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兒
□星竹
去了幾次國外才醒悟,原來吃西餐的學問在于小料,即一片面包上放多少奶油,多少果醬,多少黃油,多少番茄醬,有人還要放上多少細鹽或多少砂糖,一片面包上放了這些小料,味道就不一樣了。大概正是因此,多少年來,不知有多少人試圖把這些小料合成一種,這該是多么省事,又是多么精辟!
這想法曾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不少面點師曾躍躍欲試,做過各種各樣的嘗試。然而千百年來,卻沒有誰達到過這個目的。到頭來,食客們還是喜歡自己來選擇小料,調配小料,盡管這樣十分麻煩。
把各種小料組合成一種的想法,不僅西方人有,在以美食著稱的中國也有。
比如涮羊肉,凡是比較講究的羊肉館子,小料都在十幾種以上,甚至有人認為,吃涮羊肉其實吃的就是一個小料,只要小料豐富,羊肉館子便成功了一半。由此一來,有人就想,何必這樣麻煩呢,為什么不能把十幾種小料配成一種!
在中國,千百年來,有這種想法的人不知有多少,許多大廚師都曾為此絞盡腦汁,下過很大的工夫。然而無一例外,從古至今,大家都以失敗而告終。沒有人能調配出讓千人叫絕的一種小料,就是你調配得十分綜合,十分到位,也無法滿足眾人的口味兒。眾人還是希望把各種小料都端上來,由他自己添添加加,不是加上一點鹽,就是添上一匙辣子。
有人算過,十幾種涮羊肉的小料如果這個多一點,那個少一點,便可以調出上百種咸淡不同的口味兒來,猶如十幾種顏料調在一起,可以繪制出上千種顏色的圖畫。如此豐富的變化才是眾人的口味兒。
調料,什么樣的標準才算最佳,什么樣的咸淡才算到位?原來永遠都是千人千樣,眾口難調,無法統一。
也許,這就叫人生百味吧。
生活中,我們做事總希望讓每一個人都滿意,為此,我們常常苦苦地充當著調味師的角色,希望一切都好,一切盡美,原來這正是我們的錯誤。我們的一生是個體的一生,我們只能知道的是自己的口味兒,永遠代替不了別人的口味兒,什么時候都沒有必要因為別人的口味兒而怪罪我們自己。
尊重別人的口味兒,走好自己的路,在人與人的差異中,要協調的往往倒是我們自己的口味兒,也許,這才是最本質、最具有現實意義的生活方式。
(摘自《北京晚報》)
重拾生命
□佚名
英國33歲的前選美皇后薩拉,在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決定實施手術切除全部乳房,原因是她的家族有嚴重的乳腺癌病史。
1990年,17歲的薩拉成為家鄉最年輕的選美冠軍。多年來,薩拉一直保持著健康的生活習慣,從來不吃肉類和奶制品。可由于嚴重的家族癌癥病史,她所作的這些努力,并不能讓她完全遠離癌癥威脅。
薩拉目睹與癌癥痛苦斗爭20年的母親去世。她母親曾兩次得乳腺癌,原因是第一次患病后只做了乳房腫瘤切除手術,而沒有切除全部乳房。因此,當醫生告知薩拉有90%患乳腺癌的可能后,她毅然決定將雙乳全部切除,因為她不想讓自己的三個孩子再經歷沉重的喪母之痛。
對于女人來說,放棄自己引以為傲的身材,尤其是最顯女性魅力的胸部曲線,顯然是痛苦的。但無論容貌還是身材,與生命相比,都無足輕重。活著,是最重要的。活著,才有親情、愛情,才談得上事業和抱負,也才能享受人生的快樂。
現在,整容瘦身是女性的時尚,這固然無可厚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許多女性竟然將所謂的美置于健康之上,有的甚至葬送了寶貴的生命。但愿薩拉的真實故事,能讓人有所觸動。薩拉作出接受手術的決定之后,變得更為積極樂觀,對人生重新煥發希望。她說,雖然失去了“魔鬼身材”,但“生命好像重新回到我手中”。(摘自《健康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