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關注流動性過剩向流動性不足轉化的風險及CPI繼續上揚的風險。
關鍵詞:流動性 CPI
流動性面臨收縮
2007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GDP增長率為11.4%,但不斷攀升的CPI,資產價格的飛漲等也極大影響著老百姓的生活。曾幾何時,流動性過剩成為眾矢之的。
當一國貨幣增長速度超過其名義GDP的增長速度,就會發生通貨膨脹。按理說,我國廣義貨幣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名義GDP的增長速度,但我國前幾年并沒有發生通貨膨脹,而偏偏在現在發生呢?因為我國人民有著極度強烈的儲蓄偏好。就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樣,老虎跑到籠子里去了,所以前幾年沒有出現通貨膨脹。而現在不一樣了,一方面利息率低,物價不斷上升。另一方面,2007年出現牛市,人們有了新的投資渠道,出現大量儲蓄搬家的現象,同時,由于住房需求的膨脹,很大一批資金也涌向房市。可見,由于歷史政策因素,我國流動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長期儲蓄向活期儲蓄的轉變而直接引起的,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資本存量的調整,是流動性歷史的積淀造成的。
另外一個導致流動性過剩的原因是國際收支持續不斷的雙順差和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為了穩定匯率,防止匯率的大幅度升值,避免外匯儲備激增。央行的對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礎貨幣,目前外匯占款成為央行增加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外匯占款已經達到了央行基礎貨幣投放量的70%以上,成為我國流動性過剩的一個重要成因。
但是,我們也看到,2007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貨幣政策定下了從緊的基調。2007年,央行10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6次提高基準利率,同時央行票據頻頻出擊,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鎖定了商業銀行很大一部分的流動性。在商業銀行的主觀能動意愿上,央行表現了強有力的調控能力。同時,2007年12月21日的利率調整,逐漸體現了利率的結構性變化。這次調整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3.87%上調至4.14%,上調0.27個百分點;活期存款基準利率由0.81%下調至0.72%,下調0.09個百分點。其他檔次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7.29%上調至7.47%,上調0.18個百分點;五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仍然是7.83%;其他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相應上調0.09個百分點。公積金貸款利率沒有調整。這次調整中,活期降息旨在增加潛伏于銀行體系、伺機投機資本市場的游資的機會成本,減輕市場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在國際收支上,受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以及我國要素尤其是工資等價格上升,外資已經開始陸續從我國撤出。美國的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進入衰退,這將減少我國的出口進而影響我國國內的生產鏈條;另一方面,這將使外資撤出尋找新的經濟體。從目前來看,撤出中國的外企主要進入到了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原來被認為是流動性過剩的渠道,現在也開始退出資金。可見,2008年流動性將面臨不足的風險,因而,央行要警惕這種風險,做好流動性過剩向不足的平穩過渡。
CPI可能繼續上揚
2007年食品價格是推動CPI上漲的領頭羊,具體體現在肉禽及其制品和蛋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食品價格上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第一,市場上糧食短期供應不足,2006年國內糧食增產,國家曾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農民存糧減少;同時,國際油價上升,帶動國際大豆,玉米等糧食價格上升,農民產生了惜售心理,而國家儲備糧未及時發放。第二,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上升,對肉蛋等食品的消費需求增加。
總之,此輪物價上漲包含了我國經濟增長,消費升級,國際價格傳導等因素。
2008年至少有兩大因素會影響CPI。那就是年初1-2月的雪災和四川5.12汶川地震。南方雪災已經影響了農產品的生產周期。惡劣的天氣使水果、食品等生產周期受到影響,而交通運輸的不暢也使肉類糧食等食品出現短缺,而食品在CPI占比重達到30%多,這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而影響物價。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紛紛就地震對中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評估。多數分析師認為,地震不會對中國經濟構成嚴重影響,但可能會使通貨膨脹問題惡化。他們的理由是,四川是我國的糧食大省,若受災嚴重,將對今年糧食供應造成很大影響,并改變糧食供應平衡的格局,有可能導致糧價大漲,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推高下半年通脹升幅。
地震對房價還可能產生助跌作用。四川、重慶、陜西等地已建未售出的空房在地震中很大一部分遭受了破壞。現在,最大的風險就是,開發商即使降低價格,震區及受地震影響較大的地區的房子也無人問津。這對資金鏈條日益緊張的開發商來說是致命的,四川及其周邊的本地開發商,資金斷裂的危險進一步加大。
總之,2008年,我國經濟意外因素過多,但是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做好各方面工作,相信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作者單位:河南財經學院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