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咨詢]我是某小學四年級的一名班主任。我班上的學生小強因為期中考試成績優秀,家里作為獎勵給他買了一個價值380元的MP4,小強很喜歡,每天都帶著上學。一天放學后,小強因為玩游戲輸了錢,便向同學小芳借了120元錢。小強為了還小芳的錢,同意將MP4以120元的價格賣給小芳,小芳也同意并拿走了MP4。小強的父親知道這件事后很生氣,不但批評了小強。還找到小芳和小芳的父母,愿意以120元的價格贖回MP4;而小芳的父母卻表示反對,認為小強已經把MP4賣給了小芳,是雙方自愿的,不能反悔。小強的父親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便到學校找到我,要求幫他做一做小芳和她父母的工作。贖回MP4。請問,我將怎樣處理這件事?如果小芳和她的父母不同意該怎么辦?
[律師答復]既然雙方各執一詞,協商未果,就應當從法律角度加以妥善處理。
我國《民法通則》第十二條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小強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他擅自出賣價值380元的MP4,其行為與其年齡、智力狀況不符。應由父母代理出售或事先征得父母的同意。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而事實上,小強賣出MP4的這種行為沒有得到作為法定代理人的父母的追認,而是遭到父母的反對,所以這起MP4的買賣是無效的。我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規定:“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對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由此可以看出,這起案件的最終處理結果應該是:小芳將M174歸還給小強。小強將120元錢退還給小芳。
[本案警示]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要加強對孩子的宣傳教育,告訴他們一般不要在同學之間相互買賣物品。即使有些物品有交換和買賣的必要,也一定要取得家長的同意,切不要自作主張。
(責任編輯:陳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