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上班族經常會在上班時使用辦公室的計算機辦公,下班后,再繼續用家里的計算機處理文件、了解新聞時事或休閑娛樂等。如果工作上的事需要回家繼續加班,通常是把公司的筆記電腦拿回家,或是把文件用U盤拿到家里的計算機上繼續干,或是把文件寄送到自己的信箱,回家后收取郵件就可以繼續工作了。面對這樣異地處理文件的情況,盡管已經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但是仍然要在不同的電腦和各種存儲設備之間不停的操作。
而如今,在美國加州硅谷的Google總部,有許多工程師通過公司所提供的服務,不用再把工作中的文件和數據,甚至是圖片、影片等,保存在自己的筆記本計算機上,而是存放在公司的網絡服務器上,再通過互聯網去取得這些數據和文件。所以,工程師無論身在何處,使用什么類型的計算機,只要能上網就能繼續工作。
提供這種利用上網進行的操作接口(web-based interface),可以讓操作者從事文件處理及進行各種企業及個人業務的計算機及網絡服務系統,就是Google要追求的下一個夢想——云計算(Cloud Computing)。
這個夢想的實現,意味著個人和企業不再需要自己架設高容量、高耗能的服務器了。Google、AOL等網絡公司正在著手建設更具規模的網絡服務器,然后用低廉的價格出租。加上便宜又快速的網絡帶寬,以及各式各樣的網絡軟件,在不久的將來,個人和企業只要具備可以登上互聯網的基本設備,無論是何種型號的計算機,或是智能型手機等,都可以輕輕松松的擺脫地點的限制隨時處理文件,然后把這些管理服務器的業務環節交給Google等提供“云計算”的服務公司來處理。
當然,這個美好的夢想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完全實現。不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網絡公司開始提供免費或是低廉的網絡儲存(Network Storage)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免費的E-mail、照片、影片、Mega-byte網絡儲存,還有需要收費的Giga-byte容量的網絡儲存服務等。
現在還需要再進一步突破的技術環節是需要更多、更好用的軟件或服務,可以在浩瀚的網絡世界里,把散落在各地服務器上的數據進行快速而有效的存取。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可以直接通過網絡操作的軟件已經有搜索軟件、文件處理、客戶關系管理等等。當然,這些軟件都還只是提供比較基本的功能,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復雜的軟件出現。
在這方面,美國的業界是全球領先的。為了引導美國的學術界更多的投入這個亟待開發的新領域,2007年10月起,Google和IBM這兩個信息產業的巨頭就開始合作,計劃投入上千萬美元,選擇美國六個著名的高校(西岸的華盛頓大學、史丹佛大學、柏克萊大學;東岸的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美隆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并捐助上千臺的服務器,鼓勵學校的教授和學生在復雜的網絡計算機環境下,開發各種新式的軟件技術。Google和IBM計劃的是,通過網絡把美國的這六個學校的上千部計算機連接起來,一起撰寫軟件程序。
當然,這種關系到未來計算機世界發展方向的重要舉措不會只有Google和IBM想得到,微軟、雅虎、亞瑪遜、惠普、蘋果、戴爾等等重量級企業,都有各自的舉措和策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