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愛笑的女孩。我常常也把笑聲帶進課堂。
有一次,課堂上出現了學生打架現象。
“你已經是個老師了。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成天嘻嘻哈哈的,學生怕你嗎?”校長的批評聲猶在耳邊。
“要嚴肅些,現在的學生呀,怕硬不怕軟。”許多同事也這樣對我說。
后來。我在課堂上就很少笑。
一次,我在收上來的學生日記里發現了這樣一篇文章——《老師的笑臉哪兒去了》。
文章說。所有的老師都是繃著臉來上課的。只有我們的音樂老師笑瞇瞇的。結果,課堂上有高聲講話的,有離開座位借東西的……音樂課成了亂糟糟的自由市場,后來逼得音樂老師不得不收起笑臉,也繃著臉來上課。
看了此文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的確,我在教學中很少給過學生笑臉,主要是擔心自己的感情稍微“放縱”會引起學生瞎胡鬧,從而影響教學。
又是一節語文課,我在講評這次日記時對《老師的笑臉哪兒去了》進行了專題的剖析:“你們有沒有想過去調查一下,老師為什么不愛笑?除了你們的表現,老師家里會不會有什么不順心的事情?比如孩子成績不好,愛人和他鬧別扭……”最后,我建議同學們去調查一下“老師的笑臉哪兒去了”。
幾天之后,我收到幾個同學寫來的“調查報告”。其中一份“報告”寫道:“下課后,我‘跟蹤’數學老師去了辦公室。在門口就聽到里面傳出爽朗的笑聲,一聽聲音就知道是我們數學老師在笑。我立刻跑進去。想看看老師笑起來什么樣子。可是,當我叫了一聲‘老師’,老師轉過頭來時,臉上卻是冷冰冰的,一點兒笑容都沒有了:‘你來干什么?’老師甩給我一句冷冷的話。我一下子明白了,老師不是不會笑,而是不朝我們笑。”另外一個女孩這樣寫道:“其實老師不是不會笑,只是想笑但不敢笑。我觀察后發現,老師開心時嘴角才剛剛露出一點笑意,我們有的同學就開始折騰,于是老師一下子又拉緊臉了。”
我就這事開了一次主題班會,通過學生們的爭論,大家都明白了,老師不給笑臉的原因是同學們不遵守課堂紀律。最后他們還通過一項決議:每個同學都要嚴格遵守課堂紀律,虛心聽取老師的話,同老師在笑聲中一起探索知識。
自那以后,我上課時也一改往日不茍言笑的尊容,臉帶微笑,有時甚至還為學生的瞬間精彩而和大家開懷大笑,這讓我在課堂上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輕松和愉快。此后,在特意舉辦的一次“我眼中的老師”繪畫比賽中,絕大多數學生筆下的老師都是“笑臉老師”,有的學生還在旁邊注上:“老師終于笑了!”
對學生來說,老師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笑,是愛的語言。孩子們多么渴望得到愛的微笑啊!微笑能照亮所有的人,它像穿過烏云的太陽,帶給人溫暖,作為教師千萬不要忘記把微笑送給你的學生。
責任編輯:陳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