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佳
板栗空苞,又稱空蓬、空殼,果農一般稱之為“啞巴栗子”。據調查,板栗空苞率一般為15%左右,高的達60%—80%,有的幾乎整株空苞,嚴重地影響了板栗的產量,特別是嫁接樹,有時成片形成空苞,已成為板栗生產上的一個嚴重問題。為此,防止空苞是提高板栗產量和品質的關鍵。
一、形成特征
(1)形態特征:板栗雌花數量一般比較多,而且落花落果現象也不嚴重。但總苞在發育過程中,有時中途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形成大小不一的綠色球苞。板栗成熟時,一般正常的總苞由綠轉黃,產生離層而脫落。而空苞果子不易脫落,有時比葉子脫落時間還要晚。總苞中的栗子是干癟的,只要蠶豆大小,而且有殼無肉,無食用價值。
(2)胚胎發育特征:空苞栗子的胚胎發育,每個子房中16個胚珠大小一致,沒有一個膨大發育,7月中旬到8月上旬,胚全部干癟而敗育。此時胚珠外的子房壁(胚被)還將發育一段時間,在發育過程中消耗大量營養,比早期落果對栗樹更為有害。
二、產生原因
(1)授粉受精不良:板栗的雄花和雌花開放期不同步,雄花早,雌花遲,而且雄花花粉的不完全率高,散播距離有限,以及同株雌雄花授粉受精率低,易產生授粉受精不良。另外有些品種在花期常常遭遇“梅雨”季節及陰雨沖刷,部分栗園通風、透光條件不好等等都能造成授粉受精不良而致使“空苞”現象發生。
(2)土壤及樹體缺硼:空苞是堅果早期發育停滯,早期不需要大量營養的供應,而需要各種微量元素均衡。硼元素是受精過程中必要元素,缺乏硼就不能正常受精。另外,硼能促進花粉發育和花粉管生長,有利于子房發育,提高維生素和糖的含量,增進品質。缺硼,生長衰弱,防礙導管、篩管、維管束等輸導組織的正常生長、發育,花芽分化不良,受精不正常,繁殖器官發育不健全,空苞率增加,落花落果嚴重,產量下降。據資料記載,樹體各器官及土壤含硼量不同,空苞率也不一樣。“空苞”嚴重的樹,樹體各器官及土壤含硼量較低,“空苞”較輕的樹含硼量相對較高,尤其是土壤速效硼含量差異更為明顯,因此缺硼是導致板栗空苞的重要因素。
三、防治對策
(1)配置授粉樹、加強人工授粉、及時去雌、合理疏蓬:由于板栗白花授粉率較低,品種規劃時確定主栽品種后,必須適當配置授粉樹。一般確定主栽品種后,應選擇與主栽品種花期相同、成熟一致、苞澤相近的品種,插花或隔4—5行栽植(或嫁接)為主栽品種五分之一左右數量的授粉樹,以利異花授粉,提高授粉受精率。
在板栗雄花盛開期大量采集雄花序稍晾干后,搓揉取花粉,適當保存,當雌花柱頭分又成30°—45°角即板栗最佳授粉期,選擇無風的晴天,將雄花粉裝入網眼較稀松的布袋,進行林間人工授粉,可以有效地提高受粉坐果率。
雌花數量過多,在開花期要消耗大量營養,因此要將多余的雄花序及早疏除。當雄花序長到1~2厘米時,保留新梢最上端4~5個雄花序,其余雄花序都要疏除。這樣可減少大量雄花序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物質,增加優質雌花形成數量,并有利減少空苞數量。
疏蓬可以有效節約樹體養分,提高結實率。一般在花后進行疏蓬,即在栗蓬直徑半厘米以前開始,越早越好。疏除對象主要是病蟲蓬、過密蓬、瘦小蓬等。具體疏除標準是30cm長的粗壯果枝留2~3個蓬;20cm長的中庸果枝留1~2個蓬。留蓬時每個節上最好留1個,不宜過多。
(2)增施硼肥:通過增施硼肥,提高土壤及樹體含硼量,是防治板栗“空苞”的一項最實用最有效、最簡便的防治措施。板栗對硼的反映十分敏感,特別是在缺硼的土壤中增施硼肥,能有效地降低空苞率,提高單株產量。具體施用方法:
一是根部施硼:在板栗采收后的10—11月份,氣溫還較高,新根大量生長,施肥被根系吸收后,能提高樹體營養水平,促進新梢花期生長和花芽分化,此時結合施基肥,進行根部施硼,按大樹每株0.2—0.3kg,小樹0.1kg量土施硼砂,在樹冠外圍土壤中須根密集分布區進行放射溝施或穴施。也可于春夏季進行土壤施硼,但效果不如秋季好。
二是葉面噴硼:葉面噴硼就是將硼肥等溶解于水,配成一定濃度的肥料液,用噴霧器噴射于栗樹的葉片上,依靠葉的氣孔及角質層直接吸收營養元素。葉面噴硼可分三次進行。第一次于板栗施展葉期至初花期的4月下旬到5月中旬,用硼酸混合尿素、磷酸二氫鉀配成濃度分別為0.3%的溶液噴于葉面,可起到促進花芽分化,增加雌花數量,增強樹體營養之目的。第二次在盛花期,可噴0.1%硼肥+0.1%的蔗糖,以補充營養,促進花粉管伸長及子房發育,第三次在5月底至6月底,板栗幼果迅速膨大期,用0.3%的硼肥加0.3%的尿素、0.1%的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及0.1%硫酸鋅混合液,噴于葉面1—2次,能進一步促進花粉管伸長和子房發育,提高受精率和坐果率。
通過以上各項綜合措施的實施,會基本上杜絕板栗空苞病的危害和發生,達到豐產的目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陽市果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