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8日是鄧小平發表“利用外國智力和擴大對外開放”重要談話25周年。把“引進國外智力”提高到“戰略方針”的高度,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大貢獻。當年小平同志的談話和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文件,提高了從中央到地方領導干部對引智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從而使引智工作能夠克服各種阻力和困難,蓬勃順利地開展起來,并取得重大成果。
回顧25年來引智工作的歷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不能不提到鄧小平引智戰略思想的實踐者、開拓者——為引智工作嘔心瀝血的張勁夫同志。
1983年9月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成立中央引進國外智力領導小組的通知》,決定引智領導小組由姚依林、方毅、張勁夫、宋平組成,張勁夫負責小組日常工作。從此勁夫同志投入到領導引智工作中來。
我于1983年8月由航天部調入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辦公室引進組(1984年11月正式成立中央引智辦),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勁夫同志。
第一次聽取匯報并做指示
1983年9月12日下午,郭樹言副主任帶領胡立生和我來到中南海姚依林副總理的辦公室,匯報了自小平同志談話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引進國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設的決定》文件頒發后,中央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區,學習貫徹談話和文件精神的情況,在匯報過程中,勁夫同志不時插話并提出問題。最后做了6點指示:
對請來的海外專家工作要做細,要妥善地安排好工作任務,待遇要從優。
引進人才要與對外貿易結合起來。
當前要重點引進成熟技術方面的人才,如節能技術、新藥研究開發、合成氨工藝,生物工程、計算機技術等。
各部委、省市的引智工作要有領導分工,要有機構專管,有經費保證。
外國專家局要把友誼賓館收回來,如供應有問題找商業部解決。北京飯店(當時是北京最好的)也要留一部分房間給貢獻大的專家住。
每周一下午3時匯報一次。
這是第一次面對面地向勁夫同志匯報工作,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對專業技術情況非常熟悉,對當前國內各行業急需引進人才的情況很了解,講得頭頭是道,有根有據、令人信服。
此后,多次的接觸中,勁夫同志高超的領導藝術和管理水平、深入細致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淵博的知識、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也令我十分敬佩。
作為國家領導人,勁夫同志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抓戰略性的大事,如上海寶鋼二期工程堅持以引進設備為籌碼,迫使外商接受引進技術和派出培訓人員、合作開發的條件,改變了以前單純引進設備的不利局面。
同時,勁夫同志對重要的具體工作也抓得緊,每次聽完匯報后,都作具體的指示。不單對我們提出要求,還指出解決的辦法并身體力行親自去辦,如為收回友誼賓館和歐美同學會的會址,親自去找國務院和北京市委的有關領導。
嘔心瀝血為引智
勁夫同志身為國務委員,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秘書長,主管財政、經濟,同時主持中央引智領導小組工作,又兼任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主席。在身兼數職、工作非常繁忙的情況下,勁夫同志對引智工作非常重視。堅持每周聽取一次匯報,實在難得。
引智工作初期,千頭萬緒、困難重重,為保證來華專家的必要工作生活條件,為制定八個管理辦法,勁夫同志在中南海連續3天主持有公安、安全、總參、海關、外交、財政、外專局等有關部門參加的會議。在5年多時間里召開的全國引智工作會議、引智工作經驗交流會、人才交流理事會、為海外專家頒獎會、外國專家招待會等20多個會議,勁夫同志都親臨會場,或做工作報告,或講話,或主持會議。對我們安排的重要外事禮賓活動也親自出席會見外賓,據我的記錄有據可查的達80多次,楊振寧、李政道、陳省身、田長霖、格里希、原正市等知名專家,他都多次會見過。
從1983年9月第一次聽取工作匯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勁夫同志一直堅持每周一次聽取匯報(出差或特殊情況例外)。我在多次隨同趙東宛、郭樹言同志向他匯報工作時,看到前邊的會議尚未結束,下一個會議正在等候。勁夫同志為引智工作可謂嘔心瀝血。
廉潔奉公嚴格要求
1985年1月,為舉行中外專家春節招待會,我們同人民大會堂商談確定宴會的標準是每人18元,報告給勁夫同志后,他讓龔秘書問人民大會堂,為何要訂這么高的標準?后大會堂向他解釋,因有總理出席,是一級國宴標準,這才作罷。可以看出,作為主管國家財政大權的領導人,是這樣的精打細算,錙銖必較,為節省每一個“銅板”而操心。
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要求也很嚴格,在1990年6月舉行的全國引智成果展覽會上,他的警衛員小張,冒用他的名義要東西,他發現后非常生氣,立即將其辭退,復員回家。勁夫同志的家里也非常簡單樸素,家具用品都是舊的,他的幾位秘書待人非常客氣,辦事認真、素質高,沒有盛氣凌人的架子。
關懷海外專家備受專家敬重
勁夫同志主持中央引智領導小組工作后,十分關心對海外來華專家的接待和獎勵工作,經常指示我們要做好專家工作,要尊重專家,對有些人的“怪”脾氣要理解,“用其所長,容其所短”,對專家的獎勵要高規格、高禮遇,熱烈隆重。提出要給著名專家修造帶有車庫、獨門獨戶的住房(那時尚不流行別墅)。實際上2000年,清華大學為楊振寧、林家翹、聶華桐三位科學家修造的三幢別墅,就是當時中央領導同志來看望他時,當面建議后修造的。(聶華桐堅持未住)
勁夫同志對歸國專家落實政策工作非常重視,抓得很緊,如由日本回國定居的中科院計算所計算機專家陳三智的工作安排和待遇等問題;北京兒童醫院上世紀50年代從奧地利回國定居的傳染病科主任烏裕光夫人恢復公職問題以及美籍華人航天材料專家馮綏安、馮奎安兄弟親屬落實政策問題等,都是在他的親自批示,親自過問落實情況而得以解決的。1987年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教授母親逝世,勁夫同志發唁電表示慰問。2003年洋廠長德國專家格里希病逝也發了唁電并在葬禮上獻了花圈。2005年又為《格里希畫冊》題辭“向格里希先生學習,搞好現代企業管理”。
為加強中央引智辦的工作,勁夫同志還親自寫信邀請關心祖國科教事業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聶華桐教授擔任中央引智辦的顧問。為我們樹立了尊重知識和人才的榜樣。
據我的記錄,勁夫同志會見過的著名專家、知名人士、大企業家、政府高級官員對勁夫同志的熱情接待和親切關懷深為珍視,每當新年都會給他寄來賀卡,祝賀新年,表達敬重之意。
同志情深互敬互讓
1992年5月18日,剛由上海市長調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美籍華人電子專家張可南夫婦,時任國務院引智領導小組顧問、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主席張勁夫,以及電子部部長張學東、副部長曾培炎、國家經委副主任盛華仁等參加會見。我們在安排座次時,當然要把朱副總理排在首位,但當镕基同志看到后,堅持不坐首位,一定讓勁夫同志坐,而勁夫同志堅決坐在次位不肯動,即使是镕基同志到座前一再去請也毫不讓步,不為所動,就是這樣二人讓來讓去,堅持不下,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和參會人員也不便插嘴,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最后,還是勁夫同志說了句話:镕基同志不要感情用事,要按組織原則辦。才算結束了這場“爭執”。
原來當年勁夫同志任國家經委主任時,镕基同志任局長,勁夫同志是他的老領導,對他的才華和能力很是賞識。此次镕基同志出于對老同志老領導的尊重和關愛,是真心實意地讓座,表現出謙虛敬老的美德,而勁夫同志的尊重領導、按組織原則辦事、實事求是的態度兩者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為他們的同志情深、互敬互讓的精神所感動。
勁夫同志對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所表現出的高瞻遠矚、嘔心瀝血的高尚品格,令我敬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祝勁夫同志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