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O級地震,全國大半地區亦有明顯震感。此次地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救援工作困難重重。
5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宣布:“中國政府已同意日本政府派遣專業救援人員赴四川地震災區協助救援行動。”5月16日,秦剛再次表示:“中國政府本著鄰近、快捷原則,已同意俄羅斯、韓國、新加坡三國政府派遣專業救援人員赴四川地震災區協助救援行動。”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特大自然災難后,首次接受外國專業人員的救援。
贊比亞前總統卡翁達是中國人民熟悉的老朋友,曾多次訪華,三次會見已故毛澤東主席。地震噩耗傳來,已是85歲高齡的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巨大悲痛,在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所設吊唁簿上留言時,情不自禁地流下熱淚,在場人員無不為之動容。
5月18日,科特迪瓦駐華大使科菲接到中國外交部將于翌日接受駐華使節們吊唁的通知時正在上海出差,他隨即決定當日返京,并于19日早上在吊唁開放前半小時就抵達外交部等候,成為第一個前來吊唁的外國駐華使節。
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尼日利亞作家索因卡曾與一些來自中國的大學生在尼共同出席過國際藝術節活動,中國青年的熱情友善和積極進取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在給中國駐拉各斯總領事的慰問函中他寫道:“面對這場自然災害,我無法超然亭外,我與你們感同身受。愿那些曾來訪的年輕人家中平安……相信富有創造力和堅韌不拔的中國人民一定能早日重建家園。”
加蓬總理恩東在向中國大使宣布加政府將向中國政府提供50萬美元救災款時動情地說,加蓬有句諺語,“一家著火,眾人幫滅”。中國曾給予我們很多幫助,現在中國有難,加蓬有義務幫助自己的兄弟。
從5月13日開始,運送帳篷、飲用水等救災物資的專機陸續從日本、俄羅斯、韓國等眾多國家出發,他們的目的地只有一個——四川災區。5月21日,聯合國系統正式向中國呈交800萬美元賑災支票,次日繼續向地震災區輸送可供13萬人救治的醫療用品。5月24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抵達汶川縣映秀鎮察看災情。
用雙手挖出母女倆遺體
日本救援隊是地震后抵達中國的第一支國際救援隊伍。隨后,俄羅斯、韓國、新加坡專業搜救人員同樣馬不停蹄地趕往綿竹、都江堰和什邡等重災區。
5月15日東京時間18點10分,一架航班號為JL789的航班載著日本救援隊第一批31名成員,從東京成田機場出發,于當日21點05分抵達北京,并在次日凌晨2點左右到達四川成都。5月16日上午9點45分,日本救援隊抵達距成都400公里的青川縣關莊鎮。可由于山體滑坡道路阻塞,隊伍只能暫時原地待命。日方從接到通知到救援隊伍集結出發,一共不到6個小時。這是日本參與國際救援20多年來出發最快的一次。
加上在中國分支機構的工作人員,日本第一批派遣的搜救人員共有61名,分別來自日本警察廳、海上保安廳、消防廳等機構。這次日本國際救援隊中,實際擔任現場指揮的是來自東京消防廳的島田。東京消防廳是日本最大的地方消防救援機構,每次國際救援隊伍中總少不了東京消防廳隊員的身影,島田又是該廳消防救助機動部隊隊長。
其實,救援隊的出發并沒有島田想象得那么快。考慮到救援隊的安全,中方在地震兩天后向日方發出了支援請求。利用等待的時間,島田做了很多準備:看了很多災情新聞,邊看邊分析房屋結構,思考到了現場該怎么救援。
盡管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實際到了現場,災區的狀況還是讓島田很震驚。“滿目都是倒塌的建筑,看到整個鎮子都被毀了。”島田回憶說。
在中學校舍的倒塌現場,看到遇難的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島田內心很是悲傷。“他們還那么年輕。如果我們能再早一點趕到現場,再用別的方法,是不是就能挽救他們的生命?”島田有些自責地說。現場,救援隊使用了探測器后,仍沒有接到生命的信號。雖然沒有救出人,但日本救援隊想把所有的遺體都挖掘出來,好給家長們一個交代。可由于接到新的任務,島田不得不率隊撤離。
5月16日下午,救援隊第一隊到達了第一搜救現場——青川縣城解放街。等待他們救助的是被掩埋在青川縣中醫院家屬樓坍塌廢墟里的宋雪梅和她剛出生75天的女兒。隊員們利用手中的微型攝像頭以及巖石切割機等先進設備,在抵達現場后即迅速確定了被埋者的大概位置。
不幸的是,傍晚時分,生命探測器就已經沒有探測到生命存在的跡象了。但日本救援隊仍然不放棄,展開通宵搜救,隊員被分成3個班次輪替工作。5月17日早晨7點25分,母女二人的遺體終于被日本搜救隊員用雙手挖了出來,全體人員肅立向遺體默哀。據統計,至5月21日離開前,日本救援隊在青川縣和北川縣共挖掘出15具遇難者遺體。
在救援中,日本救援隊和解放軍救援隊還有過合作。當時,日本救援隊帶了一個生命探測器,活動時救援隊分為兩組,在北川活動的小組帶走了探測器。島田那組在行動中正好碰上從北京來的解放軍,發現解放軍用的探測器和日本的一模一樣。雙方就合用探測器尋找生命的痕跡。“感覺他們已經把我們當做兄弟了。這次救援很光榮,也很有意義。”島田說。
“更像是經歷了一場戰爭的浩劫”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韓國政府派出了韓國最高水平的國際救援隊“中央119救助隊”到四川災區參與救援活動。從16日抵達災區到23日離開四川回國,這支由41名救援專家組成的隊伍在什邡市鎣華鎮展開搜救工作,搜出遇難者遺體26具。
隊長金永錫參與指揮了這次四川地震救援。“中央119救助隊”隸屬于韓國消防防災廳,其基地位于京畿道南洋洲市,是韓國裝備最精良、訓練最嚴格、成員最優秀的王牌救援隊。在國際救災活動中,他們是韓國政府指定的國際救援隊伍。據金永錫介紹,1995年“119中央救助隊”正式成立之初,隊員絕大部分出身于韓國海軍陸戰隊或特戰師等特種部隊,還有一部分是各地消防隊選送的精英。
金永錫說,四川發生大地震后不久,“中央119救助隊”就做好了準備,奉命隨時準備出發。16日下午,在得到前往災區的命令后,由40名隊員和1名在中國進修過兩年、去年剛從救助隊調往中央消防學校執教的前隊員組成的“韓國國際救援隊”乘坐前往成都的民航客機,奔赴救災一線。
金永錫說,17日凌晨1點,韓國救援隊趕到鎣華鎮的一家化肥廠附近,準備救援工作。等到隊員們裝卸完行李裝備、安置好帳篷,已經是凌晨4點30分。大部分隊員第一天夜里只能打個盹兒,或者干脆熬到天亮。
“剛抵達的時候,因為是在夜里,我們看不清周邊的情況。現場的情況完全是陌生的,我們盼著天趕快亮起來,好展開救援。”金永錫說道。
“但真的天亮以后,當我第一眼看到眼前的景象時,那種心情難以形容。災后的鎣華鎮留下的廢墟慘不忍睹,讓人難以相信這里只是經歷了一場地震,而更像是經歷了一場戰爭的浩劫。我們面前的化工廠廢墟到處散發著阿摩尼亞的刺鼻氣味,50多米高的大煙囪斷為兩截,工廠的廠房和宿舍幾乎完全坍塌了,其慘狀觸目驚心。這讓我們再次感受到地震的可怕。”金永錫回憶說。
“在自然災害面前,是沒有國籍的。我們想做的,就是救出哪怕一個生命也好。”金永錫說。
鎣華鎮的化工廠分廠區和宿舍區兩個部分。經了解,地震發生后廠區有7至8人失蹤,宿舍區有20多人失蹤。從17日起,韓國救援隊隊員在廢墟中反復搜尋,一共找出了26具遇難者遺體,轉交給當地政府和遇難者家屬。對于救援隊員來說,刺鼻的氣味、危險的環境和持續不斷的余震,都不算什么,他們最不愿意面對的是徘徊在廠區附近、久久不愿離去的失蹤者家屬們那一張張充滿焦慮和期待的面孔。
金永錫說,“我做了33年消防員。我經常拿‘救一人,如同救世界’來激勵自己。這一職業讓我感到很神圣,特別是當拯救出生命時,那種快樂是刻骨銘心的。與生命相比,沒有什么是更寶貴的。所以,在鎣華鎮救災的每個隊員都在祈禱,哪怕救出一個人也好。”金永錫說,在整個救援期間,隊員們按照家屬和工廠人員提供的各種線索,幾乎找遍了每一片可能掩埋有失蹤者的廢墟,在27—28名失蹤者中找到了26具遺體,已經竭盡了全力。每當他們把遺體抬出廢墟,移交給悲痛欲絕的家屬的時候,很多隊員淚流滿面,為自己無法交還一個鮮活的生命而無比痛心。
金永錫說,在災區讓他最牽掛和最難過的是那些失去家園、失去親人,飲食和居住都出現困難的百姓。回到韓國后,所有的韓國救援隊員都希望災區能早日得到重建,希望每一個幸存者都能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我們應該讓他們走得有尊嚴些”
5月16日凌晨,俄羅斯政府組織的49名地震救災工作經驗豐富的專業搜救人員和醫生,乘坐一架伊爾-76運輸機飛往中國四川。他們于16日17點40分左右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根據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安排,俄羅斯救援隊一下飛機就立即趕往地震重災區綿竹市漢旺鎮。在那里,俄羅斯救援隊認真勘查、搜索了17處地方,在確定沒有生還者后,他們又于1 7日上午11時30分抵達都江堰,并馬上開展搜救行動。
與先前在漢旺鎮的情況類似,先后搜索了3處坍塌的廢墟后,俄羅斯救援隊始終沒有發現生還者。在指揮部的安排下,他們又向都江堰管理局第二生活區的1O號宿舍樓進發。根據居民提供的線索,那里有生還者。
救援隊趕到現場后,先是用四條搜救犬在廢墟中排查,而后再用生命探測儀找到被掩埋者的具體位置,并獲悉其生命情況。經驗豐富的救援人員在手中先進設備的幫助下,于5月1 7日晚上21時開始施救工作,從地震發生到成功獲救,這位婦女一共被掩埋了127小時,是本次國際救援隊解救出的唯一一名幸存者。她的順利脫險不僅是生命的奇跡,也是對俄羅斯乃至全體國際救援隊辛勤工作的慰藉和肯定。
“從發現生命跡象到將幸存者抬上救護車一共只用了1小時20分鐘。”中國外交部官員李文信說。
“幸存者被救出來的時候,俄方隊員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互相擁抱在一起,滿眼熱淚;救護車載著幸存者離開時,在場群眾紛紛上前與救援隊員握手。”李文信說。
5月17日下午,與這位幸存者一起被發現的,還有一位罹難者的遺體。當晚21時,搜救人員同時對幸存者和遇難者遺體展開救援。與快速解救出生者的順利相比,在對這名遇難者進行施救時,俄羅斯救援隊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這位罹難者是在坍塌樓房的一樓過道里被發現的。因為在逃離宿舍樓的過程中被坍塌房屋卡住擠壓致死,他的遺體一直保持著站立姿勢。遺體的四周被各種物品死死堵住,留給救援隊的搜救空間只有狹窄的通道,而此時的宿舍樓更是處在嚴重開裂、傾斜,隨時都有再次垮塌的危險中。
面對這樣復雜且困難的搜救環境,而搜救對象又是已無生命跡象的遇難者遺體,俄羅斯救援隊隊員本著對生命的尊重,義無反顧地開始了危險的“施救”行動。這樣的危險作業一直持續到18日深夜1點左右,但卡住遺體的斷石還是沒有清理干凈。由于天色已晚不適合搜救工作的繼續開展,不得已,俄救援人員只能收工。18日早上7點多,俄羅斯救援隊再次展開了新一輪的“救援”行動。當日13時28分,堅毅的俄羅斯人終于清除了所有阻礙,在遇難者罹難130多個小時后,將其遺體完好“解救”了出來。
“生命是有尊嚴的,我們應該讓他們走得有尊嚴些。”一位俄羅斯搜救隊員這樣說。
5月21日凌晨3點左右,俄羅斯救援隊的搜救人員乘機返國,但隊伍中的醫護人員全數留在成都,合并入20日抵達的俄羅斯醫療隊后,他們又迅速趕往彭州市展開救援。
5月23日晚,俄羅斯國際救援人員受到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新任總統梅德韋杰夫的接見。“你們不辭辛勞、不畏艱險、全身心地投入到地震搜救當中去,營救出了被掩埋了1 27個小時的一名中國婦女。你們的行動不僅體現了人道主義的偉大精神,而且體現出了俄羅斯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我代表中國人民深情地感謝你們。”胡錦濤主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