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玉米大地

2008-04-29 00:00:00任林舉
散文海外版 2008年2期

你是一個蒼涼的手勢

你是一句金色的咒語

你是我久違的親人你是我

以生命丈量歷史。以身世陳述命運的姐妹、兄弟

1

風吹過無邊無際的玉米地,帶著久違了的氣息和熟稔的溫馨。流過村莊,流過人群,流過我迷茫的心頭。

像一種問候,來自時間的深處。悠遠、厚重但并沒有一絲一毫的蒼老。在細碎的摩擦聲中,所有的事物漸漸地顯現出舊有的輪廓。耳畔沉寂已久的聲音、視野里消隱已久的形象,紛紛從情感及記憶的底片上漸次地清晰起來。時間之水晃動著暗紅色的波紋。

像一種引領,悠然開啟了歲月的門扉。人與村莊、村莊與土地、土地與莊稼、現實與記憶……所有的界限全部消失。有一種神秘的血液,在所有的事物間傳輸、流淌,村莊已不再是村莊,莊稼已不再是莊稼。人民也不再是人民。在大地與天空之間,我們不過是一種存在方式。我們是同一種事物的不同形式,我們是大地之子,是她的一種表達的言辭或一句傾訴的話語。

各色各樣的花朵在紛然凋謝,樹上的葉片在無聲地飄零。一場繁華的戲劇正在散場,角色們各奔東西,誰,仍站在舞臺的一隅注目并體恤著這一片無序的忙亂?西風里,我看到成片成片的玉米在做著最后的挺立。盡管籽實已經紛紛落入了別人的糧倉,曾經飽滿的生命經季節的吮吸盡失水分,但玉米們永不輕飄,不會因風倒下或移動自己的腳步,而是更加沉穩、扎實地站在大地之上。沒有悲傷,沒有憤怒,更沒有絲毫的怨恨,那長長的葉片如一雙雙擁抱命運的手臂,仿佛正彈奏著對大地深情的眷戀。

這就是玉米,幾千年同人類一起在土地上生長,幾乎把根系扎遍了全世界。從北緯58度的黑土到南緯42度的紅壤,從海平面以下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的高原,到處我們都能看到它們樸素的身影。在中國。從臺灣到新疆,從東北至西南,廣大的玉米種植帶縱橫幾萬里,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頑強地主宰了近400年中國農業文明史。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糧食啊!就是這種平凡而又普遍的糧食,養活了一段又一段的歷史;就是這些執著而又倔強的植物,支撐了一個又一個的時代。

世世代代,歲歲年年,任時光不停地流轉,世事變遷。唯有這樸實而執著的植物仍然像我憨厚的兄弟一樣,堅守著家園,堅守著土地以及世代生息于土地上人民的某種本質。

在每一株業已枯黃的玉米上,我看到了自己多年以前一直有過的真誠的目光,我也看到了自己多時不曾有過的疲憊而寬厚的微笑。歲月之門敞開,我懷著虔敬之心仰望著玉米,這久違的親人,這以生命丈量歷史,以身世陳述命運的圣者。

許多年以來,每當我想起這種植物,眼前都會浮現出那種茁壯的身姿,在我的心里,它們從來不曾老去,也從來不曾倒下,它們是永遠的。雖然在季節的流程里,它們會一歲一枯,但當下一個春天來臨,它們卻總會在同一片土地上復活、生長并奉獻出金色的籽粒。這讓我們相信,它的一生并不是一春一秋,而是很多個世代。我們的一年,不過是它短暫的一天,回黃轉綠,只在一夢一醒之間。

一茬茬玉米在季節中倒下,有如一茬茬人在大地上消失。然而,當我們在每一年的同一個季節去相同的地點,我們仍然會發現,玉米還好好地長在那里,它似乎從來都沒有倒下過,即便倒下了也如人睡了一覺兒那么短暫,然后醒來,抹一把沾滿露水的臉,繼續著對土地的守望和對天空的傾訴。

然而,像歷史從來看不清也從不關心每一個人的面容一樣,在人們的眼中,玉米的個體與個性常常是被忽略的。我們只認識玉米,但分不清這一株玉米和別的玉米有什么不同,這一片土地上的和那一片土地上的,今年的和去年的到底是不是同一株——這是一種無意的疏忽,也是一種有意的忽略。

但在錯覺中,玉米呈現出其生命的某種詩意和永恒的本質;在錯覺中,人民與玉米有了血脈的聯系;在錯覺中,玉米和人民擔當起同樣的使命,擁有了同樣的命運。

2

每當我看見那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多年以前,曾有一位重要人物穿著雪白的襯衫站在翠綠的玉米地里拍下的一張照片。那種情緒上的和諧與色彩上的反差,總是讓我忘記照片的原始題名。有好幾次都激情澎湃地想為其重新命名:在人民中間。

然而,父親站在玉米地里的時候,卻從來都沒有給過我那種視覺上愉快的沖擊。在土地的眼里,身材高大的父親可能就是一棵會走路的玉米,他和他的玉米站在一起,有一種不分彼此的和諧。

在那些干旱的日子里,太陽如沾滿汽油的火球,在天空咝咝地滾動,火的雨便照亮大地,照亮莊稼,也照亮父親如泥土一樣厚實的身軀。豆大的汗珠從他青筋暴凸的額頭滾下,滑過黝黑的皮膚,有如水銀滾過土地。

總感覺那些飽含鹽分的水珠落下來的時候,一定會在干如面粉的土地上濺成四散而去的飛沫或伴著嘩啦啦的響聲騰起一陣白煙,而此時,如果父親略微地皺一下飽經滄桑的眉頭,堅毅的目光投向遠方……即便算不得偉岸也該叫巍然吧!但父親卻總是頭也不抬地繼續他毫無美學意義的勞作。而那些從他身體上流下的汗水,從他生命里剝落的最基本顆粒,卻如他的存在一樣,無聲無息地溶入泥土,暗淡而沒有一點神圣和新意。

從春到夏,從夏到秋,父親默默地耕種著幾乎唯一一種莊稼——玉米。那也是我所知道的最粗糙、最廉價的糧食。許多年的耕作,讓父親諳熟土地的性格,他們彼此忠誠,彼此信任,不棄不離。每一個春天,父親把金色的玉米撒進油黑的土地,然后像小心地封好一封重要信函一樣,合上田壟。這是一種近似于神圣的交付,把希望和寄托交付給了土地——農民心中的神祗。然后,再把自己也抵押給土地,做土地的奴仆,以耐心以汗水以虔敬,守候在土地之上,一個日子一個日子地企盼風調雨順,一個日子一個日子地期盼秋天的來臨。

玉米在土地上一天天生長起來,那是土地在一分一寸地兌現著自己的承諾。

直到收獲季節,父親再一次向土地彎下他的身軀,帶著莊嚴而凝重的情緒,但此時他的臉上是難得一見的笑容,他堅信土地和玉米不會如多變的人一樣言而無信。

在每一個耕種及收獲的季節里,父輩們躬身而作。這常常會讓我想起那種信徒對自己的神靈的膜拜的姿態。幾千年來,在土地上耕作的農民,插秧、播種、間苗、薅草、收割……一直都無法放棄他們這種姿勢或者說姿態,對于這些向土地求生存的人來說,不僅以身體,同時也要以心靈向土地朝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難逃的宿命。

玉米是父親唯一的信仰。除了玉米,父親似乎對其他品種的莊稼全都不屑一顧,他從來不認為除了玉米之外還會有哪一種莊稼能讓他體會那么多收獲的喜悅。在父親的心里,對于糧食,不能用價值來衡量,而只能以產量來衡量,唯有讓人咂舌的產量才是莊稼的本分。我曾親眼目睹許多個秋天,父親曾手捧著玉米熱淚盈眶地說:“大苞米不騙人啊!”

在北方玉米的產區,玉米的價格一直很低廉,所以種玉米的人所付出的勞動及其自身價值也就和玉米一樣的低廉。正是由于父親對玉米的迷戀,那么多年,我家雖然糧倉里堆滿了玉米,但我們從來沒有富裕過。日子亦如“大苞米”一樣清苦、單調而乏味。上頓下頓的玉米餅子,曠日持久的玉米餅子,曾讓我一見到由玉米面做出來的食物,胃里就有一種本能的抵觸。有一些時候,在我們的眼里,父親及鄉親們對玉米的熱愛及執著是一種固執甚至愚昧的行為。

當多年以后,我偶爾在一份資料上看見,我的家鄉,大部分土質實際上只適合玉米等少數種類的莊稼生長時,才認識到,父輩的作為和情感不過是安于天命的一種無奈罷了。實際上,是土地選擇了莊稼,是莊稼選擇了耕種者,而耕種者不得不面對別無選擇的命運。

不管風從哪里來,不管別人的觀念如何,寡言少語的父親,從來不屑以語言相對,他只尊重事實的裁決。就像玉米從來不用葉子說話,而是用秋天的“棒子”說話一樣。

那年大旱,土地絕收。第二年出現了大面積饑荒,苦情彌漫四野。而我家由于前年存儲了很多沒有賣出的玉米,再加上母親的省吃儉用,讓我們在荒年里免受饑餓之苦。那一年的父親雖也常有愁苦掛在臉上,但更多的時候能讓我們看到他作為一個父親的自豪,因為靠了他的“大苞米”,他的孩子沒有像別人的孩子一樣在饑餓與死亡線上掙扎。每當他以那粗糙的大手輕拂我們的頭時,我們都會感到父親原來比我們一直以為的要高大得多。

然而,在童年的某一個時期,我不但不知道理解和尊重父親,而且還處處和他作對,幾乎他說的所有事情或提出的意見都是我極力抵觸和反對的。他說要好好學習,我就謀劃著哪一天怎樣逃學;他說一個人要學會適應環境,我就說我無法忍受身邊的一切……每當這個時候,都會有痛苦而失落的神情映現在父親的臉上,而我,內心里會有一種儼然勝利者的快意。

想起來,這種敵對情緒似乎毫無來由,但有心理學家分析,越是性情相近的父子之間,越有可能形成這種無法開釋的敵對。難怪許多父母面對自己的不肖子女,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會大聲喟嘆:冤家呀!但這種敵對的情緒,多數只是發生在少年人處于半成熟狀態的那一個時期,當這種近于仇恨的情緒一旦在某一天借助某一機緣轉化為理解與親切,那將是一種從骨髓到靈魂的融通和升華。也許就是從那一天開始,我突然感受到了“父親”這個詞的可親可敬和神圣——

那是一個燈火迷離的黃昏,剛剛吃過晚飯的我們躲在暗處,火炕一角,悄悄地,聽隱隱的哭泣從鄰家傳來,看一語不發的父親坐在燈前吸煙,對面墻上投射出他巨大的如傳說中神靈一樣的身影,一縷縷悠長的煙霧從父親的口中吐出,絲絲裊裊,繞梁而去。那神情,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既木然而又深遠。看著看著,我突然感覺沉默著的父親,很像一棵被心事纏繞的玉米。那種有如植物的寧靜與神圣,使我的心不由得一顫,一下子就有了一種想哭的沖動,伸出手,偷偷摸一下自己的臉,已經有淚水流了下來。

后來曾多次反思那久遠的一幕,卻始終難以命名,或許那就是最初的感恩,或許那就是最初的哀傷,或者正有一種從來不曾感受的力量從生命中醒來,那就叫愛。

3

那三匹馬突然長鬃倒豎,不約而同地騰起四蹄,瘋了一樣地向玉米地飛奔而去。身后的膠輪車一路揚起煙塵,車上的木板發出哐哐的巨響,很多的玉米咔嚓咔嚓地應聲倒下,我死死地抱住一塊車廂板,拼命地喊著讓馬停下來的口令,但似乎沒有一匹馬能夠聽到,沒有一匹馬肯聽,它們就那么一直狂奔下去,風馳電掣。后來,似乎整個世界都沉寂下來。馬的四蹄叩擊土地、我張開的嘴、繼續倒下的玉米……一切都沒有了聲音,世界一下子變成了一幕啞劇。只有那些折斷了的玉米秸,那些破碎的茬口、撕裂的纖維,在不斷地流出綠色的漿汁,越來越多,越來越洶涌,在地壟里不停地流淌,后來,綠色一點點地變成了紅色,再后來,我就看見了父親倒在血泊之中……

這個惡毒的夢魘,在父親去世后的幾年里不斷地糾纏著我,讓我在很多個夜晚從睡夢中猛然坐起,大汗淋漓,淚流滿面。

父親死于一場意外的車禍。關于他的死,許多年我都一直不敢面對。因為猝不及防的突然,因為目不忍睹的悲慘,也因為父親的死同時在我們的心靈上留下了一條不可愈合的裂傷,所以我幾乎沒有詳細提及和將其變成文字以示人的勇氣。也許是母親在悲傷中說的一句話,讓我在潛意識里把父親生命的隕滅同一棵玉米的夭折聯系起來的。母親說:“多么硬實的一個人,說沒,咔嚓一聲就沒有了。”就這樣,“咔嚓一聲”,讓我想到了人的生命原如一棵植物一樣脆弱;“咔嚓一聲”,在我的記憶里留下了經久不息的疼痛。

父親扛著鋤頭走在田間小路上,像一棵剛剛抽出紅纓的玉米一樣年輕而健壯。那時,父親是遠近聞名的種田能手,他種的玉米在同樣的年份里,總是要比別人的長勢好,稈壯葉肥,遠遠看上去,像用墨染過一遍似的。那時,在淳樸的鄉里,來自老人的、孩子的、女人的、男人的艷羨的目光,常常如春天里的和風環繞著父親,撣去他身上因長年勞作而蒙的風塵。

在爺爺、姑姑及鄉鄰們支離破碎的言辭和斷斷續續的描述中,父親布衣后面的光環不僅僅來自土地,還來自于更加遙遠的夢想——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共有的夢想。最美麗的夢境往往誕生于最黑暗的夜晚。沒有誰比不識字的人更加崇尚知識和文化,也沒有誰比匍匐于土地上的人們更向往著飛翔。只因為父親能打一手流暢的算盤臨時做過人民公社的會計,臨時當過生產大隊的會計;能把任何一本古代的章回體小說或唱本以蒼涼的音調傳唱給鄉鄰,也因為父親從小就失去母親而自己卻能夠親自縫縫補補過上囫圇日子,就把很多美好的向往和美麗的傳說加給父親。年輕的父親,有時是鄉親們一種愿望的表達,一種情感的抒發。

然而,土地上的人們終會深陷于土地,皈依于土地,即使剛強、聰慧如父親。雖然父親曾在少年時有過超人的傳奇與輝煌:曾于五鄉會考中拔過頭籌;曾經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向一個奇怪的牧羊人學成一手很絕的珠算技巧;曾在平地修梯田的農業“革命”中擔當過一段爆破專家;曾險些成為人民公社的正式會計;曾只身去大興安嶺探求生路……最終一切都變成了徒勞的奔突和落空的努力。

我曾經看過放鷹人在草原上捕獵野兔。放鷹人常常是騎著馬在草地上奔馳,腰身挺立,目光如哲人般眺望著四野,鷹就搭在肩上或帶了護套的手腕上。一旦有獵物出現,放鷹人一聲大喝,順勢向空中送出獵鷹,那鷹便悠然躍入當空。令人驚異的是,只要鷹被放出去,并沒有哪一只獵物能逃出獵鷹那銳利如鋒刃的目光與爪。特別是那些在地上奔跑的野兔,不管逃與不逃,不管跑得快慢,不管使出什么解數,最終總是不能幸免于難,掙扎是沒有意義的。

每回想起父親曾有過的輝煌和最后的結局,總不免心生凄惶。原來父親的種種姿態,只是在大地上留下了掙扎的痕跡。命運是鷹,人是鷹翼下掙扎、奔突的野兔。對于一個已經扎根于土地的人來說,最后只能是泥土中的一棵莊稼。

父親在世時,習慣于把自己稱作草民。應該說,這定位是準確的。只是我們怎么也沒有料到,他會以一種如此慘烈的方式,撕毀了曾與命運訂下的合同。

4

我看見村莊最西端的那兩間土平房,被許許多多的樹密密地環繞,有如偎坐在樹的懷抱之中。

楊樹高可參天,柳樹嫵媚婀娜,杏樹則在每一個秋天到來的時候,向路人炫耀它有一點滄桑的虬枝。

靠山墻的一棵大樹上拴著一匹棗紅馬,鼻梁及四蹄上的白毛純潔而柔軟,像是以不化的霜、雪拼貼而成。它那雙結著愁怨的眼睛,總會讓人想起悲憫這個詞。那么,到底是誰對誰的悲憫呢?是馬以自己的單純與澄澈悲憫人的憂患與沉重,還是人以自己的馭使悲憫馬的勞役?也許都是,也許又都不是,而只是生命與生命之間那種關于命運的理解與感慨。

突然,有一聲蒼老的呼喚自內屋里傳出。還沒有聽清那聲音的內涵,便見一只黃色的大狗猛然躍過土墻,箭一般閃入敞開的木門。于是院中便依次響起了鵝的驚叫和雞的紛飛……

七舅爺倚著“炕琴”抽旱煙時,他一生最心愛的兩樣寶貝就都離他最近了。

“炕琴”是七舅奶出嫁時的陪嫁物。如今七舅奶早已過世,就這個“炕琴”天天陪著七舅爺,或者說,七舅爺就天天守著這么個“炕琴”過日子。七舅爺的“炕琴”似乎永遠都擺在緊靠西墻的炕梢上。暗黃色的柜面是一種村里人誰也不認識的木料做的,烏光閃亮的柜面上有四幅貝殼鑲嵌的蘭草、蝴蝶圖,并列排開,每一幅圖上的蝴蝶都栩栩如生,呈飛翔狀,沒有一只是落在蘭草上的,有兩只甚至已經快飛出那畫框的藩籬了。沒事時,七舅爺就拿著,一個干抹布一遍遍地擦,感覺中那“炕琴”從來沒積過一點灰塵。

七舅爺年輕時念過幾天書,識文斷字,明達事理。想當初七舅奶就是因為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莊稼人,才肯以大家閨秀的身份下嫁給七舅爺,是指望他將來有一天能轉運發達,帶她一起飛出這土窩窩,沒想到時運不助人,七舅爺到底還是高不成低不就地回到土地之上。最終竟潦倒得不如一個地道的莊稼人。

煙袋則是玉嘴兒、紅木桿兒、紫銅鍋兒的精品,由于年深月久地把玩撫摸,常常讓人懷疑那煙袋是不是每天讓七舅爺從頭到尾用上光油油過。每天,這煙袋的玉嘴兒如煙地在舅爺長滿了長長白胡須的嘴邊叼著,有時真以為下一刻眼前的一切都會煙消云散。但是煙嘴兒從七舅爺口邊移開時,煙嘴兒和他的胡須又會重新現出清晰的輪廓。據說,那煙袋很有一些來歷。關于這煙袋背后的故事,我曾親耳聽七舅爺講過。

七舅爺年輕時曾在一個地主家當過“打頭的”,后來由于為人精細很受地主器重又當了管家。那年,由于地主拖欠一伙長工們一年的工錢不想給,得罪了長工,這伙長工由于沒有盤纏就只好繼續留下來給地主干活兒。春天種地時長工們照樣起早貪晚地忙,耙地、犁地、打壟、壓實……但等到別人的地里出滿苗時,地主家的地卻一個苗都沒有出。有人就說,地主做事太損,怕是老天報應,就是要罰他地里不長莊稼,于是地主就非常著急,找人商量到底怎么辦,這時當管家的七舅爺說:讓我到地里看一看再說吧。半天后七舅爺從田里回來,叫地主一起去田地。 地主無精打采地走在路上。滿眼的美好景色卻讓他感到了無限的傷感。五月的雨后,四野的土地上散發出令人陶醉的清香。別人家的田地里,玉米苗差不多長到了筷子高,綠油油的,火苗般一躥一躥地向上燒。為什么自家幾十頃的良田雖一片油黑,掩不住肥沃的品相,卻如中了魔一樣,不著一棵禾苗?已然暮春,卻仍有布谷鳥不識時務地從地主的眼前飛過,仍舊不識時務地叫,“布谷——布谷”,聲音如尖喙般一下下刺痛著地主那“斷子絕孫”般的沮喪。

地主在七舅爺的引導下來到一處田頭時,他們不約而同地看出了蹊蹺。那么肥沃、松軟的土質上不生禾苗,在田頭的這塊大石磨邊卻密密麻麻地擠出了很多玉米苗子。七舅爺讓一個長工把石磨撬起,地主當時便傻了眼,原來石磨下面是一個多年不出水的枯井。長工們為了泄憤把玉米種子全倒入了枯井,種子在枯井里發了芽后,把石磨及石磨邊的泥土高高拱起,瘋狂地伸出自己綠色的芽尖。

故事的結尾是人心難違,地主知道是因為自己首先不仗義的,就沒有過多地說什么或做什么,忍著恨,給每一個長工發一點盤纏打發回家了事。后來七舅爺又到外鄉弄來一些生長期限短的玉米種子,回來雇人重新種上。給地主保了一年的收成。地主為了表賞七舅爺的能干,不但給他加了工錢,還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只旱煙袋贈送給他。

每當講起這個故事時,七舅爺總是神情悠遠地感嘆一回:世界上沒什么比種子的力量大呀!

因為對玉米的生長習性、生長周期、病蟲害、種系等十分熟悉,七舅爺成了那時家鄉一帶種玉米的專家。晚年的七舅爺是靠“說”玉米生活的,誰家的莊稼在生長、種植或管理上有什么事情都來找他。他則倚著炕琴,一邊抽煙一邊一一給予指明。到秋天,凡求過他的人都送過來一些糧食,就夠他日用的了。這相當于現在的農村技術員。

然而,深曉種子的力量的七舅爺卻沒有培育出自己生命的種子,七舅爺一生無兒無女。剛五十歲的時候七舅奶就過世了,所以他晚年的日子顯得格外冷清。但七舅爺從來沒有過嘆息和哀愁,雖然有時也會目光悠遠地走一陣子神兒。但卻從沒有讓人們看到他的失魂落魄。七舅爺死的那年我還沒有離開故鄉。由于七舅爺沒有后人,下葬前好久沒確定下來由誰來扛他的靈幡。后來還是爺爺靈機一動,把這個任務指派給了我。爺爺說你七舅爺一生心力高強,誰扛了他的靈幡誰就能受他靈魂的佑護,你來吧。

曾有一段時間,我真的把死去的七舅爺當作自己的保護神了。可是我將要從七舅爺那消失的生命里承襲點什么呢?直到現在仍沒有想得十分清楚,只是偶爾會從自己的心跳聲中,突然想起七舅爺走在鄉村土路上時的那種依戀和不甘。

多年后,當我再一次回到故鄉,想重新瞻仰他老人家一回,給他圓一次墳,可是再也找不到他的墳頭了,原來的墳地已經夷為一片平展的田地,一望無邊,無憑。問現在的老鄉時,結果人們不但不知墳遷何處,竟然有很多人連七舅爺這個人的曾經存在都不能確認了。

5

突然想起了十二舅。

在姥姥的家族大崩潰中,十二舅是命運之神從廢墟中拾回的一塊沒有破碎的磚。十二,這個家族同輩的排序數,到十二舅能夠獨立地以一個農民的身份站到田壟上的時候。前面已如嚴重缺苗的地壟一樣,出現了大段的空白。也就是說,中間的好多個舅舅已經不在人世。

當十二舅站在玉米叢的時候,他看起來卻比玉米更像一棵植物。一個看過十二舅的人才會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農民,真正的大地之子。不論從膚色、從神情還是從目光,十二舅不用說話,就會讓你知道,他與土地之間有著比血緣更緊密的內在關系。

一開始,十二舅憨實而又拘謹的身影就給我留了難忘的印象。在好多個場合里,我看到十二舅保持著同一種姿態。在生產隊的隊部,做客在我家,在他自己的家,他總是半立半坐地把身子搭在炕沿上,讓粗壯短小的身體保持著挺直。長年累月一件黑藍色“滌卡”布的上衣,總讓我懷疑他的衣服到底有沒有洗過。由于幼年時沒有人照顧,得過頭瘡,頭上的頭發失去了完整和齊全,不好意思示人,所以他永遠都戴著一頂藍布帽子,從沒有人見他摘下過。他那個坐姿總是讓人感覺到隨時有可能起身離去,也感覺他是不是在臨時等候著一個什么消息。那時,我就躲在他的側后方靜靜地觀察著這個奇怪的人,一遍遍想自己是怎樣和他成為親戚的。他突然就會有所發覺,回過頭對我友好地笑一下,很慈祥的樣子。他讓我一下子想起機敏的兔子和憨厚的牛兩個意象。

十二舅笑的時候,露出了一口黑色的牙。這是這片土地給生息于上的人們特殊的禮物,大致叫做高氟癥。氟,有劇毒,原是一種氣體,卻在我家鄉的泥土或水滴里藏身,不知是誰為什么要費如此的心機,用如此精妙的手段,在那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到處投毒。這是一種讓人不寒而栗的物質。由于它化學性質的活躍和高腐蝕性,很多的金屬能在氟氣里燃燒。如果在塑料和橡膠里加一點點氟,就能夠特別的耐磨;但如果在人身體里加一點點氟,人就會被腐蝕,人的牙齒就會變黃、變黑,骨節就一點點變大,直到擠脹(板結)得如長死一般,不能活動。如果再加一點點,人就會像一塊物質一樣開始“燃燒”,并迅速被腐蝕掉。

我家鄉的大部分人口,只要一張嘴就是一口黑色的、黃色的或帶著黃尖兒的牙。如果是在外地,僅憑這一點就能很準確地認出老鄉來。但人們仍舊在懷著感激的心情在那片土地上生息,沒有離棄,沒有怨毒。

十二舅永遠是那個習慣,只要一離開田地,就會表現出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年輕時那樣,老了的時候還是那種狀態。但十二舅一回到田地里去就如魚得水,隨意地展現他的自在和自如。

由于十二舅天生對土地和莊稼有著超乎尋常的良好直感,使得他在好多年里,成為莊稼地里的英雄。他說今年得種玉米,大家就跟著種玉米,然后就豐收了;他說今年得種黃豆,大家就跟著種黃豆,然后黃豆也豐收了。他身邊農民曾經堅信,只要十二舅伸出手,隨便找一塊地,隨便撒一把什么種子,都會有好的收成,所以人們都很佩服他。十二舅最不愛在大庭廣眾下講話,最不愛管那些雞零狗碎的雜事,如果沒事他就那么把身子半搭著炕沿,挺著,像是心事重重,又像無所事事,但他卻不得不“人心所向”地一直當著村里的所謂干部,隊長、支委什么的。

這點名不副實的閑差,后來在“文革”中卻給他帶來了災禍。起因是因為有人想取代他,當支委,但又不能直接說,那就只好把他“打倒”,否則怎么實現目的呢?起初還算溫和,就是翻出十二舅大地主出身的老底組織批斗,說十二舅這個地主崽子想搶班奪權,圖謀變天。

如果那些人“實在”一些,先亮出底牌:目的就是讓他交出那個支委的“權”,可能問題會很好解決,反正十二舅也不愿意干,交就交了。但是政治,政治可是一種厲害的游戲,政治的目的是不可告人的,如果想奪你手里拿的蘋果,必須借故把你的手剁掉,否則的話就會暴露真實目的,就會由“正義”變成“不義”。十二舅被他們綁起來吊打,要的就是一句話,你到底認不認罪,而十二舅也就是一句話,打死也不認,我沒有罪。拷打、游斗似乎斷斷續續進行了很久,到底十二舅也沒有認罪。大概農民的最大優點就是無法將革命進行到底,當那個支委的位置不再屬于十二舅后,拷打就停了下來,反正專政的目的是奪權,奪了權再打人,農民們脆弱的良心就受不了,那就只好放下革命和政治,回過頭來講一講人性,說十二舅是個有骨氣的好人,是一條硬漢。

然而,十二舅在田地里的得意卻被家居中的失意抵消為零。和七舅、八舅一樣,結婚三十年不見一兒一女,顆粒無收。每當回到寂靜、陰郁、了無生機的家,十二舅就因為胸悶而長嘆不止。我想這也是十二舅永遠都沉迷于田地,永遠閑不下來的一個主要原因。莊稼就是能給他帶來辛勞也帶來愉悅的“啞巴”兒女。

十二舅的日子過得簡單明了,十年和一年一樣。日子平淡又平凡,讓人難以放棄又無比膩煩,日重復著日,月重復著月,季重復著季,年重復著年,嘆息重復著嘆息。十二舅的煩悶,曾一直讓我們以為他遲早會對自己的日子可能有什么新的打算,但許多年過去了,那個讓他嘆息的問題,好像還是沒有想好。

季節就這樣在人們的眼中變換,由綠而黃,由黃而白,再由白而綠,人們圍住自己的現實,半張著嘴,雙眼緊盯那三張撲克牌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就是沒有防備在背后悄悄行竊的時光,一轉身,發現自己大把的歲月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

十二舅說老就老了。老了的十二舅,孑然一身,孤苦伶仃。老伴已經早過世了,剩下的家產卻不足糊口,六十多歲還要下田干活。有路過的人感嘆,這么大年紀還做農活,他卻說農民不干農活干什么。

對于這個一生熱衷于干農活的人,老天最終還是沒有成全他,沒有讓他倒在土地上幸福、安詳地死去。后來十二舅得了腦血栓,二次復發后,已經把自己所有的積蓄全部花光,身無分文,生活也無法自理。脫離生命危險后,他被接到了一個本族侄子的家養病。這是一個十分尷尬的處境,對于這樣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親生子女都會有一天失去耐性,放在一個平素里并沒有什么恩情和過往的外人家里,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從醫院里回來后,十二舅一口飯不吃,起初人們以為他一時胃口不好,會逐漸恢復。可是到了第四天時仍堅持不吃,也不說話,侄子苦勸,他就用不太好使的手把碗打翻。人們心里終于明白了,他是在絕食。于是親屬、鄉鄰、長輩能請的人都請到了,都在勸他吃飯,可是都沒有用。如果有人說到動情處,他只是默默地流淚,但仍舊是一句話也不說,一口飯也不吃。人們眼看著這個人一天天收縮、瘦弱下去,心里充滿痛惜。后來十幾位晚輩人一齊流著淚下跪,求他進食,也沒有動搖他的決心。

看來,他自己早已在心里打好行裝,向死亡的路上進發了,現在已經沒有誰,沒有什么能阻擋他的腳步。在這個世界上,他像一個被耽擱了行程的異鄉客一樣,也曾經做過長久居留的努力,但在耗盡了所有的熱情、希望、夢想和耐性之后。他不得不最后一次下定決心,離開這個無意挽留他的地方。但他的步履卻異常沉重,過程進行得異常緩慢,因為他自己的行動受到極大限制,他沒有辦法選擇其他的方式。這最后、最難熬的罪罰,他以他虛弱的肉身無言承受。

就這樣,到了第十二天的時候,他終于結束了自己苦難的人生。

送葬時,全村男女老少傾巢而出,放聲大哭,為了這個倔強的老人,也為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的共同命運。

選自作者散文集《玉米大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欧美在线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久久五月视频|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a毛片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色偷偷综合网|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第一视频区| 国产jizz| 欧美日韩激情|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综合欧美|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青青久视频| 久久国语对白|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www|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首页|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日韩第一页在线| 在线亚洲天堂|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永久天堂网Av| 欧美三级自拍|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国产91线观看|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91线观看|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欧美激情福利|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二区|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日韩黄色精品| 极品国产在线|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一区| 国产一级裸网站|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她的性爱视频|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无码免费视频|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