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不顧學生死活,艦顏惜命,第一個逃跑,還自我吹噓,大概的意思是,他有求生的權力。據說,如此“珍惜生命”,還是“西方觀念”,是對生命的熱愛。
在觀念上,利己的就是西方的,利他的就是中國的,這完全是誤會。“范跑跑”用“西方的價值觀”為自己涂脂抹粉,仿佛他敢于獨自逃生,敢于把獨自逃生告白天下,還是大無畏的英雄行為,是勇者。靈魂深處的懦弱者,還能把自己粉飾成直面人生的無畏者,這絕對是某些國人的觀念。
西方人在重大災害面前是什么樣的態度?我們不少人看過《泰坦尼克號》,死亡就在面前,孩子先走,婦女先走,老人先走,然后,剩下的人們,做著禱告,做著懺悔,拉著提琴,讓音樂安撫著將死的人們。這是西方大多數人踐行的生死觀。西方這種基本的生死觀,我們不是見得太多太多了嗎?不論歷史著作,不論文學作品,還是現實生活——比如,一架飛機被恐怖分子劫持了,首先被送出機艙外的,總是孩子。
國人是不一樣的,從歷史上看,在重大災難面前有“易子而食”和“易妻而食”的事實,“二十四孝”中有“埋兒救母”的故事。在觀念上,還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名言。就是說,在關鍵時刻,不顧孩子、犧牲孩子的事,在中國歷史上并不鮮見。盡管這樣,某些國人仍可以找到種種理由為自己的邪惡進行粉飾、開脫和辯解,比如“范跑跑”,他知道現在西方的價值觀被不少人喜歡并接納,就把西方觀念進行修正以后,作為遮掩自己丑惡的遮羞布,作為炒作自己的黑色鍋。當然了,“范跑跑”只是丑惡的,與罪惡還有一定的距離。
“范跑跑”逃跑是懦弱和極度的自私;他販賣逃跑是炒作,是炒紅自己的一個操作,終究還是極度的自私。自私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是無關大礙的,但在重大災難面前卻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面對自己靈魂的卑微、陰暗和邪惡,西方人選擇懺悔,中國人總是選擇自我開脫、自我辯解。“文化大革命”這樣史無前例的浩劫,幾乎沒有一個中國人懺悔,梁曉聲說:我曾經是一個紅衛兵,我絕不懺悔! “范跑跑”如果懺悔,那會有西方價值觀的蘊含,那還有藥可救,但他恰恰選擇了自我辯護和自我美化。“范跑跑”讀了北大,惟一的收獲就是學會了用仿佛的西方觀念為自己粉飾,終于,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類的腐朽文化。
在《泰坦尼克號》中,那個千方百計只顧自己逃生的富豪,很顯然,是影片中的丑角。就是說,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在重大災難面前不顧老人孩子的安危。只“尊重”“自我生命”的人,都是卑劣的人。看來,這已經是超越文化差異的關乎生命價值的問題了。在老人和孩子遇到危急時,基本的人性要求,就是要舍己而救人,更何況,“范跑跑”是一個老師!(責任編輯:鄧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