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世界上最大的貨幣兌換公司終于敲開了中國居民換匯的大門
中國首家獲準經營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的非金融機構試點,被一個有著錢莊一樣名字的外資公司摘走。8月20日,北京通濟隆豐盛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頒發的“個人本外幣兌換”牌照。通濟隆豐盛可自行選擇合作銀行,自行選擇掛牌交易的貨幣種類,參照中國人民銀行匯價管理有關規定確定掛牌交易匯價。
通濟隆豐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貨幣兌換運營商通濟隆(Travelex)下屬機構。通濟隆于1865年由英國人托馬斯·庫克成立,經過百余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旅行支票發行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貨幣兌換公司,為全球超過4000個金融機構和1.6萬個商戶提供旅行金融服務。早在1920年,通濟隆的旅游業務就在北京飯店設置了辦事處,2005年,其貨幣兌換業務再次進入中國。
此前,中國內地居民的個人貨幣兌換業務市場并不成熟。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劉濤告訴《商務周刊》:“當時外匯兌換市場上的需求方主要是企業,居民的需求量要小得多,而大多數出口型企業與銀行已經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同時,國家對外匯的管理比較嚴格,居民旅游之類的正常外匯兌換需求都設置了一定的限額。”由于沒有外匯兌換的牌照,通濟隆只能謀求各大銀行的授權成為其代售點,并只能為境外人員提供服務。
同時,通濟隆面對的還有成為代售點后業務操作的銜接問題。據稱通濟隆的操作系統可以在90秒內開具一份結匯水單,但由于代售點同時要開具中國銀行的相關水單,時間就會延遲到5-6分鐘。
“類似的問題和困難很多,在這3年中,我們都一點點地克服了,因為我們是非常執著地想在中國市場上發展下去。”通濟隆中國首席代表陳俊良對《商務周刊》表示,現在的通濟隆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青島、三亞6個城市設有相關機構,其中在北京機場T2和T3航站樓共設立了7個兌換點。
獲得“個人本外幣兌換”牌照后,通濟隆得以進入年交易量達97億美元的中國外匯零售市場,其身份由以前的“銀行代售點”升級為“銀行合作伙伴”;可以按照國家的相關匯率浮動,也可以為境內居民辦理匯兌業務。 “坦率地說,這個牌照讓我們覺得有點突然,但又不意外。” 陳俊良感慨到:“我們是一個專業的貨幣兌換公司,有著世界一流的水平。國家看到了我們的實力。”
在劉濤看來,此次特許貨幣兌換點的推出,主要是金融服務分工細化的結果。他認為:“單從業務本身來看,特許貨幣兌換點與傳統的銀行客戶結售匯業務并無本質區別,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給個人提供小額的貨幣兌換服務是一種必然趨勢。我們也能預期越來越多的貨幣兌換便利店將出現在中國的其他省會和發達地區。”
目前,通濟隆正在著手調研相關數據進行目標客戶的分析,爭取年內在諸如CBD、旅游景點等外國人比較集中的地區設立兌換點。“我們近些年的重點會在亞洲市場,但因為關于個人本外幣兌換的相關細則正在形成之中,我們目前也沒有大的具體規劃。畢竟我們的工作得與國家外匯管理法律法規同步。”陳俊良說,“我們只是個試點,我們得協助中國政府做好相關匯兌工作,但我們已經準備好了。”