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人見人愛。老家農村,母親也愛花,栽花,可總敗。倒是門前的那些草,年年鋤,可它依然年年綠,似乎在挑戰母親手中的那把鋤頭。母親對我說,花雖比草艷,但草比花強。
草比花強?
那天,去醫院看望農村老家一個重病中的鄰居。他已過天命,修了一輩子“地球”,手上、腿上青筋凸起,像地上的壟。他是腦溢血后被醫生從死神手中奪過來的。他的老伴,一個月前被診斷為癌癥,在家臥床,醫生說她最多能活三個多月。去醫院的路上,我想,我該怎樣安慰他?可見到老鄰居時,他桑樹皮一樣的臉爬滿了笑。他說。我從建筑工地腳手架上摔下來過,被路上車子撞過,我的命可結實呢!
有一個金貴的人,家中保姆有兩個,日子很滋潤。不料,他被查出淋巴癌,住進醫院的“貴族病房”。然而,在病痛的折磨下,他在夜里跳樓自殺了。
花雖比草艷,但草比花強。母親的話讓我想到了厄運降臨時這兩個人不同的生活態度。草是什么?惠特曼在《自己之歌》中唱道:“它必是我意向的旗幟,由代表希望的碧綠色的物質所組成。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長著草,在寬廣的地方和挾窄的地方都一樣生茅,在黑人和白人中間都一樣地生長?!?/p>
從此我不再看輕草。草,它是生命的一面旗幟。
摘自《今晚報》2008年9月16日
推 薦 唐 馳 編 輯 麻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