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傷濕止痛膏
□錢進
傷濕止痛膏用于風濕關節痛、肌肉酸痛、輕度挫傷扭傷等,具有良好的消腫止痛作用。但要注意的是,跌打扭傷24小時內不宜貼傷濕止痛膏,這樣反而會加重局部腫脹疼痛。正確的方法是,跌打扭傷后若皮膚無破損,可立即冷敷或用冷水沖洗(自來水即可),24小時后,再貼上傷濕止痛膏等。這樣,跌打扭傷后出現的一系列癥狀便會減輕或很快消失,既縮短了病程,又減輕了痛苦。此外,臨床實踐證明,傷濕止痛膏還可以治其他多種疾病。
1.治頭痛將傷濕止痛膏剪成兩厘米見方的小塊,貼于頭部兩側的太陽穴上,5~10分鐘后頭痛即可緩解或消除。
2.治牙痛取傷濕止痛膏貼于患牙相應的面頰部位,10~15分鐘后,局部痛脹感會減輕,尤其對風火牙痛有顯著效果,且無副作用。
3.治氣喘取傷濕止痛膏貼于頸背部脊椎兩側的肺俞穴上,能減輕氣喘。
4.治感冒發燒將傷濕止痛膏貼于雙側肘部的曲池穴上,半小時可退燒,對于兒童療效更好。
5.治胃痛將傷濕止痛膏貼在劍突下方上腹部偏左處,對胃脘疼痛有良效。
6.治消化不良將傷濕止痛膏貼于兩小腿足三里穴上,對單純性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療效良好。
7.治早期凍瘡早期凍瘡局部出現紅腫、硬塊、奇癢難忍,此時只需將局部洗凈擦干,然后貼上傷濕止痛膏,1天換1次,連貼3天,紅腫即漸漸消退。
8.治皮膚皸裂根據裂口大小,將傷濕止痛膏剪成小塊貼于裂口上,兩三天可愈合。
9.治蟯蟲病晚上11~12點蟯蟲爬出肛門產卵,患處奇癢,無法入睡,此時可將傷濕止痛膏貼在肛門口上,次日早晨揭去,上面可見粘住的蟲子。按此法每晚1次貼1周,同時服用驅蟲藥,可治愈蟯蟲感染。
10.治神經性皮炎 把強的松、維生素C、維生素B1等研末,撒在傷濕止痛膏上貼敷,日換1次。
11.防車船昏暈上車船前15分鐘左右將傷濕止痛膏貼于肚臍眼兒上,輕輕按摩使其貼緊,上車船后即可防止昏暈、嘔吐。
12.治療局部靜脈炎凡因輸入的液體濃度過高或輸液內加入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等原因,引起輸液部位紅腫疼痛癥,可將傷濕止痛膏敷于紅腫部位,即可減輕局部疼痛。
(摘自《現代健康》)
趣談中醫學中的“三”
□馬金林
相傳我國古時候只有“一”和“二”兩個數字,后經人們長期的生活實踐,逐漸產生了“三”,所以人們認為“三”是新生事物,對“三”特別有好感。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醫學孕育于商周,升華于秦漢,受古代哲學思想影響,對“三”特別重視,在基本理論中,多使用“三”來表示。
三因:古代三類病因的合稱。內生外侵的致病因素種類繁多,但中醫把其分為三因,即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實際上,三因是對多因的囊括。我國古代的“三”就含多數,以三概多,既含蓄又恰當。
三焦:人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根據人體臟腑內在部位和功能活動的特點,劃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如《醫學正傳》說:“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臍之上,曰中焦;臍之下,曰下焦,總名為三焦。”盡管三焦在名實上爭論紛紜,但三焦仍不失其臨床價值。
三寶:人們常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之所以被中醫界譽為“三寶”,是由于它對人體生命價值的重要性。精氣神是構成和滋養人體生命的三大要素,存則俱存,亡則俱亡,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三陰三陽病:醫圣張仲景在外感熱病的演變過程中,根據正氣強弱與病邪進退等傳變規律,把這一病理過程劃分為三陽病和三陰病。仲景在陰陽病中又三分陰陽,說明疾病的可變性與傳化轉歸,為治療外感熱病開創了歷史先河。
另外,尚有脈診的上中下三部和寸關尺三部、小兒指紋的風氣命三關、藥物上的上中下三品等等,不一一贅述。所有這些充分說明,“三”在中醫學中的廣泛應用。(摘自《漢字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