到三次葉面肥,以便為草莓開花、結果提供更充足的養(yǎng)分。
(2)松土除了追肥、灌水之外,待土地稍干,應及時松土保墑和防止地表板結。
(3)植株調整長出2片新葉后,摘掉枯老葉,并及時將老、黃、病葉摘除,以利通風,透光、防病。有條件在開花前每個花序留7—8個蕾,將尖端弱蕾摘掉,使結果整齊、成熟集中。
(4)輔助授粉于開花期中午11-12時用扇子、雞毛撣或毛筆進行人工授粉。
(5)追肥在草莓結果,并形成漿果之后,應再灌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以促進其果實膨大,提高草莓的產(chǎn)量和質量。
(6)松土并壓蔓在種植草莓的果園,要經(jīng)常保持土壤疏松和畦內無雜草,以確保土壤的保肥,保水性能和草莓的營養(yǎng)供給。生長健壯的草莓茁,在栽植后5月份就能產(chǎn)生匍匐莖,要在缺苗斷壟的空閑地上進行壓蔓,促使其生根,以增加有苗株數(shù)。
(7)覆草從草莓的漿果開始著色成熟到采收結束的20—25天之內,應在畦內地面上覆蓋干草,或把草秸圍成草圈,把果實放在草圈上,以防果實接觸地面,保持果面清潔和防止果實腐爛。同時,果實采收后,干草腐爛后又是施人果園地較好的有機肥料,以增加土壤肥效和有機質的含量,從而提高果實產(chǎn)量和品質。
(8)采收5月下旬是草莓果實成熟期,應每天采收一次,每次將適果全部采下。采摘時只能拿住果柄,然后摘斷果柄,采下的漿果必須帶有部分果柄并且不要損傷花萼,不然漿果易腐爛,采收時要做到輕采、輕放,切忌碰傷,甚至碰爛。對畸形果、腐爛果、蟲傷果等不合格要求的果實同時采下帶到園外扔掉,不要混裝,以免影響總體質量。以保證果品質量,從而延長果實的儲藏、保質期。
(9)摘除老葉漿果采收后還要割除地上部分的老葉,只保留植株上剛顯露的幼葉,每株只留2—3片幼葉。這一措施可減少匍匐莖的發(fā)生,刺激多發(fā)新莖,從而增加花芽數(shù)量,達到翌年增產(chǎn)的效果。對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塊,割葉后可減少病蟲害發(fā)生。
(10)灌水草莓在采收果實期間不便澆水,故一般在采收后土壤比較干旱時應該及時澆一次水,以便補充草莓因采果后帶來的自身水分供應失調。
2.3.3夏季(7~8月)匍匐莖的處理果實采收之后,是草莓大量發(fā)生匍匐莖的季節(jié)。匍匐莖上新生的秧苗在其生長初期,主要靠母株供給養(yǎng)料,它直接影響母株的花芽分化和第二年的產(chǎn)量。因此,應該根據(jù)不同的生產(chǎn)目的,決定對匍匐莖和秧苗的取合。如果沒有繁殖秧苗的打算,而是以提高母株的產(chǎn)量為目的,就要及時把匍匐莖摘除,以避免消耗母株的養(yǎng)分。如果既要保持母株的產(chǎn)量,又要繁殖秧苗,那在采收之后就要立即加強肥、水管理,促使它多生匍匐莖,并及時壓蔓,以便新生的秧苗扎根和茁壯生長,同時也能減少母株的養(yǎng)分消耗。
2.3.4秋季(9-10月)
(1)施肥在草莓采果和繁殖秧苗結束后,在土壤結凍,草莓根系還在活動吸收儲存越冬營養(yǎng)前,應盡早為草莓追施一次越冬肥(主要以沼液、磷肥或其他含磷鉀較高的有機肥)。以利于草莓能夠吸收充足的營養(yǎng),健壯的越冬,同時也避免草莓吸收過多的氮肥等而徒長,影響安全越冬。
(2)松土除草為使草莓在越冬前積累充分的養(yǎng)分,以增強草莓越冬抵御嚴寒的能力,在越冬前必須對草莓地進行松土除草,以避免雜草與草莓爭光、爭肥和爭水。
(3)培土草莓植株新根發(fā)生部位隨心莖生長部位生高而逐年上移,為促進新苗多生根和防止老根外露,每年采果后,初秋新根大量發(fā)生之前及時對草莓植株進行培土,為新莖基部發(fā)根創(chuàng)造條件。培土高度以露出苗心為標準,也可以結合中耕施肥,將行間土往植株基部堆培。
2.3.5(11月上旬至12月)初冬溫度下降,當草莓植株經(jīng)過幾次霜凍低溫鍛煉后,溫度降到-7℃之前進行覆蓋。土壤封凍前灌一次封凍水,水滲到土壤后用地膜完全把草莓覆蓋住,一定要求細致,壓實,不透風,才能收到好效果。
作者單位:丹東農(nóng)業(yè)科學院東港草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