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朋友攜家帶口,一起到鄉村一朋友家中小聚。飯畢,大家登上屋頂露臺,準備燃放鞭炮。所有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搬鞭炮、搬磚頭、找打火機等等。重視安全的我粗略看了下露臺:還好,有女兒墻,天空也沒電線,算是比較安全吧。幾個小孩很興奮,已經開始燃放。“啪、啪”。一聲一聲,煙花沖上了天空,五顏六色,異常美麗。這時,一個小朋友拽了下我的衣服,叫著我:“叔叔,這女兒墻不安全。”我感到異常驚詫,這小孩竟然知道女兒墻!帶著許多疑問,我隨即反問:“不會吧?”他卻很肯定地說:“叔叔,真的不安全,還不到1米高呢。”我隨著孩子來到露臺邊,用手掌粗略量了一下,不量不知道,一量嚇一跳,高度還不到90公分。我更驚訝了,12歲的孩子怎么這么專業!
孩子的父親那天有事沒來,回家后,我打電話給他,詢問這個問題。他略為思索后說:“我經常給孩子講安全,大部分講一些細節上的。”
據他介紹,給孩子講安全,內容很廣,很深入。如過馬路,除了講斑馬線、紅綠燈,更提醒夜間過馬路要一次性能穿過馬路,因為夜間駕駛員視線不好,站在雙實線上是很危險的。又如食品安全上,他除了叫孩子買食品一定要看廠名、廠址、衛生許可證編碼、日期外,更叫孩子在外吃飯時,一定要吃絕對安全的蔬菜,如胡蘿卜、白蘿卜、冬瓜、不長芽的馬鈴薯等等。到公共場所,則要首先看安全通道等等。聽完后,我長長地沉浸在感動中,我不僅感動于他的生命安全意識,更感動于他安全教育的獨特方法。我也明白了,這孩子為什么知道女兒墻及其安全高度。
聽一位記者朋友講過他曾采訪的一位初中女生自殺事件。那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孩子,父母都是從外地到沿海務工的,父親在工廠,母親料理家務,孩子上初三,家庭經濟比較拮據。那一天,因為孩子家務沒做好,母親批評了她,母女爭吵了起來。后來,母親打了孩子一巴掌,結果孩子一負氣,邊沖出家門邊喊:“我不想活了。”之后,自己跳進附近的一個水井,結束了年僅16歲的生命。朋友告訴我,他在孩子的日記里發現了一個現象,孩子經常提到,家庭經濟不好,母親總是唉聲嘆氣,孩子也覺得,“活著沒啥意思”。這位朋友最后提出了疑問:“是不是母親殺死了這孩子呢?”我不能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包括其對生命的認識以及其生活觀。
有位教師告訴我一個關于“唐老鴨”的故事。
一天,學校門口來了個人賣“唐老鴨”——一種染了顏色的小鴨子,供觀賞用。賣鴨人向學生演示:把“唐老鴨”的腳打結、用力往地上摔、捉住翅膀高速甩動等等,“唐老鴨”卻超出常人的想象,一點事都沒。許多學生覺得好玩,紛紛買了“唐老鴨”。一些好奇的學生向老師請教:為什么“唐老鴨”這么神奇?任你拍打摔壓都不會死?甚至它的腸子都流出來了,還會跑?這位老師讓學生第二天把自己盡情“玩”過的“唐老鴨”,不論死活,都帶到教室來。第二天,學生們帶來了,但都是死了的“唐老鴨”。老師用準備好的解剖工具當堂解剖了其中的幾只,讓學生觀察,學生們驚呆了:因為他們所看到的任何一只“唐老鴨”都是嚴重的內出血,頭、胸、腹全都內出血!這位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悼念唐老鴨先生!”然后解釋,這么嚴重的內出血,任何生命都將死亡。“唐老鴨”在你用力搓、拍、摔、壓等動作之下都又站起來,是垂死掙扎,是生存的本能反應。如果你能聽懂它的言語,你聽到的將是它對生存的哀求和呼喚!請永遠記住,珍愛、善待任何一種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
人的生命是寶貴,也是絢麗多姿的。如果說人的生命猶如花草樹木,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是施肥澆水與除蟲。以期茁壯成長。倘若,樹木早早枯死,還談何施肥澆水與除蟲!
關注教育,最值得關注的應該是什么?我曾就這個問題,調查了部分教師和家長。許多人的回答并不盡如人意,因為大家關注的首要問題是品德培養。我并不否認德育首位的重要性。但是,作為家長老師,首要關注的更應該是生命安全,在此前提下再關注德育工作。生命不保,談何教育,談何成長?那么,如何讓孩子重視生命安全呢?第一位家長的做法是很值得借鑒的,其做法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注意安全”,而是教育孩子如何過馬路,注意食品安全,如何防溺水、防火、防觸電、防意外安全事故等等。把涉及安全的各種細節及常識教給孩子,甚至去現場學習,讓孩子真正懂得保護自己的小小生命。
孩子的安全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孩子的生命安全意識是空白的,正如孩子們買、玩“唐老鴨”一樣。俗話說得好,“要看人吃肉不看人砍柴”,這是告訴我們,不做不安全的事。作為家長老師,應該教育孩子,生命是脆弱的,是寶貴的,它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要讓孩子時時關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在關注孩子的安全教育的同時,我們更應注意引導孩子快樂成長,心理的健康與否也將直接威脅到孩子的生命安全。前面所述的女孩子,正是家庭的長期影響,導致了心理的不健康,以致最后走向死亡,孩子健康的心理意味著孩子的生命在另一方面得到了有效保障。
(作者系廈門市翔安區教育與文化體育局局長 責任編輯: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