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互動,構建交互式教學平臺的創新點
1 通過動手操作和科學討論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實踐能力。
“我聽見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見了,就可能記住;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見,實踐是何等重要。在教學中,要加強實踐操作,讓學生手、口、眼、腦等各種器官參與學習。使他們在操作中體驗,在體驗中發現,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實現以人為本。如,在講授“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我讓學生通過測量、計算等活動,發現規律,得出自己選擇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積。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過程中構建了自己的認知結構。
2 營造挑戰氛圍,優化預設與生成關系。
新課程期待“多向互動、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教學既要有一定的組織性和計劃性,同時又要密切關注課堂中的“生成性”。教師不可能讓學生完全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應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發揮教學機智,靈活調整教學內容,給學生的生成營造氛圍。
3 留出空白,激發創造的火花。
傳統的教學認為,“課堂上解決問題,把教學內容講深講透,不給學生課后留下疑問,讓學生提不出問題的教師就是好教師”。然而,教學也是一種省略的藝術。在課堂上并不是教師講授多少學生就領會多少。有時教師講得越透越細,學生獲得的可能更少更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備課中認真思考每一個重點難點的突破,考慮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的種種情況,思考每一個問題提出的方式,思考設計每一個問題解決的臺階高低,幫助學生在尋找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時留出空白,在提問后留出空白,在學生對知識認識模糊時留出空白,在概括結論之前留出空白,在出現錯誤之后留出空白,在出現重難點時留出空白。
滲透數學思想,激發學生思維的創新點
根據課標精神,要把數學教學中的“雙基”發展為“四基”,即除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外,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數學思想方法的研究與培養,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能領悟和應用數學思想方法。這樣的數學課才有濃濃的數學味。我在教學“平面圖形的復習”中,以平面圖形的區別和聯系為兩條主線,立足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合理滲透;關注學生全體學習有效性,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發展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在多媒體情境下實現有效練習的創新點
多媒體教學已被廣泛地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設教學的情境,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清晰化,活躍學生思維。
課堂練習是小學生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堂數學課中約有一半的時間學生在完成練習。單一的依靠小黑板、卷子、書本等傳統的練習形式,時間長了學生會感到乏味。這時,交互式的多媒體課件練習使學生覺得數學是可以在玩中學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從遠處著眼,近處人手,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創新練習,做到活用教材,練活習題,搞活課堂,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搭建平臺。創新性練習的設計要重在培養學生創新的方法,如聯想性練習、發散性練習。
運用多媒體講解重難點時可以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難點。運用多媒體練習鞏固時,可以增加訓練密度,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和,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對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探索精神的培養都起著重要作用。當然多媒體在于輔助教學,不能全盤代替傳統的教法,不能把教室當成電影院,不能使課件成為影片,不能讓學生成為觀眾,更不能讓教師成為放映員。
責任編輯:王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