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我一位朋友的孩子。讀小學時就讓老師受不了。因為他老是提問題,讓老師很心煩。可能就是因此和老師不對勁,繼而對班級活動失去興趣,他提出辭去班長的職務。這事又極大地傷害了老師的自尊心,自此被老師視為壞學生,在學??偢械胶苡魫?。從此。這孩子時常表現(xiàn)得沉悶孤僻。
好在他父母調(diào)動工作到深圳,他就轉(zhuǎn)學到了深圳。到深圳就好了嗎?沒有。
在深圳某中學就讀后,隨著知識、能力、自我意識的不斷增長,這孩子探索知識的欲望和能力避一步加強,課后總是向老師提出比教程更深的問題,這讓老師難以招架。例如學了勾股定理后,他就拿著自己的三種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給老師看,老師不耐煩地說你去證明這些干啥?有時間為什么不趕快把今天的作業(yè)做完?對于老師的態(tài)度康康已經(jīng)認識得很深刻了,有一次他笑著說:現(xiàn)在的老師只會按照應試教育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多做題。應付考試。由于對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興趣極其濃厚,他總喜歡順著老師教的內(nèi)容自己不斷深入探究,即便休息日別的孩子邀他去玩都不理睬,在高樓上看書一待就是兩天。
康康老是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因為老師的作業(yè)對于康康來說已經(jīng)是太簡單的游戲。而更深入的問題老師又不感興趣,于是康康就不做作業(yè)了。一個學生不做作業(yè)自然會引起老師的不滿,他又成了老師的對頭。因此這孩子就想出國,理由是“這學校誰能教我?”是呀,誰能教他?他感興趣的老師討厭,老師感興趣的他討厭。這不禁讓人想起錢鐘書在清華大學畢業(yè)時,學校留他做研究生,他發(fā)出吶喊:清華誰能教我?不過還好,后來康康成了學校的著名人士,大家都知道學校有一個特殊孩子,老師們也就自然達成默契,不逼康康交作業(yè)了,知道不逼他也會學習。
康康和老師的矛盾正是當今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應試教育”和個性發(fā)展的矛盾。
我們時常聽到老師、家長問孩子:“你在這次考試中考第幾名呀?”這種問題會讓孩子嚇出汗來。但是老師、家長覺得再自然不過了。我們的教育似乎是把孩子們集中起來,像軍隊一樣嚴格訓練,也可以說是殘酷的訓練(有的學校上晚自習,有的學校雙休日上課,孩子們背著沉重的書包。六七點鐘起床趕往學校,作業(yè)做到12點),然后去參加一場“戰(zhàn)爭”。有的人得勝而歸。有的人打得頭破血流帶著失敗者的心情回到家里。
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妖怪普羅克魯斯特斯利用他的床殺死過往的旅客。最初他看起來是個和善的主人,他將所有途經(jīng)這里的人請到家里,放松一下疲憊的身體。但當客人入睡后,普羅克魯斯特斯就開始折磨他們。他要求客人的身材要符合床的大小,如果客人的腿或腳搭在床沿上,他就將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將客人拉長,直至將客人折磨死。
康康就是那個太長的客人,很多所謂“差等生”就是故事中太短的人,他們都可能被“普羅克魯斯特斯之床”整死。倘若每個教師心中都有一張普羅克魯斯特斯之床——這對孩子們來說豈不是災難?
每一個孩子都有根據(jù)自身條件選擇“床”的權(quán)利。數(shù)理化考不及格的孩子可能有音樂才能。不會寫作文的孩子可能有體育天才,讓他們在一起比拼,就像讓兔子和魚比游泳,兔子當然要淹死;比賽跑,則魚會死。
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的是一個人的一生,因此教師千萬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千萬別做“普羅克魯斯特斯之床”啊!
責任編輯:林 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