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蘭蘭過橋》是人教版一下的課文。文中蘭蘭跟隨爺爺外出經過神奇的潛水橋、塑料橋。從孩子的視角介紹科技在現代化建設及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理念]
閱讀就是深層次的對話。因此。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以情境為“橋”,讓學生在情境中與教師、伙伴、文本對話,在讀中展開想象,感受潛水橋與塑料橋的神奇,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將科普課文上出情趣。
[教學目標]
1 認識“梁、程”等12個生字,會寫“蘭、各”等6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簡單了解課文介紹的兩種橋及其特點,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趣
1 小朋友們認識哪些橋?見過哪些橋? (板書:橋)
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
2 這么多橋,各有各的特色,真讓人大開眼界!今天,我們將跟蘭蘭小朋友去認識兩座神奇的橋。 (將課題板書完整,引導齊讀)
3 指導學生記憶“蘭”字字形,并書寫。
[通過課前收集“橋”的相關資料,學生對橋已有較多認識,為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時,教師提出“跟著蘭蘭去認識橋”,使學生倍感親切、有趣,無疑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課題的出示,指導學生識記與書寫生字,凸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
二、初入情境
1 和同桌一起借助拼音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字音,在自己不認識的字下面做記號。
2 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強調容易讀錯的字并指導識記,如“梁、波、穩”。
3 結合課文和插圖,想一想:蘭蘭過了哪兩座神奇的橋?
三、領略“神奇”
(一)踏上“潛水橋”
1 今天。老師想變成蘭蘭的爺爺,帶著蘭蘭去神奇的橋上走一走,你們愿意變成小蘭蘭嗎?
2 老師范讀課文1-4自然段,學生邊聽邊想:潛水橋是什么樣兒的?
3 小蘭蘭們。快告訴爺爺,你看到的潛水橋和平時見到的橋有什么不同?(學生可以從文中找到答案:它架在水里,用玻璃磚造的,很長很結實,可以看到游魚和行船。教師相機板書:結實、透明。)
當學生說到“很像一幢長長的房子”時,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你覺得潛水橋還像什么?(如:像一條又寬又長的透明隧道……)
[教師“化身”為爺爺,學生“化身”為蘭蘭,角色的變換縮短了心理距離。帶領學生更快地走進文本。在師生的對話過程中,適時進行語言訓練,通過模仿句式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 你們從這結實、透明的橋里往外看,看到了什么?(引讀第4自然段)
5 小蘭蘭們,你們還可能看到些什么?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發言)
6 潛水橋多神奇呀!爺爺這就帶你們去體驗體驗!(多媒體課件演示動態畫面)
7 指導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讀出驚奇的語氣。
[立足文本,讓學生讀“橋中所見”;展開想象,讓學生盡情描繪“橋中所見”,抒發個性化的表達;借助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橋中所見”。使學生漸漸進入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中,學來興趣盎然,讀來真切、人情。]
(二)踏上“塑料橋”
1 學生自讀課文5-9自然段,找出體現“塑料橋”特點的句子畫下來。
2 引讀第7-8自然段:
師:塑料橋是什么樣兒的?
師:走在橋上感覺怎樣?(板書:輕巧平穩)
3 討論:這橋跟小朋友平時玩的什么很相似? (氣球、救生圈)還能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 (如:充氣橋)
4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塑料橋的使用過程。
5 讓我們來看看它是怎么變化的吧! (多媒體課件演示塑料橋的充氣、放氣的動態畫面)
6 分角色朗讀5-9自然段。
[通過自讀、引讀,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學會與文本對話。把握關鍵詞句,培養閱讀能力。通過給塑料橋取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文本的意識。聯系生活學課文。而通過口述塑料橋的使用過程,促使學生更進一步閱讀課文,將文中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將閱讀與表達訓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四、創造“神奇”
1 齊讀第10自然段,思考:爺爺真會變魔術嗎?(科技的力量;爺爺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是著名的橋梁專家。)
2 小蘭蘭們,想不想成為“小小橋梁專家”,設計出更多神奇的橋?
四人小組交流,推選出最出色的設計并交流。
3 回家后,將自己設計的橋畫在紙上或做簡易模型,也可幾人合作完成。為“‘未來的橋’展示交流會”做好準備。
[創作型的語文實踐作業,能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作業中,感受到作業的樂趣、實踐的充實、合作的收獲、成功的快樂。交流會為學生提供鍛煉能力的機會,展示才華的舞臺。]
五、生字指導
(重點指導易混的“坐”與“座”)
1 出示字卡“坐”與“座”,引導辨析。
2 演示古文字形,引導發現并理解字的本義。
這兩個字雖然都念zu6,但意思可不同。“坐”像兩個人坐在土上。而“座”則表示座位,是人坐的地方。
3 指導書寫“坐”與“座”,注意寫“座”字時把其中的“坐”字寫得小一點、偏右一點。
[漢字是形、音、義為一體的方塊表意文字,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生動的圖畫。追溯字源,展示古文字形,幫助學生分辨易混字,減少錯字,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亦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六、總結延伸
結合板書,師生共同總結:
今天,小朋友們當了一回小蘭蘭。和爺爺一起走過了兩座神奇的橋,一座是——(潛水橋),它的特點是——(結實、透明);另一座是——(塑料橋),它——(輕巧平穩)。長大后,你們中間一定也會誕生“橋梁專家”,創造更多神奇的橋!
[設計說明]
創設情境,營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尤其是第一學段的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使教學情趣盎然。教學中,教師以親切的話語引領學生轉換角色,將自己“化身”為文中的“爺爺”和“蘭蘭”,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放飛想象的翅膀,如人文中之境;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演示將文本的畫面再現學生眼前,更加真實可感。教師扶著學生過“潛水橋”,放手讓學生過“塑料橋”,引導學生通過自讀、引讀、范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漸入佳境,在讀書的基礎上鼓勵奇思妙想,練習復述,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創造的欲望,恰到好處地進行了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
(作者單位:廈門市前埔北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