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問責
□鐘志紅
最近送走我的一友人。他是在常規體檢中查出并非是不可救藥的病??墒牵弥c癌有關當時就“唉”地一聲癱倒在地,一個月不到便過世。如此之快的速度讓大夫還納了悶,更讓他的老伴悔不該當初拽他去體檢。要知道,他還是人體生物學的教授。
與此相反的是一位當電業工人的朋友。他在工作時被高壓電擊倒時是從近十米的空中落下的,送到醫院時,沒誰相信比摔破脾臟還嚴重的大面積燒傷的他能逃脫死神,如不是看到單位對工傷患者鼎力相救,醫院定然放棄無意義的救治??砂肽赀^后,我還與他面對面小酌起來,真是不可思議。
“蘇醒后我什么都明白,我問自己究竟怎么了?后來,吃藥、打針、手術,沒完沒了?!迸笥颜f起他經歷的十多次大小手術,“那真不是人過的日子,天天像放在火爐里燒烤,還真不如直接送火葬場。”
我說:“可事實上你現在不是正在與我喝酒嗎?”
他咧著嘴樂了,戲言道:“醫生告訴我這輩子都得不了癌癥,因為所有的病菌都被電燒得連孫子都找不見了,可真是因禍得福?!薄皩嵲诮洸蛔〔⊥凑勰r,就罵自己‘活該’,能動彈的話,就會狠命地揍自己。發泄對自己的不滿,斥責自己作為一位20多年的老師傅,平時對安全操作規程不屑一顧,作業時疏忽大意才制造了傷害自己的安全事故,咎由自取。”他還說,躺在病床上只有一個念頭,只要活下來了就有好好懲罰自己的機會。這樣,他在自責中愣是闖過了鬼門關,讓人若有所思。
后來,我也有了一次學習的機會。
由于與妻鬧得就差沒滿天雞毛那一次,我在郁悶中煙酒過度又休息不好,把車開到了卡車的屁股下。我傷得不輕,可住院時還挺有精神沖著妻開罵:“滾,害人精趁早送花圈來!”
當我的這位電工朋友來看望我時,他雖然沒說什么,但喚醒了我的感悟:雖然事故的間接原因與妻有關,但不用交警說也心知肚明直接責任歸誰。再往下想,夫妻吵架自己未必一點過錯也沒有?想到這里,心里在對自己說:“你小子過些天能下床時,是不是也得教訓教訓自己呢?”自責,給心理平衡又找出一個支點來,多一份對自己的抱怨便相應抵消一份對他人的抱怨,趨于平和的心態有益于治療。
的確,病人需要親人朋友的寬慰和呵護,從而鼓起戰勝病魔的勇氣。可從心理層面上看,卻是有悖于初衷。一方面,暗示病人身處與眾不同判若兩人的險境,強化了“生病”甚至“病得不輕”的信息概念;一方面,刻意的關愛和重視讓原則失去了位置,有著為病人分責的嫌疑。想想,我們的病里又有幾例是為自然災害、意外事故?不是更多與不科學、不衛生、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嗎?
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患上這樣那樣的疾病,也有身體以外的。倘若在“病”中多找找自己的原因,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何嘗不能交換來積極的“心理療法”,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呢?
(摘自《科學養生》)
人不能……
□阿榮
人不能活得太灑脫,太灑脫其實是一種心理的重荷;人不能活得太浪漫,太浪漫其實是一場美好的夢,夢醒之后便是一場空;人不能太封閉自己的心靈,太封閉其實是一種自卑和怯懦;人不能聽太多太盛的贊揚,太多太盛的贊揚其實是一種毒液,注入體內就會昏昏然不知東西南北,讓謬誤為真理。
總之,人不能刻意追求虛幻的生活,否則就會脫離生活的軌道。
這是三毛的死告訴我們的!
她和荷西之愛,曾羨煞了多少年輕人;她傳奇的經歷,曾激勵過多少年輕人。
可她作為一個女人最后卻什么也沒有:沒有了愛情,沒有了孩子,沒有了母親這神圣偉大的稱呼。僅有一本本書,一頂名女人的桂冠,一道“忠貞愛情”的光環和無奈的缺憾。因為她一直在刻意地追求已經成為歷史的和荷西的浪漫愛情,以這種夢一般的精神生活,來麻醉自己,封閉自己,扼殺自己。
她的死,最終也成為了一筆財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活。
(摘自《江蘇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