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的孩子學會分享
□張巖
學齡前寶寶對玩具、對食物的占有欲非常強。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理解“所有權(quán)”的含義,對自已物品的占有可以幫助他們培養(yǎng)自我意識,但這時開始教孩子學會與別人分享也正是時候。
分享玩具——孩子學會合作與為他人著想
幾個小朋友經(jīng)常會爭奪玩具,他們非常難以克制自己,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建立起游戲規(guī)則——按時間輪流玩新玩具。孩子要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他們必須學會與他人分享。不過,父母也無須為此焦慮。爸爸媽媽們可以想一些好點子讓孩子體會“分享”,比如讓幾個孩子一起玩?zhèn)鹘忧虻挠螒?,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
在兄弟姐妹齊聚的大家庭,可以制定一些家規(guī)來培養(yǎng)共享的觀念。比如,某個孩子的某些特殊玩具對別人是禁區(qū),但放在公共玩具柜里的積木等東西則是可以共用的。父母們也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制定共享規(guī)則,這樣可以使孩子們想一想公平的含義,也更容易讓他們接受。如果是公平交換的話,孩子們會認為分享新禮物是可行的。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品格,因為這樣會讓孩子想到如果兄弟姐妹在自己的玩具被拿走時是什么樣的心情。
分享食品——對付孩子挑食的好辦法
孩子挑食是令父母非常頭疼的一大難題。其實,讓孩子們分享食品是對付挑食的一個好辦法。比如,你可以跟他商量,周末請他的一些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來家里吃飯,在當著孩子的面打電話邀請客人時,要特意夸夸自己的孩子吃飯很棒。孩子為了顧及面子,到時候就會表現(xiàn)良好。
如果你們受到邀請,帶著孩子到別人家吃飯,不要擔心別人家的飯菜是否對你孩子的胃口、是否夠有營養(yǎng)——想要孩子不挑剔,父母首先不要挑剔。只有長期吃不到營養(yǎng)均衡的食品才會導致孩子的健康問題。所以,為了使孩子學會分享、學會與他人相處,即使孩子在外面吃得不是很合適,父母也不要太在意。(摘自《健康之友》)
欲得小兒安 常受三分饑和寒
□周濤
“欲得小兒安,常受三分饑和寒”,可謂80歲老母的育兒經(jīng)驗談。意思是說,要想孩子健康,就要經(jīng)常給他喂七八分飽,穿七八分暖。我的3個子女,在母親這種指導思想的照料下,個個長得結(jié)結(jié)實實。
我的外孫女降生時,具有“現(xiàn)代思想”的女兒根本不相信這種養(yǎng)育方法,認為“那是老輩人的貧窮,孩子多,缺吃少穿造成的。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又都是獨生子女,應(yīng)該是‘食不厭精,營養(yǎng)越豐富越好;穿不厭多,身體越暖和越對’呢!”自身的奶水不足,她就給孩子買來奶粉、煉乳、營養(yǎng)米粉、各種營養(yǎng)品、維生素、魚肝油、葡萄糖、甜鈣片等等;各種衣服也弄了一大堆。每次喂食時,總擔心孩子吃不飽,直撐得囡囡翻白眼、吐奶水才罷手。并且只要孩子一哭就喂。外出時,給孩子穿上大衣,戴上手套、口罩、護耳等等,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裹得嚴嚴實實……不料,如此精心照料的結(jié)果,反倒使孩子長得面黃肌瘦,個子矮小,經(jīng)常腸胃不適,傷風感冒不斷。今年都13歲了,還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
后來,我的小孫子降生了,不足月,體重僅有2.5千克左右,體質(zhì)非常虛弱,似難成活。因兒媳在外打工,小孫子交由家母喂養(yǎng)。老人堅持自己的傳統(tǒng)做法,讓孩子“食不過量,穿不過厚”,每次給孩子喂奶時,只要手感到小家伙的舌尖一抵奶嘴,就立即停喂,決不強灌,并用手掌輕輕拍打孩子的背部;另外,小孩子在不哭不鬧時一般不硬加喂;沖制奶粉的濃度也嚴格掌握,并非越濃越好。待孩子長大些時,除喂奶粉外,只適量加點米粥、菜汁及自榨的鮮果汁。在穿著上做到能御寒保暖為度,不妄添衣物。平時,老人經(jīng)常給孩子搓擦手腳及身體,結(jié)果,小家伙很少生病,體格健壯,聰明可愛。
通過兩個孩子的哺養(yǎng)方法的對比,我女兒從心底里佩服奶奶?!坝眯喊?,常受三分饑和寒”,確有道理,很見實效,值得推廣。
(摘自《養(yǎng)生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