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人教版六下的課文。課文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是新理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質疑問難、追根求源地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教學目標]
1 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 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趣。建構話題
1 展示愛迪生、牛頓的肖像以及他們的一些發明物,引導學生回憶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2 科學家們主要靠什么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3 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
4 誰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這一環節,通過圖片,以及同學之間的討論,初步感知科學家取得成績所具備的條件,讓學生產生真理是怎樣誕生的疑問。理解課題,初步了解文章主要觀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 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指導較難寫生字的書寫,本課5個生字要求會認會寫。
2 再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解決。
3 指生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5 小結。
(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后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作者思考問題、關注問題、細心觀察的科學態度以及知識所折射出來的人文情懷與科學光輝,都應成為科普文的學習內容。)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1 認讀聽寫生字詞。
2 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么觀點?用了哪些事例來說明白己的觀點?
3 默讀全文,畫出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反復朗讀。
(檢查詞語情況,了解學生對本課生字、詞和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為深入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二、品讀感悟,研討升華
以第2自然段為線索展開學習,先學習具體事例部分,后學習前后兩部分。
1 出示第2自然段,指生朗讀,就這段內容提出問題。
問題預設:“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指的是什么?不斷發問,都會問什么?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閱讀文中所舉的三個例子,找尋答案。
2 學習第一個事例。
自讀第3自然段,找出謝皮羅教授發現的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說說這個現象細小在哪,司空見慣在哪?
讀第3自然段,說說謝皮羅教授問了些什么問題?
再讀第三自然段,交流謝皮羅教授的研究結果。
讀第2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在讀書交流的同時設置填寫表格:
3 學習第二個事例。
總結學習第一個事例的具體學習步驟。
按步驟自主學習第二個事例。
全班交流學習體會,在交流時注意以讀為主,讀悟結合,共同填寫上面的表格。
讀第2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4 學習第三個事例。
以自學為主,自己填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學習體會。
讀第2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5 學習1-2自然段。
讀1-2自然段,圍繞著課初就這段所提出的問題展開交流,重點研討: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注意讀悟結合,切忌光談不讀。
6 學習6-8自然段。
小組交流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全班重點研討“見微知著”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么聯系。
(首先,從讀人手,具體指導學生學習第一個事例,探究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感受謝皮羅教授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其次,自主學習第二、三個事例,既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閱讀時提取最主要的問題,學會重點解決的辦法,然后圍繞主要的問題再從下面的內容中尋找答案。推動學生穿透內容,觸及情感,通過不斷的閱讀,讀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悟出言外之意。)
三、回歸整體,總結收獲
1 回讀全文。談談課題的含義。
2 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獲,可從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等方面談。教師重點強調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彼此分享閱讀體驗,說說自己讀了課文中的j個事例有什么感受?透過“!”還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蘊含的豐富情感內涵。)
四、隨文練筆,拓展遷移
作者運用三個具體事實說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觀點。我們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題目是“我發現了_________”
(學生通過品味,揣摩課文語言的獨特表現力,領會其中可以借鑒、遷移的準確描述一個事例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進行小練筆。)
[設計總說明]
教學科普類議論文時,除了達成知識目標之外,還應發展學生的語言,習得讀寫的能力,追尋課堂的情趣。針對課文“提出觀點一舉例論證一總結觀點”的寫作思路,課堂上,引導學生關注“敏銳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復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復的觀察實驗”等詞句。并三次回扣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學生在反復地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深刻含義,感受和感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作者單位:南平市東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