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帶著“身份證”
在伊藤洋華堂位于東京大井町的分店的地下一層食品超市,記者在生鮮食品銷售區找到了這種“能看見面容的食品”。隨手抓起一袋番茄,發現包裝袋標簽的左上角有一個十位數的ID號碼,下方幾行字寫道“福島縣耶麻郡豬苗代地區,石田宣崇的番茄”,標簽的右下角有一個正方形的二維QR碼(這種二維空間條碼比普通條碼可儲存更多資料)。
好奇心促使記者掏出手機打開讀碼器對準QR碼,手機屏幕上出現一行鏈接信息。按下確認鍵,就可以看到石田夫婦在自己家蔬菜大棚里的合影。下方的文字介紹包括所栽培的番茄的品種、簡要栽培方法、商品特征等信息,還有用番茄為原料的推薦菜品的烹調方法。
在這家食品超市,記者發現常見的蔬菜和水果,如青椒、菠菜、茄子、黃瓜、山藥、紅薯、梨等都至少有一個品牌配有這種提供生產者詳細信息的標簽。
“能看見面容的肉類”告訴消費者的信息更加豐富。以黑毛日本牛為例,首先是就外觀以及每百克肉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等營養成分的含量與荷斯坦因牛進行對比。具體到各家農場生產的黑毛日本牛,信息不僅有生產者的姓名、地址、照片,還包括牛飼養過程中使用的飼料、藥品、用藥目的、宰殺牛和加工牛肉的屠宰場和肉類加IV的名稱、地址、電話等。附加文件則包括牛的血統證明書,飼養證明書和檢疫證明書。
“看得見”讓人吃得安心
伊藤洋華堂總公司公關室職員板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伊藤洋華堂從2002年5月開始銷售“能看見面容的食品”?,F在公司旗下共有180家店鋪銷售這樣的生鮮食品,食品來自全國270個產地的2600名生產者。
板倉說,“能看見面容的食品”只限定于日本國產的農產品和水產品,公開生產者的照片等信息,是為了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不過,“能看見面容的食品”售價不便宜。同樣產自北海道的土豆,普通的散裝土豆一個售價19日元,而一袋4個的“能看見面容的土豆”售價199日元。
一切為了食品安全
板倉說,日本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消費者購買“能看見面容的食品”為的就是食品安全。
日本幾十年經驗的積累也造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公共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日本早在1947年就制定了《食品衛生法》,先后對《食品衛生法》進行了十多次修改。根據2006年新修訂的《食品衛生法》,日本開始實施關于食品中殘留農藥的“肯定列表制度”,將設定殘留限量標準的對象從原先的288種增加到799種,而且必須定期對所有農藥和動物藥品殘留量進行抽檢。
日本還于2003年出臺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并在內閣府增設了食品安全委員會,以便對涉及食品安全的事務進行管理,并對食品安全作出科學評估。另外,農林水產省設立了“食品安全危機管理小組”,建立內部聯絡體制,負責應對突發性重大食品安全問題。
為了讓消費者放心,日本有關方面還建立了農產品生產履歷管理系統,要求生產、流通等各部門采用電子標簽,詳細記載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的各種數據?!澳芸匆娒嫒莸氖称贰迸c此要求是異曲同工的做法。
摘自《國際先驅導報》第397期
編 輯 任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