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巴孝在大雪彌漫的草原上已經徒步走了10多公里,他還需要和藏民一起騎馬再走5公里。作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副縣長,足巴今天的任務是帶領120名志愿者和草原上的牧民一起搜尋空投物資。
高海拔草原上的風很大,空投物資飄落得十分分散,遠離了預定地點。晚間23點,渾身濕透的足巴和藏民們終于找齊了所有的空投物資——主要是帳篷,然后裝上車。這批物資將連夜送往150多公里外的地震災區茂縣。

5月20日,這已經是川北交通樞紐松潘縣作為抗震救災調度組織中心以來的第9個不眠之夜。
松潘自古就是邊陲軍事重鎮和川、甘、青三省商貿集散地。南經茂縣至汶川、成都;北經九寨溝至甘肅,東經平武縣至綿陽;西經若爾蓋縣至青海、甘肅,地處交通要道,岷江源頭即在松潘境內弓杠嶺,由北向南流經川主寺、鎮江入茂縣、汶川。近年來,由于九寨溝和黃龍風景區的開發以及九黃機場的開通,松潘的交通要道地位和調配車輛能力進一步加強。據松潘縣運輸管理部門介紹,作為旅游集散地的松潘,目前有客車600輛,其中35座以上的大型客車238臺,出租車100臺。在四川,除成都之外,松潘縣是運輸能力最強的城市。
自5月12日14點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到20日的尕里臺空投,9個日夜200多個小時中,松潘全縣上下組織并展開了圍繞由北線打通震中孤島生命線和轉運救災物資的艱苦戰役。
生死平橋溝
5月12日14點20分左右,松潘古城無風無雨,全城幾乎都在靜悄悄的午睡。
按照當地的作息,下午15點各單位才開始工作。此時的松潘縣委書記黃芝林、縣長何強正不慌不忙地走在去會場的路上,原定15點將要召開全縣維護穩定工作會議。14點28分,大地劇烈晃動,古城突然暴躁起來,持續了近三分鐘的地動山搖,把居民們都趕到了大街上。與此同時,縣城內電力中斷。
“據此我們的判斷震中肯定在松潘以南,因為地震可能損毀了通往松潘的110萬千伏輸電線路,這個線路是從南面的茂縣和汶川方向連接過來的。”當時已經來到會場的松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志友對《商務周刊》回憶說。
14點50分,縣委書記黃芝林、縣長何強緊急決定維穩會議暫停,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派出4個工作組赴全縣各片區調查災情。當時,震中和震級尚無準確消息,縣長何強即帶隊沿213國道向茂縣挺進。半小時后,縣委得到確實消息:汶川縣發生了7.8級地震。
此時,在家坐鎮指揮的縣委書記黃芝林已經組織成立了縣抗震救災指揮部,下設10個工作組。18時,根據下派工作組和各鄉鎮上報的情況,指揮部確定了突擊打通中斷道路,支援鄰縣的抗震救災工作重點。交通保障組立即調動7臺道路工程機具,全力搶修地震損毀中斷的平武—松潘路、松潘—黑水路和國道213線松潘—茂縣段。
213線是通往茂縣和汶川的生命大通道。18時,黃芝林率10名縣級領導沿213國道向震中茂縣、汶川方向前進,與先前出發的縣長何強匯合,組織救災和打通這條道路。
從岷江鄉以南,213國道開始出現塌方、垮方現象,調來的三臺裝載機輪番作業,當日23時左右,搶險救災隊伍開到了鎮坪鄉一帶。這里垮方嚴重,山上還不斷有飛石落下。正當指揮部研究下一步搶險方案時,接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指示:下面的太平鄉附近,有旅游客車被砸,游客被阻,且可能有傷亡。
搶險隊伍連夜奮戰,13日凌晨2點成功推進到太平鄉沙灣附近。在這里,搶險隊解救了第一批400多名被困游客。幸運的是這批游客的車輛在地震時并沒有被石塊直接砸中,傷亡較小。地震發生后,當地村民在一塊空地上架起了大鍋,自發的把家里的米拿出來給游客們熬了幾鍋粥,大多數游客情緒穩定。很快,在指揮部旅客安置組的努力下,450名驚魂初定的游客被安全送回松潘。旅客安置組的組長是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秦遠波,該組下設交通組和食宿安置組。
與此同時,搶險隊發現了前方被山石掩埋的一輛旅游大巴車和一輛帕薩特。由于正值深夜,無法看到山上的滾石,施工和清理工作無法繼續,大家只好苦等天亮。
“這期間,指揮部安排了遺體處理的準備工作,縣民政部門和民間專業的喪葬人員買來了大批白布、手套等物資,用于處置遺體。早6點天亮了,一切已經就緒。”松潘縣交通局長、羌族人李維忠對《商務周刊》說。
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兩輛車一共只生還了兩個人,轎車和大巴車里各救出來1個。地震發生時,村里兩個小伙子正好在路邊,眼見一塊巨石把一位試圖從車窗跳出來的女游客的腿從膝蓋處砸斷。盡管山上還在不斷落石,這兩位村民還是沖過去,一人抓住游客的一只手,把她拖了出來。他們拼命往外跑,后面車里還在傳出凄厲的“救命”聲,跑出三百米后,他們再一回頭,一切都平靜了——石頭堆壘成了一座小山,車已經被埋得看不見了。
這段國道相當狹窄,下面幾百米是疊溪,上面是90度坡度的懸崖,此處叫平橋溝。13日早上6點,搶險隊開始工作,但由于余震、塌石、路窄,早上8點鐘,天又開始下雨,搶救工作進展緩慢。
正當搶險隊身體和精神都陷入疲憊之時,10點鐘,來自重慶武警總隊、武警38師、13集團軍111團和一個森警部隊的1000多人先后趕到。人心振奮的松潘縣搶險組與軍方成立了一個臨時指揮部,將搶救工作做了分工。縣消防大隊負責切割汽車殘骸,部隊和地方衛生部門負責將遺體從汽車中清理出來,幾支隊伍里抽出了90人的黨員突擊隊,每30分鐘換一班進行突擊推進。先從帕薩特轎車里清理出四具尸體,然后又從旅游大巴中清理出30具尸體。
“場面極其慘烈。”松潘縣運輸管理所所長扎西對《商務周刊》說,“我經常檢查往來車輛,這個成都的大巴司機我認識,盡管不知道他叫什么名,但每次見面我們都打招呼,他駕駛技術非常好,還愛笑。”
清理出的尸體由民間喪葬人員裹上白布,抬上貨車拉到指定地點;公安人員則負責清點遺物,確定身份和編號。清理工作一直持續到下午16點,共花了10個小時。“清理尸體,要懷著一顆愛心,用雨水將尸體的臉都擦洗干凈。”重慶武警總隊隊長常建民的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13日18點,搶險隊推進至茂縣疊溪鎮,期間始終沒有休息。到晚上,雨下個不停,山上繼續向下滾著石頭。此時收音機里不停傳出重災區的消息:北川縣死亡人數已達7000多人,茂縣和汶川縣因為所有通訊和道路都和外界隔斷,情況不明,成了一座孤島。在場的人心急如焚。
為盡快打通孤島,松潘縣長何強決定帶領公安局長、縣交警大隊長等6個人組成勘察小分隊,徒步向前10多公里,勘察從疊溪鎮至石大關鄉一帶的道路損毀情況。在準確掌握災情信息的基礎上,派出爆破小組先對垮塌嚴重的路段實施爆破。由于軍隊的主要任務是到茂縣和汶川救人,13日傍晚,軍人們開始冒雨徒步向茂縣突進。38師師長盛興泉向200名戰士下了死命令:“明天在茂縣縣城吃午飯!”
從晚上6點由疊溪鎮與松潘縣官員分手先行出發,到第二天即5月14日中午11點40到達茂縣縣城,38師的這200名勇士成為首只從地面進入茂縣的部隊。
這一夜,松潘縣委書記黃文芝又與搶險隊成員一起擠在車上睡了一夜,大家吃的很簡單,也沒有大衣,又冷又餓。“睡到半夜,我就被凍醒了,然后發動車暖了一會。”松潘縣宣傳部副部長李志友說。天亮后,李志友也隨著一個15人的軍隊醫療小分隊徒步向茂縣挺進。
李志友的“謊言”
李志友和醫療隊沿著被堵塞的213國道行進了4個小時,約10公里,抵達石大關鄉時已近14日中午。石大關,顧名思義,這里的石頭都很大。醫療小分隊越走越震撼,雖然沒有見到尸體,但路上有五六輛大客車已經被落石砸得嚴重變形。
“看到我們隊伍來了,一群被困在石大關鄉大店村的幾百名游客全圍上來,像見了親人一樣。”李志友回憶說,游客的情緒都很驚慌,許多人都在哭。“我只好用謊言安慰他們,‘下午或明天一早,救援的大部隊就會來,公路能修通,傷員全部能得到救治。’被困游客的心情才漸漸平靜了。”李志友說,“此時我的心里非常難受,因為我騙了他們,按我當時的判斷,公路打通到這里至少要10天以后。”
在村里,李志友見到了大店村村長楊云青。楊云青家開的飯店內收留了283個被困游客。僅一夜之間,283個人就將這個村頭小店的糧食全部吃光了。無奈之下,楊云青號召全村40多戶人家實行“戰時共產主義”。
“為了大家都能活下去,必須將全村的糧食集中到一起,按人頭分米,一天兩頓稀粥。”他說。此時交通斷絕,余震不斷,村子何時能與外界聯系上仍是未知數。一個蘇姓人家聲稱家里人口多,不想交出糧食,與楊云青發生爭執,甚至要動手打人。楊云青坦然地說:“你打吧!打死我,有共產黨來為我收尸,為我做主,我不還手。”后來蘇家也交出了糧食,這樣全村總共湊了1000多斤米。
1000斤米夠村民加上游客500多人吃幾天呢?“能撐多久就撐多久,相信會有人來救我們的。”這是楊云青一直重復的話。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了2公里外的另一個村組。路邊停放著三輛被砸壞的大巴車,其中一輛非常慘,里面死了7個人,路邊還有兩具尸體,據村民講,這兩個游客爬出來時還沒死,過了一兩個小時才死的。這批被困游客是出席中國計量協會召開的全國計量會議的代表,會議結束后到九寨溝旅游。被困游客分四批住在四位村民中,其中有28個人住在村民蘇成剛家,蘇到鄰村親屬家去搶修倒塌房屋了,像楊云青一樣,蘇成剛也把被困游客當成了自家人,他臨走時把自家門鑰匙交給了游客,并告訴他們:“柜里子有米,也有油,家里還有很多臘肉,菜地里還有剛長出來的小白菜,你們隨便吃吧。”
晚上,28名游客不敢住在屋內,在院子里燃起了一大堆火,然后把蘇成剛家的沙發和床全搬了出來。看見解放軍來了,游客們激動不已,一名40多歲的重傷女游客痛哭著說她很想回家。“場面很凄慘,我非常難過,我就一直說謊:‘明天會有人來接你們,我們今天會跟你們在一起。’聽了這番話,其中一個旅客跪在地上說謝謝。這一刻我心如刀絞。”李志友說,“我知道自己在扯謊,明天路根本不可能通,今天我也不能不走,因為下面還有災情更嚴重的地方。”
醫療隊給傷員進行了簡單處理后再次出發。沿路剛轉過彎不到200米,又發現了兩輛車,其中一輛死了五個人,另一個車里死了三個。走出石大關鄉很遠的地方,醫療隊又聽到了救命聲,他們在草叢中找到了幾名渾身是血的腿被砸斷的游客。李志友不得不繼續說著“謊言”。“我當時只是想如果我說實話,他們就得崩潰了。那時候謊言是最好的安慰。”李志友說,“沿途的情形我很清楚,道路打通至少要5天或者10天。”
飛奪松茂線
然而,現實中的神奇出乎李志友的想像。僅僅兩天之后,這些游客就全部獲救了。
李志友與醫療分隊先走之后,留在疊溪搶險的大部隊遇上一個兩難的問題。疊溪鎮以下,松茂線有舊路和新路兩條線,先搶修哪個?舊路到茂縣60公里,在1998年的大洪水中被沖垮;新路到茂縣68公里,由于此次地震塌方,路基毀壞嚴重。起初根據前方探路隊發回來的消息,搶修舊路的難度會小一些。然而事與愿違,從14日早上5點半,搶險隊沿老路推進,一邊推路,山一邊垮方。9個小時只推進了1公里。
縣委書記黃芝林和副書記趙德猛不得不再去勘察新路。新路上有一處大塌方,從山頂一直塌到山腳,坡度有60度,長度60多米,路基全沒有了。盡管如此,時間就是生命,指揮部最后還是決定改打新路。
由于路窄,只能單邊施工,6個小時,搶險隊只搶出來這個大塌方1/3的土方量。指揮部又緊急調運一臺大型履帶式挖掘機。縣交通局與正在紅土鄉一處電站施工的松潘上源建設公司聯系,該公司15日凌晨3點將挖掘機裝車,5個小時后到達現場。
此時的搶修方案是,爆破手在前,先將巨石炸成小塊,然后用挖掘機挖出一條毛路,再調一輛裝載機到對面,這樣就可以兩面施工了。16日晚22時,搶險隊終于挺進至石大關鄉。5月17日,在距茂縣有28公里的兩河口處,松潘縣搶險隊與黑水縣和茂縣的搶修隊伍勝利會師。余下的28公里,茂縣、黑水和松潘三個縣共同施工。17日21點30分,黑水縣搶險隊先行到達茂縣縣城。213國道松茂線終于打通。
5月18日,經過5天6夜奮戰的松潘縣委書記黃芝林率眾進入茂縣縣城,他看望了累病在帳篷內的茂縣縣委書記、藏族人尼瑪木。兩位縣委書記緊緊相擁,不勝唏噓。
在213國道搶修過程中,沿途及周邊大批被困游客得到解救。據松潘縣運管所所長扎西介紹,在茂縣較場、疊溪和石大關附近,總共約有1400名游客被困,三天內該運管所先后調運34輛35座以上大客車,由警車開道,將游客送到松潘川主寺鎮。在指揮部安置組安排下,他們都暫住在川主寺鎮的賓館或醫院。“地震發生后,九寨溝、平武、茂縣、黑水等縣滯留的游客紛紛取道松潘川主寺鎮出州,最多時滯留的游客達2.5萬人。”扎西說。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川主寺鎮不僅有松茂線、松平線等公路經過,而且九寨黃龍機場位于鎮東北12公里。作為川北游客集散地,該鎮每年運送的旅客近百萬人。松潘縣運管所所長扎西的另一個頭銜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旅游客運監管中心主任,由此可見此地的重要性。
地空大轉運
2.5萬人如何在最短時間里安置和轉運出去?
5月12日晚上20時和13日上午9時,松潘縣留守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率縣旅游局、旅游執法局、交通局、衛生局、運管所、川主寺鎮政府等機構負責人趕赴九寨黃龍機場。
四川九寨黃龍機場有限責任公司于1998 年8 月6日正式成立,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組建的國有大二型企業,2003年9月28日正式通航。
在了解機場地震后的應急情況后,各有關方面與機場及駐場航空公司聯動,針對機場滯留旅客多的情況,全面啟動應急預案,協調處置滯留旅客的賓館住宿、疏運車輛、醫療急救等事項。13日,松潘縣委縣政府成立九寨黃龍機場滯留旅客疏運安置工作組,全面負責旅客疏運工作的組織協調。
然而,5月14日,新的困難出現了。由于搶運救災人員和物資,成都雙流機場實行空管,九黃機場的航班被取消。14日下午,四川省交通廳廳長鄭勇從重慶江北機場飛抵九黃了解情況。鄭勇指示松潘縣向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打報告,州再向省里請示,以調劑空中運力。同時,省交通廳也向國家交通部請示,申請九黃機場的運力。15日,九黃機場飛重慶和西安的航線被恢復。當天,空中運走了3200名滯留旅客;16日和17日,各4000人。與此同時,從213國道經若爾蓋至蘭州的陸路通道也疏散了1萬多人。
5月17日晚,6名危重病人分兩批乘坐川航飛機由松潘轉運至成都。為保證病人在空中運送過程中的安全,松潘縣指派了兩名醫生隨機護送。隨行的藏族女醫生戴榮介紹說,這6名病人是輾轉從茂縣、黑水方面送來的,其中一名湖北游客有顱腦外傷,在松潘縣醫院已經搶救了四天四夜,意識剛剛有一點,但由于伴隨腎功能不全,當地不具備透析的條件,所以必須轉運到大城市。其他病人多是雙下肢骨折或腰椎骨折。
17日晚間9點20分飛機落地后,九黃機場總經理鄭國榮、機組人員、機場醫務室人員和戴榮一起把病人抬上飛機。通常飛機上不僅不能用氧氣瓶,而且禁止運送顱腦傷病人,因為飛機起降時機艙壓力變化很大,容易造成大出血。“但機場和航空公司給了最大方便,經請示上級部門。這些困難都得到了解決。”戴榮說。病人被安置在機艙尾部,三個擔架共占9排座椅。據說擔架是德國進口的,每個擔架價值人民幣10萬元。
讓戴榮記憶深刻的是,飛機起飛時, 病人非常煩躁,尖叫著拉扯輸液管。“機組人員和我一起幫助他們平靜下來,不斷地告訴他們,這不是地震,是飛機的轟鳴聲。”戴榮說。
2.5萬名因地震而受傷和受困的游客平安離開松潘后,松潘縣和九黃機場又承擔起向茂縣、汶川縣轉運救災物資的重任。“以松潘為中心的四川省抗震救災北線運輸線的快捷是毋庸置疑的。”扎西對記者說。如果物資從成都繞西線,經馬爾康、理縣到汶川,距離為600公里左右,而成都的物資空運至九黃機場后,走松潘至茂縣的松茂線只有162公里,到汶川是210公里左右。
5月17日,一架川航班機帶著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廣西南寧市籌集的救災物資,由重慶抵達九黃機場。這是途經松潘的首批救援物資,共有藥品370件、方便面500件、餅干100件、帳篷125副。截止5月21日,由松潘抗震救災指揮部協調轉運往汶川和茂縣的物資達到了146.75噸。
盡管北線快捷,但九黃機場的飛行指標不夠,限制了轉運規模。從19日開始,部分物資采取空投方式送達松潘境內。19、20、21、22日,空軍某部共空投了1000頂帳篷。一幕幕各族農牧民在草原上搜尋空投物資的場景,在松潘草原持續了四天。
22日記者采訪扎西時,他剛剛接到松潘物資順利抵達北川縣武安鄉的消息。頭天下午,北川縣雷副縣長為解決大米問題向松潘縣求援。縣政府馬上組織貨源,當晚10點開始裝車。22日早上8點,載著30噸大米、1噸鹽、100件方便面的貨車向北川縣進發。
采訪中,扎西的電話不停地響。地震發生之后的8天里,扎西沒和家人在一起待過一分鐘。“1978年松潘發生大地震,當時我只有6歲,但印象中許多人都在幫助我們,現在別處發生地震了,我們自然也要幫助他們。”這個藏族漢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